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拖延?避免孩子讨厌的方式,选择喜欢的方法!改变拖沓
拖延是一个中性词语,它是一种自我的调节,有价值,也有危害,后者取决于程度是否可控。拖延症,指的是自我调节失败,已经预料到后果有害,却依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延的一种行为。相信当代大部分人都患有拖延症,据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教授调查研究表明,百分之七十的大学生都存在拖延情况,而正常的成年人也有百分之二十的人每天都会出现拖延情况。拖延症可以说是最普通,最顽固的个人挑战之一了。

父母不敢放手,把孩子“宠”成了爱磨蹭的毛病。
有些时候,父母怪孩子拖拉、爱磨蹭,动手能力太差,但是否有反思过,是不是平时包办过多,对孩子不敢放手造成的呢?
看孩子穿衣服太慢,甚至裤子和鞋子都分不清前后左右,一旁的父母看不下去,觉得自己帮孩子穿来得更快,到了孩子上幼儿园时,又怪孩子学得太慢,不够独立。
孩子吃饭时,把饭粒撒得满桌子都是,还用小手捡起饭菜塞到嘴里,妈妈觉得太脏,直接上前喂孩子吃,更省事,更干净,到了孩子要上学时,才发现没有妈妈在身边,孩子都没法吃顿饱饭。
这看起来是“宠”孩子,其实是害了孩子。

父母的焦虑,导致孩子越催越慢。
小小的孩子,也有不顺从父母的时候,当大人在一旁催孩子“快点,快点”时,有些孩子就会反抗,“妈妈,不要催我,我的力气小,快不起来。”
有些时候,父母的催促,并非来自于孩子的问题,更多是来自于父母内心的焦虑。
别的孩子长高了,别的孩子长牙了,别的孩子学会走路了,就觉得自家的孩子太慢了,落后了,父母就开始担忧,着急,焦虑。
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发展规律,慢一点,也不用太着急,我们需要尊重成长的规律。
只有父母克服了孩子成长的焦虑,学会静待花开,孩子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所以,如果孩子的磨蹭有其它的原因,父母要耐心等待,孩子并不是故意的,需要尊重孩子。

以下三种方法值得各位家长借鉴。
如果孩子对时间没有概念,家长应该怎么引导?其实我们在生活中可以通过用一些比较具体的东西来帮助孩子感受时间,比如在家里放一个大一点的时钟,然后教孩子认识时间,每过一小段时间,就让孩子帮忙看看几点了,慢慢让孩子形成时间的概念。
其实还可以带着孩子做一些关于时间的手工,比如用纸壳做个时钟等。通过这些具体形式上的简单接触,即使孩子不知道钟表是用来做什么的,也可以对钟表和时间的概念十分熟悉了,也会知道这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事后鼓励、认可。
当孩子勇敢尝试后,即使失败了,也应该得到鼓励,父母的鼓励和认可,是孩子积极向前的勇气和动力。
孩子是否拖拉、爱磨蹭,大部分和父母的正确引导有关,父母少一分焦虑,孩子就多一分稳重。
当父母开始尊重孩子,许多习惯都在发生改变;当父母多了一些鼓励和认可,孩子也多了一些积极和自信。

自己的事自己做
宝爸宝妈在面对有拖延症的孩子时,要耐住性子,因为孩子是慢性子,他比你能熬,这个时候就得比比谁更能熬,所以,爸爸妈妈要熬得住,不能因为看不下去了就给孩子代劳。这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只会加剧他们的拖延症。
正确的方法是,告诉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并且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决不好插手。如果孩子作业一直不做,等着爸爸妈妈来帮忙,那么爸爸妈妈们就要注意了,不要助长这股不好的风气,让他独立完成自己的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普遍畏惧老师,只要他意识到爸爸妈妈真的不会帮忙,自己就会扛不住去写的。

家长越早引导孩子学会管理时间、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孩子在学习上的优势也就越强。
给大家分享一套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的读本《上学就看》系列。

这套书共8册,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分别对应了孩子学习中很关键的问题,比如怎么去管理自己的时间,怎么去轻松地完成作业。
《谁偷走了我的时间呢》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不做“小拖拉”。
《上学原来是这样的呀》这本书可以帮孩子轻松明白上学是怎么回事。
《写作业再也难不倒我》告诉孩子,写作业其实很简单。
《考试,我不怕》告诉孩子,这样做,能考出好成绩。
一套8册,价格也不贵,却能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变成优秀的孩子。

书中通过风趣幽默又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将现实生活加入了适当的童话色彩,把故事讲到了孩子心里去。
阅读故事的同时,书中还实实在在地提出了很多实用的方法,教孩子该如何管理时间、如何更好地完成作业……

这套上学就看让孩子学会自我时间管理是从韩国引进的一套课外读物,可以帮孩子快速适应学校生活、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并从小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S3】【上学就看系列】让孩子学会自我时间管理书籍(全8册) 小店¥149.9¥150.4
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