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短视频,为什么能火?正能量带来大流量
近日,一位杭州外卖小哥跳江救人的视频感动了无数人。他从12米高的大桥纵身一跃,跳入钱塘江,救起落水女子。他说:“我心里也很怂啊,但个人害怕跟别人的命比起来,肯定是救人要紧,人命关天的事,还用想吗?”
怂也跳,是真英雄!
编辑
类似这样的视频还有很多。
消防员用吊车救洪水中男子,让人长舒一口气。环卫工妈妈迎接高考结束的儿子,令人感动落泪。便衣交警亮证件教育插队司机,人们大呼解气。
诸如此类视频,在赢得高关注度的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共鸣。这就是正能量短视频。
01
正能量短视频有什么特点
我收集整理了人民日报、新华社新媒体账号近期发布的数十条正能量短视频,发现它们大都具备如下特点:
编辑
1.普通人的普通事儿。这些短视频中的主人公,涉及到各行各业,有学生、老师、清洁工、消防员、警察、外卖小哥、公交司机、军人、路人等。
2.这些视频,往往会有危机发生,有矛盾冲突,或令人揪心,或令人愤怒。
3.有关键人物或因素介入,使得事件向好的方向发展。
4.有一个光明的尾巴,带给人希望,令心情美好。
由此可见,正能量短视频是指通过短小精悍的短视频形式,以积极、向上、正面的内容为主题,鼓励人们传递正能量、传递温暖和爱意的视频。这些视频通常包括鼓舞人心、感人肺腑、励志、感恩、社会责任等内容,旨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02
正能量短视频为什么能够大受欢迎?
看一下这些视频的数据,往往存在巨大流量。
比如,2022年7月19日,桐乡一名3岁女童从6楼坠落,就在千钧一发之际,两名路人飞奔上前,徒手接住女童,让网友提到嗓子眼的心放了下来,相关短视频全网传播量突破40亿次。
编辑
这些视频之所以大受欢迎,有如下三个因素:
1.真实。
大多数正能量短视频素材来源是公安部门的监控摄像头、执法记录仪,路人的手机镜头,看似“粗糙”“不经修饰”,呈现的却是最直观的、原生态的画面、声音。
2.有故事。
短视频大都标注有时间地点,有人物,有矛盾冲突,有经过和结果。
3.能引发共鸣。
人类的情感总是相通的。视频要摆事实讲道理,更要会共情。短视频在几十秒内,迅速营造出强烈的情绪,从而引发受众的共鸣。这种共鸣,往往体现为积极情绪,让他们感到更加乐观、自信和充满希望。这些积极情绪可以影响到人们的思维、行为和健康状况。正能量短视频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彼此,减少误解和冲突,从而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03
如何策划、制作正能量短视频?
制作正能量短视频,无非两个渠道,一是自己策划选题去拍摄,二是在突发事件后去联系素材再加工。
(一)如何做选题
1.紧扣主流价值观
紧紧跟随主流价值观,或是主流媒体或平台推送的一些话题,看看它们都在提倡什么,宣传什么。像一些重大节日、社会热点,都是灵感的来源。比如像“驻村第一书记五年任期满村民冒雨含泪相送”就非常切题。
同时,还要考虑“重大新闻本土化”。就是当你看到外地有一个比较火的视频后,马上联想到,我们这里会不会有。比如驻村书记视频火了,我们当地有没有?他有什么事迹?
编辑
2.时效性
讲究时效,是所有媒体类产品的核心要义。这要求对重要节点提前规划,提前部署,积累素材。同时,预测也是一种好的时效。
像儿童节的时候,策划一个曾经的童年游戏视频,就能引发成年人的共鸣。
3.真实性
要有时间地点人物,有经过,有结果。
比如我曾救助一位老人,被行车记录仪拍了下来。
编辑
那是2019年2月4日大年三十的中午,我在路边车上等人,突然发现前方便道上一位老人摔倒了。我赶紧下车,与路人一起,把他慢慢扶起来。他老伴说,老人家好长时间不出门了,今天出来溜达一下,走不稳,摔倒了。老大爷一个劲儿说谢谢。这一切被我车上的行车记录仪全拍了下来。
4.意外性
当你得知一些事情后,让你惊得快掉下巴了,这就是意外性。这些内容往往超出常人认知,得知结果后充满钦佩。比如有一个视频,讲述“男子先天性无双臂,以脚代手,写出不屈人生”。他的左右脚都可以写字,而且写得异常漂亮。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成为所有人的励志榜样。
编辑
5.故事性
在策划拍摄此类视频时,一定要突出情节,有矛盾冲突,有光明的尾巴。比如视频“男子深陷骗局不听劝,最后结局来了”,小伙深陷骗局不听警察劝阻,后来被骗后又来报案,这种剧情反转会让观众有“这孩子终于省悟了”的感觉。
编辑
6.互动性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舆论场,传播者和受众的角色已经没有严格的区分,在前一个传播链条中你是受众,在下一个传播链条中你就是传播者,多方力量共同塑造了舆论。很多短视频中网友的点赞和评论,成为新的传播亮点,让视频得以持续转发下去。
说实话,很多人就是奔着看评论来的。
编辑
7.趣味性
警察在人们心目中,本是不苟言笑、严肃、甚至严厉的。但当他们展现出温柔的一面时,是不是很有趣味呢?
