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批判(1)

  立个flag,本系列贴准备把这本书中所有觉得不够合理的地方都批判一遍。不是为了吸引火力,而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翻译的小伙伴们入门,而不要被错误带歪。

  开始。

  第一天——突破英文中定语从句的翻译

  首先,这个例子就有问题,用了句号,但实际上这句话并不是一个句子。完整的句子应该是:

  中国疆域之辽阔,人口之众多,资源之丰富,是其未来高速发展的依托,但也为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此外,汉语后置不仅仅存在于古汉语中,现代汉语中也很常见:

  在集市里,我碰到了一个小姑娘,扎着长长的辫子,穿着粗布裙,手里挎着个破旧的篮子。(《乡村轶事》,吴铭)

  在中国最早的白话文本《错斩崔宁》中,这种例子也有:

  却说故宋朝中,有一个少年举子,姓魏,名鹏举,字冲霄,年方一十八岁,娶得一个如花似玉的浑家。(《错斩崔宁》)

  大娘子和那老王吃那一惊不小,只见跳出一个人来:头带乾红凹面巾,身穿一领旧战袍,腰间红绢搭膊裹肚,脚下蹬一双乌皮皂靴,手执一把朴刀,舞刀前来。(《错斩崔宁》)

  我们可以观察到,汉语的后置定语一般采取流水短句的形式,这一点我们可以在翻译的时候借鉴。

  我们回到这句话上,来分析一下。

  首先,这句话并不是一个完整句子,只是半句话,可以翻译为:

  China, with its vast territory, large population

  and plentiful resources, ….

  解析——这句话的翻译技巧是“主语变换”,这样会导致英文句意重点稍有偏差(描述对象变成了China)。在翻译实践中,需根据上下文衔接,决定是否采用该句式。

  Tips:疆域之辽阔:vast territory 这里是把修饰词和核心词对换了位置。在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这种现象,请对比:

  辽阔的疆域 a

  vast territory

  疆域之辽阔 the vastness of its territory

  因此,汉译英翻译过程中,定语是否前置/后置,并无统一规律。具体采用前置/后置,要看所选的句子框架。请看下面这种译法:

  The vastness of its territory, the

  multitude of its population and the richness of its resources ….

  在这种架构中,我们采取了完全忠实于原文的结构,用抽象词做核心词,具体词做修饰词,也是非常地道的英文表述。

  结论:定语的位置在汉语和英语中都有前置/后置的用法。无论是哪种语言,一般都是较短的定语前置,较长的后置。汉语的定语后置结构多采用较短的流水句,而英语的定语后置则多采用从句、伴随状态等表达方式。

  练习:请将以下几句翻译成英文,并对比汉英表达结构的异同。

  在集市里,我碰到了一个小姑娘,扎着长长的辫子,穿着粗布裙,手里挎着个破旧的篮子。(《乡村轶事》,吴铭)

  却说故宋朝中,有一个少年举子,姓魏,名鹏举,字冲霄,年方一十八岁,娶得一个如花似玉的浑家。(《错斩崔宁》)

  大娘子和那老王吃那一惊不小,只见跳出一个人来:头带乾红凹面巾,身穿一领旧战袍,腰间红绢搭膊裹肚,脚下蹬一双乌皮皂靴,手执一把朴刀,舞刀前来。(《错斩崔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