【回顾】哈哈老爸说古诗第47期-《蜂》(唐·罗隐)

  哈哈老爸是谁

  谢谢你关注我的公众号,我是哈哈老爸,本名王鹏,是南京电台的一名主持人。这个公众号是我为女儿“哈哈”打造的,能听故事,能看图画,能学朗诵,还有我与哈哈的相处日常。哈哈老爸说故事——“接地气,真快乐”

  (点击以上录音,收听哈哈老爸说古诗)

  哈哈老爸说古诗

  HI,我是哈哈老爸,这里是我为你们开辟的一个新专栏,叫做《哈哈老爸说古诗》。以后每周三推出,周六复播。让我们一起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认识每一首古诗的古诗,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区别。更可以孩子学习中文知识,做一个合格的中国人,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往期节目——

  第一期《咏鹅》

  第二期《江南》

  第三期《长歌行》

  第四期《敕勒歌》

  第五期《风》

  第六期:咏柳

  第七期—回乡偶书

  第八期-凉州词

  第九期-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番外篇《离骚节选》

  第十期-凉州词(唐·王翰)

  第11期-《出塞》(唐·王昌龄)

  第12期-《芙蓉楼送辛渐》

  第13期-《鹿柴》(唐·王维)

  第14期-《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第15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第16期-《静夜思》

  第17期-《古朗月行》

  第18期-《望庐山瀑布》

  第19期-《赠汪伦》

  第20期-《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第21期-《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第22期-《望天门山》(唐·李白)

  第23期-《别董大》(唐·高适)

  第24期-《绝句》(唐·杜甫)

  第25期-《春夜喜雨》(唐·杜甫)

  第26期-《绝句二首其一》(唐·杜甫)

  第27期-《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唐·杜甫)

  第28期-《枫桥夜泊》(唐·张继)

  第29期-《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第30期-《游子吟》(唐·孟郊)

  第31期-《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第32期-《渔歌子》(唐·张志和)

  第33期-《塞下曲》(唐·卢纶)

  第34期-《望洞庭》(唐·刘禹锡)

  第35期-《浪淘沙》(唐·刘禹锡)

  第36期-《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第37期-《池上》(唐·白居易)

  第38期-《忆江南》(唐·白居易)

  第39期-《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第40期-《悯农》(唐·李绅)

  第41期-《悯农2》(唐·李绅)

  第42期-《江雪》(唐·柳宗元)

  第43期-《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第44期-《山行》(唐·杜牧)

  第45期-《清明》(唐·杜牧)

  第46期-《江南春》(唐·杜牧)

  —今天认识的古诗—

  

  —古诗解析—

  小朋友好,哈哈老爸今天和你们认识的古诗叫作《蜂》,蜜蜂的蜂。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唐诗,作者叫罗隐。就诗歌而言,并不是他最擅长的。他的头衔是道家学者,更多的是做思想和时事方面的研究和评论。出生的年代是公元833年,属于标标准准的晚唐,比李白等等大诗人小了100多岁。这个时候,唐朝已经走向灭亡的最后时光,所以时局也比较乱,各地的战乱也比较多。这点从罗隐的名字里也能体现出来,他本名应该是横,但后来为了躲避晚唐时的“黄巢起义”,避乱隐居九华山,就索性把名字改成了“隐”。而罗隐另一个被后人津津乐道的事就是,他20多岁开始,就开始进京,参加进士的考试,但连考了7年都不中,这之后断断续续考了10多次也还是没中,所以后人称他“十上不第”。说的好听就是“怀才不遇”,说的不好听…我觉得也没资格说不好听的话,毕竟他能进京考进士,已经代表了他的才学。另外,也有可能是时局比较混乱,才导致了他屡考不中。

  

   罗隐画像

  但也因为他的这番遭遇,所以才促成了这首《蜂》的诞生。据说,本诗创作于他屡试不中之后,自然对当时的考试制度、朝廷很失望。而在这样的情绪下,他看见了人民在田间地头辛苦劳作和部分朝廷官员不劳而获,因为对比太强烈,而产生了愤懑的情绪。或许正源于此,罗隐写下了这首讽喻不劳而获者的《蜂》。

  

   

  这首诗表明是在写蜜蜂,从名字就能看得出来。而第一句和第二句都在描写蜜蜂辛苦劳作的情形。不论平地与山尖,非常直白。不管是在平坦的大地,还是高挺的大山之顶。无限风光尽被占,也很好理解,无限风光就是指极其美好的风景。占则是占有,占据。被谁占了呢?就是蜜蜂啊!你看,这是不是很像辛苦劳作的老百姓?因为封建社会下的中国是农业社会,大部分老百姓都是农民,他们每天都在平地和山间辛苦劳作,就是为了收获满满的粮食。从这点上看,是不是很像蜜蜂?

   

  

  紧接着的第三句和第四句则是借这番辛苦,而进行反问和讽刺了。采得百花成蜜后,这句不难,可以拎出来说的是百花。这是个指代量词,形容的是很多很多很多的花。蜜蜂们历尽各种辛苦,采了无数的花蜜之后,又能怎么样呢?为谁辛苦为谁甜?我们知道蜜蜂采蜜是干嘛?主要不是给自己吃哦,而是给蜂王享用的。所以,它们的劳动成果大部分都被人所用,自己享用的却很少。如果按照大自然的规律,这是蜜蜂本能,根本不会意识到有什么不公平。但如果换做是人,就不是这样了,他们辛辛苦苦一辈子,自己获得的很少,大部分劳动成果都被那些坐享其成的达官贵人拿走了,折射出诗人对世界不公平的一种讽刺。

  

   

  而这些都是《蜂》这首诗能够流传千古的最重要原因,用最直白的诗句,反映当时的生活,并且能为那些底层人民去鸣不平。虽然平淡,却充满了思想。

   

  我再用白话文翻译一下这首诗,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说

  点击链接你还能看到

  【爱的礼物】作为王老师的粉丝,能有什么享受?

  【快来看呀】王老师第一次和小粉丝见面啦!

  【开心宣布】本周王老师又去送蛋糕啦!

  【送蛋糕咯】这次王老师又去了哪位粉丝家?

  【活动汇报】王老师的第一次见面会终于来啦!

  【王老师告诉你】如何订录和回听

  哈哈老爸说故事给孩子一个安静听故事的时间,在故事中,让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成长!最重要的是,晚上有了“哈哈老爸说故事”,再也不用爸妈费心哄ta睡觉啦!除了是哄睡神器,还是人肉闹钟。轻松点击最顶端的“哈哈老爸说故事”,加入听故事的大家庭里来吧!

  所有用户可长按以下二维码给哈哈老爸打赏

  如果想给哈哈老爸打赏,请点击以下【赞赏】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