编辑
2016年10月23日,我在石家庄街头拍到了暖心一幕:开发区长江大道和珠峰大街交口儿,一辆警车突然停下来,原来快车道上有一只迷路的小狗。每当警察靠近它都会突然跑开,旁边车辆飞驰路人惊叫连连。后来一位警官蹲下身子,慢慢靠近,将小狗抱起来,送到了路边的警务站。
编辑
这条微博被人民网、公安部等新媒体账号转载,成为当时的一个话题。
8.稀缺性
2021年1月7日,我发在朋友圈和微博上的一张照片被包括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在内的众多媒体转发,感动全网。好多朋友问我,是你拍的吗?我只是照片的传播者,真正的拍摄者是石家庄裕华区槐底社区的工作人员,名叫蒋雪。
编辑
为什么这张照片得以如此传播?是因为它的稀缺性。据她介绍,2021年1月6日下午4点40分左右,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医护人员从凌晨3点开始工作,已经连续奋战了十几个小时。当时检测试管使用完了,利用取试管的间隙,医护人员靠在椅背上休息了几分钟,而蒋雪作为现场工作人员,随手用手机拍了下来。
这张照片如果放到现在,可能不一定会火。但在那个阶段,还是十分罕见的,所以它打动了很多人。
(二)如何找素材
1.广泛交友。对于很多热点事件,往往现场群众是第一拍摄人。所以,要想拿到第一手资料,既取决于你所处平台的影响力,也取决于你和其他部门、机构、网友个人是否建立了顺畅的沟通关系。这就有点像当年报社会有很多线索提供者,他们游走在街头,发现一些新奇好玩的事,就给报社打电话报线索。
2.抢第二落点。踢足球往往要求队员们抢第一落点,做新闻也是这样。但有的时候,你不在现场,第一落点错过了。那怎么办?想办法跟上第二落点。比如及时电话跟进,或联动当地媒体网友,进行进一步了解,发出最新进展。
(三)如何拍摄剪辑
1.时长30秒左右,不要太长,人们的注意力稍纵即逝。
2.考虑到平台特点,一般为竖屏拍摄。
3.有配乐,有配乐,有配乐。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4.主题鲜明,有重点强调的部分。
5.封面交待时间地点事由。中间交待经过。最后黄字呼吁为他们点赞。
04
正能量短视频不要搞成低级红
1.“正能量可以带来大流量”,这不假。但千万不要“以正能量之名骗取流量”。如果为了博取观众的好奇心和同情心,故意编造一些奇闻异事或悲惨故事,以此作为赢利的手段,那这样的内容迟早会被揭穿。比如曾经大火的“水泥妹”,后来被曝出人设造假,导致封号。
编辑
2.制作的内容要经得起推敲,千万不要打着“正能量”的旗号,做一些让网友质疑的事。比如高考期间,有媒体发视频,母女电车没电了,求助于消防队。结果,消防员开着巨大的消防车送考。很多网友反馈,这是否太过浪费公共资源?要是真有地方着火怎么办?
3.注意原创和首发,别做搬运抄袭的事。虽说“短视频”是新闻快餐,但也得讲究“原创”和“首发”,切忌“拿来主义”。有些媒体,发现别人的好作品,拿过来做个镜像,打个字幕,配个音乐,就当自己作品发了。殊不知,网友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天天发别人的东西,再好吃的饭菜天天吃也会索然无味。因此,还不如把精力用在抢新闻的“第二落点”上。
广大自媒体从业者和基层宣传干部,既要祛邪,更要扶正,要有敏锐的可以发现新闻的眼睛,有广泛的触达各个圈层的人脉,有高超的策划拍摄剪辑能力,从而打造出更多爆款短视频,让正能量充盈网络、滋养心田。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