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女子新婚不圆房,男子:我要成为大丈夫

  宁泽恩在广德县是有名的义商,他不但生意做的大,而且还惠泽乡邻、乐善好施,口碑非常好,当地百姓提到他都会竖起大拇指,道一声大善人。

  宁泽恩也是穷苦人家出身,他自幼丧失双亲成了孤儿,靠着邻里乡亲接济,吃着百家饭,到了成婚年纪,还是一无所有,媒婆也不愿意上门,不过有一女子却对他痴情,不顾家人的反对嫁给了他。

  

  陈氏没有嫌弃他家贫,宁泽恩深受感动,就立志要让妻子过上好日子,他拿着陈氏仅有的两件首饰做本钱,走遍了大江南北,终于挣下了这偌大家业,圆了自己对妻子的承诺。

  二人夫妻多年,陈氏只为他生下一个女儿,取名宁沁怡,如今宁沁怡已经十三岁了,却已是出落的亭亭玉立,清丽脱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美名在广德也早已传开,很多公子对她都是趋之若鹜。

  宁沁怡对那些纨绔公子自是看不上眼,宁泽恩夫妇又对女儿视若珍宝,不想毁了女儿一生幸福,再加上女儿貌美有才、年龄还小,想着多物色物色,也就没有那么着急给女儿定下婚约。

  一天,有个衣衫褴褛,面色苍白的妇人,手里还拉着一个小男孩的年轻女子走到粥铺门口,下跪哀求道:“掌柜的,行行好吧,给碗粥吃,孩子已经一天没有吃饭了......”

  

  粥铺老板一看是两个要饭的,皱起眉头不耐烦的说道:“一边去、一边去,这大清早的还未开张就遇到两个穷鬼,真是晦气......”

  闻言,女子摇摇晃晃的起身离开,可还没走两步就倒在了地上,小男孩一看就扑到女子身上痛哭流涕,“娘、娘、你醒醒……孩儿不能没有你......快醒醒......”

  粥铺老板一看暴跳如雷,忙让伙计把那晕倒的妇人拖走,两个伙计把妇人扔到了大街上,那妇人双目紧闭,也不知是死是活,小男孩哭着求助路人,可谁也不愿沾了晦气,不肯帮助这对母子。

  就在小男孩无助之际,有一个中年妇人走了过来,这妇人正是宁泽恩的妻子陈氏,她蹲下来用手试探女子鼻息,对着身后的下人说道:“人还活着,快把她送到医馆里去!”

  闻言,下人赶紧抬起女子朝医馆走去,陈氏拉着痛哭的小男孩跟在后面。

  

  来到医馆后,郎中就为女子把把脉、翻翻眼皮,看后说道:“她这是因为饥饿晕倒而已、没有什么病。” 说着对着女子施针,不一时女子便醒转了过来,陈氏赶紧命人买了些吃食给母子二人。

  这母子俩就跪在陈氏面前道谢,听她们的口音不似本地人,陈氏就问她们是哪里人?

  年轻女子叫宋梦茹,小男孩是她的儿子,叫周文正,是徐州府人,因为家乡遭了灾,母子二人出来讨饭流落至此。

  陈氏心善,见母子可怜,就把她们带回了家,宁泽恩见到母子二人大吃一惊,宋梦茹也是瞠目结舌,他们做梦也没想到会以如此方式相见。

  事情还要回到六年前,那年初冬,宁泽恩做生意,途经沛县之时,路遇劫匪,不但抢了银两和货物,还想害了宁泽恩的性命,他情急之下跳河顺流逃走,被冰冷的河水冲到了岸边昏迷不醒。

  幸遇一位年轻知县走访乡间时所救,并把他带回了家,请了郎中医治救活了宁泽恩,这年轻知县叫周奉廉,就是宋梦茹的丈夫,二人有一个三岁的儿子,一家人对宁泽恩很是热情照顾。

  

  周奉廉为官清正廉洁,爱民如子,知道了事情原委后,就进行追查,劫匪被绳之以法,也帮宁泽恩追回了银子和货物。

  救命之恩,宁泽恩一直牢记在心,这几年由于生意比较忙,虽然抽不开身,但是每年他都会准备些礼物,让商队经过沛县时送给周奉廉一家。

  今年他准备抽出时间,带着一家人前去沛县看望恩人,没想到,宋梦茹居然来到了广德县,看着母子二人落魄的样子,又没有见到周奉廉,就觉得奇怪,于是便问起原因。

  宋梦茹泪如雨下,其实并不是家乡遭了灾,而是周奉廉为官清正,不愿与他人同流合污,被奸臣诬陷关进了大牢,周奉廉不愿屈服,在狱中被人暗害,从此阴阳两隔。

  周奉廉为官清正没有余财,又因得罪了奸臣,族人们不仅没有接济他们,还霸占了他们家宅子,宋梦茹无依无靠,一路讨饭流落到了广德县。

  周奉廉夫妇对自己有救命之恩,如今恩人有难,他自然出手相助,就说道:“以后这里就是你们的家,你们母子就安心住在这里,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下人......”

