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民间故事 | 地方传说(石浦百花洞)

  

  6000多年的塔山文明孕育了独具特色的象山民间文化和民间故事,这些故事带有浓郁的海味和渔味,有着闯海人的气魄、情感和智慧。象山县文联特推出“象山民间故事”栏目,和大家一起分享象山民间故事的人文底蕴、家国情怀,推动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助推海洋文化强县建设。

  

  

  石浦港畔有个百花洞,洞宫里供着一尊百花娘娘。农历二月初二百花娘娘寿辰这一天,正值大地回春、百草泛青之时,方圆十里八乡的男女老少陆续赶来瞻礼娘娘慈容,临走还不忘带回些花花草草,挂在自家屋檐下,碰到有个头痛脑热什么的,吃了十分有效。这一习俗至今已沿袭了几百年。

  

  相传百花娘娘姓孙,是唐代医家孙思邈的后裔,孙姑娘十八岁时随父来石浦港,在炮台山岩洞旁结庐住下。她秉承祖上医德,在山坡上种植了许多药用花草,为渔家百姓疗伤治病,分文不取报酬。凡病家求治,不论病急病缓,内热外伤,总是细心辨症,然后采几种花朵搭配,让病人嚼服,无不药到病除,一身轻快。

  

  为了指引海上得病的外地船员,孙姑娘晚间在岩洞上燃起一盏风灯,彻夜长明,俗称天灯。患病船员一进洞瓦门,远远望见这团柔和温暖的橘红色灯光,犹如见到希望,病情便缓解了几分。

  孙姑娘终身未嫁,活到一百多岁无疾而终。她毕生荆衩布裙,赤脚素面。石浦百姓感念她,照着她平素衣着模样在岩洞里塑了身像,亲昵地称作百花娘娘。这”娘娘“一词,是当地百姓对老年妇人的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