  宋梦茹赶紧拉着儿子给宁泽恩下跪,说道:“谢谢你的收留,我们母子无以回报......”

  

  “万万不可,当初你们救我性命,你们是我的恩人,我宁泽恩始终不曾忘怀,本准备今年抽时间去看望你们,谁知竟然出了这种事......”宁泽恩伤感的说道。

  宋梦茹母子就在宁家住下了,宁泽恩夫妇带母子亲如一家,陈氏没事就找宋梦茹聊天,带他出去游玩,如同亲姐妹一般,慢慢的宋梦茹也从悲伤中走了出来,有了新的生活。

  周文正聪明懂事,读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很有读书天赋,如今周文正已经九岁了,正是学习的年纪,宁泽恩就把他送到学堂读书,希望能像他父亲一样考取功名,任职一方造福百姓。

  宁沁怡见周文正聪明好学、有礼懂事,对这个弟弟非常满意,她本身就精通诗画,二人经常一起探讨,周文正也钦佩宁沁怡的学识,对这个姐姐也是心服口服。

  每当周文正下学,在后花园正读书练字时,宁沁怡便在一旁抚琴清弹,两人仿佛是融入花园里的一幅水墨画,很是和谐有韵味。

  

  时间很快,转眼已是三年,周文正已经十二岁了,宁沁怡也十六岁了,两人之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宁沁怡在周文正面前开始变得娇娇羞羞。

  这年周文正参加秋闱,一举取得头名解元,成为了举人,宁府上下一片喜气洋洋,为周文正摆了家宴庆祝,正当宴席正酣之时,却来了不速之客。

  原来,城里有个姓牛的员外,牛员外有个弟弟在朝为官,因此牛家在广德县地位很高,就是在知县面前也能说得上话。

  他一直觊觎宁家财产,宁家就这一个女儿,便想着给儿子说媒,结为亲家,等到宁泽恩夫妇百年之后,宁家家产自然全姓了牛。

  对此,宁泽恩心知肚明,再加上他儿子是有名的纨绔,尽做那欺男霸女之事,以前便以小女年幼推辞掉了,没成想今日又来。

  宁泽恩连忙出门,还未等牛员外说话,他便陪着笑脸先说道:“牛员外,今日家中侄子中举,正在家中设宴庆祝,多有不便,在这里给你赔个不是,他日我亲自登门道歉。”

  牛员外见到宁泽恩亲自出门致歉,也是给足了自己颜面,就离去了,临走之时还不忘叮嘱再三,让宁泽恩尽快去到他家,有事相商。

  

  酒席散后,宁泽恩就与夫人陈氏说了此事,陈氏一听自是不乐意,说道:“这牛家公子为非作歹,欺男霸女,是有名的纨绔,万万不能把女儿送过去受苦啊!”

  宁泽恩听了妻子的话说道:“是啊,他牛家安的什么心,我自是心里有数,不过他家背景不是我们能比的,如今只有一法了!”

  陈氏听到丈夫有办法,连忙问道:“什么办法?”

  宁泽恩说道:“当年周家救我性命,这恩情我们不能忘记,都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我想把女儿嫁给周文正为妻。”

  陈氏见丈夫有了决定,就说道:“文正这孩子,我们看着长大的,人品自是没得说,而且年纪轻轻就中了举人,可这年龄也......”

  宁泽恩说道:“这个我自然知道,我想先把他们的婚事办了,等文正成年在让二人圆房,这样既能打消牛员外,女儿也能托付终身,两全其美啊!”

  

  次日,宁泽恩夫妇就把商量的事情告诉了宋梦茹,宋梦茹听后很是感动,说道:“你们夫妻二人对我们母子二人恩重如山,我们已是感激不尽,宁小姐又生的端庄秀丽、更兼才华横溢,我们怎敢有其他奢望......”

  陈氏拉着宋梦茹的手说道:“妹妹,千万不要这么说,当年我夫君不也是你们出手相救吗?我们这几年俩家亲如一家,若是文正和沁怡二人结为夫妻,我们更是亲上加亲,只要你同意,尽快让二人成亲,等文正成年之后再圆房,你看如何?”

  宁沁怡刚到房门口,正想推门进去,却听到了几人的对话,心中小鹿乱撞,小脸通红的扭头就跑,刚好碰上了迎面而来的周文正。

  见到小跑着的宁心怡,周文正连忙问道:“沁怡姐姐,伯父伯母喊我过来说是有事要说,你可知是何事呢?” 宁沁怡闻言跑的更快了,周文正看着他的背影摇摇头,心想我是有什么地方惹姐姐不开心了?

  

  正在说话的三人见到周文正进来,一起看向他,周文正被看的浑身不自在,就问伯父找他来有何事吩咐。

  宁泽恩说道:“我和你伯母,正在与你娘亲商量你的婚事呢!”周文正闻言呆若木鸡,自己才十二岁啊,怎么就突然谈到自己婚事了呢?

  “伯父,明年我就要去京城参加春闱了,怎么好好的商量我的婚事呢,而且我也没有对象,怎么成婚?”

  母亲宋梦茹笑道:“你这傻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她就是你沁怡姐姐,你觉得如何?”

  闻言,周文正惊喜交加,他内心深处自是喜欢宁沁怡,听到母亲这么说,他连忙说道:“好,沁怡姐姐才貌双全,我求之不得,可她愿意吗?”

  陈氏说道:“贤侄不必多虑,自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何况啊,我看女儿对你也是有意,你且放心吧!”

  宁泽恩也说道:“明日你俩就成亲,不耽误你去京城参加春闱,不过你要切记等到你成年后方可圆房。”

  

  第二日,宁家张灯结彩,鞭炮齐鸣,在亲朋好友的注目下,一对新人拜了天地,成了亲,新娘被送入洞房,新郎陪同亲友喝酒。

  等到酒席结束,宾客散去后,周文正来到洞房,用秤杆子掀开宁沁怡的盖头,看着宁沁怡羞答答的模样,宛如天女下凡。

  二人喝了交杯酒后,周文正说道:“天色不早了,我们赶紧休息吧!”说着就走到床边。

  见此,宁沁怡身体颤抖,连忙说道:“文正弟弟你太小了,等你长大了我们才圆房,过早了有损你身体。”

  周文正看到宁沁怡紧张的样子,抱起一床被子说道:“我今晚打地铺,你赶紧上床休息吧,等我成为大丈夫,我们在行房事。”

  婚后二人就这般一人睡床,一人地铺,不过并不影响感情,二人对彼此的爱越来越深,到了心心相连的地步。

  有人欢喜有人愁,牛家父子对于此事暴跳如雷,牛员外便逼迫这城里的富商,一起联合排挤宁家,想逼迫宁家贱卖家产。

  宁泽恩对于此事也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家生意萧条,周文正知道后就说道:“岳父,我们要坚持住,过几日我就要去京城参加春闱了,等到我考中后眼下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周文正晚上和宁沁怡相拥一起,感受着彼此的心跳,诉说着心中的爱和不舍,沁怡说道:“等你去了京城可不要沾花惹草,把我忘记了。”

  “放心吧,此生我心里只有你,再也容不下别人了……”

  宁沁怡偷偷拿出一个香包,递给周文正说道:“这是我亲手缝制的,你一定要随身携带,我等你高中早日归来。”二人促膝长谈,不知不觉中到了天亮。

  周文正带着家人们的期望和祝福踏上了进京路途,这一去便是几个月时间,等到回转时他骑着高头大马,被人护送回来。

  宁府上下才知道他中了状元,在拜了父母,见了妻子后,没有多做停留,他便带着随行人员抄了牛员外的家,父子二人更是锒铛入狱。

  原来周文正被皇帝钦点为状元,也是国朝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状元,皇帝对其寄予厚望,并且单独招见了他。

  皇帝问及家庭时,周文正忙跪下为父申冤,并且说了岳父这些年的照顾和困境,皇帝听后龙颜大怒,暗中派人调查。

  

  很快结果就水落石出,暗害周奉廉的奸臣打入狱牢,牛员外的弟弟也是赫然其中,更是查出了这些年牛家不少贪赃枉法,谋人家财之事。

  周文正返乡报喜,皇帝便命人护送左右,更是让周文安前去查抄牛家,才有了今日之事。

  后来啊,周文正为官廉洁奉公、为国为民,深的皇帝信任,一步步的做到了一品大员。

  家庭方面,周文正成年后,终于和宁沁怡圆了房,二人自是干柴遇烈火,其中滋味妙不可言。二人育有两男一女,过着幸福甜蜜的生活。

  后来广德县境内流传着一首童谣:

  周家善举得儿媳,宁府知恩必涌泉;

  皇帝钦点状元郎,为父申冤仇得报。

  牛家不义伤天理,法网恢恢终难逃;

  牢记行善又积德,天道回转必有福。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