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欺凌……这些常识,老师、家长、学生必看!

  原标题:防欺凌……这些常识,老师、家长、学生必看!

  

  “同学们,大家是否了解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有哪些表现形式?”

  “假如你遇到校园欺凌,你会怎么做?”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性侵害吗?”“作为未成年人,我们应该怎么来预防性侵害?”“防性侵的安全知识有哪些?”

  

  今天

  小编来给大家普及一下

  防欺凌、防性侵的相关知识

  这些重要内容

  请铭记于心哦!

  防欺凌:

  校园欺凌的含义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的,学生之间,一方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欺负、侮辱他人,造成对方身体、财产或者精神损害等行为。

  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

  1、语言欺凌

  (1)起侮辱性外号

  (2)歧视别人的体貌

  (3)威胁恐吓

  2、身体欺凌

  (1)单纯的肢体欺凌

  (2)索要钱财

  3、心理欺凌

  (1)孤立同学

  (2)刺激同学的心理

  4、网络欺凌

  (1)揭露同学的伤心事

  (2)发布同学的隐私信息

  

  校园欺凌可能触犯的刑法罪名?

  1、刑事责任年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故意伤害罪

  3、聚众斗殴罪

  4、寻衅滋事罪

  5、抢劫罪

  校园欺凌的高发时段和高发区域?

  

  出现这些情况孩子可能正遭受欺凌!

  1.突然不愿上学

  原本并不排斥学校的孩子突然表现出不愿上学的倾向,可能是学校里出现了一些令孩子烦恼,不愿面对和处理的事情。

  2.无端情绪变化

  孩子放学回家闷闷不乐,有厌学的念头,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阴晴不定,可能是学校有什么事情影响着他。

  3.抱怨有同学针对他

  这是孩子寻求帮助的信号。家长可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教他试着缓解这种情况,并在一定时间内加以询问,或者把同学请到家里来玩,不经意地聊聊天。

  4.身上出现伤痕

  孩子放学回家全身脏兮兮,身上还有伤痕,一看就是打斗造成的,但孩子一口咬定是自己不小心伤到的。千万不能忽视。

  5.行为异常

  如果孩子情绪特别不稳定,一点小事就能引起很激烈的反应,如特别粘人、拒绝去学校、非常胆小怕人甚至有自我伤害倾向等,建议家长去学校了解情况。

  6.睡眠出现问题

  失眠、噩梦、尿床等问题也是孩子遭受校园欺凌的表现之一。

  发生校园欺凌我们应该怎么做?

  Q

  遭遇校园欺凌怎么办?

  A

  1、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不要去激怒对方,临时顺从对方。获取对方信任,为自己争取时间,寻找机会报警或逃脱。

  2、如遇暴力,不要盲目反抗。要记住施暴者的样貌和特征,事后要及时报告老师或者家长,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以暴制暴。

  3、如果身体遭受伤害或者财产受到损失,要向公安机关寻求帮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4、衣着朴素,为人低调。不在他人面前炫耀家庭地位和财富,不要随身携带大量现金和贵重物品到学校。遇见他人遭遇校园欺凌,不要盲目出手,要及时寻求老师、家长或者其他成年人的帮助,或者打电话报警。

  Q

  当孩子遭遇欺凌,家长该怎么做?

  A

  1.教会孩子自尊自爱和自我保护。有些家长平时要求孩子一味顺从,打压孩子的自尊,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在学校成为被欺负的对象,如果事态超出孩子的应对能力,家长应采取行动,与学校和老师进行沟通。

  2.鼓励孩子建立有益的人际关系。孤僻、不合群、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更容易遭受校园欺凌。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和同伴建立善意、支持性的人际关系能力,这对校园欺凌的影响能产生缓冲作用。

  3.冷静,最重要的是孩子。当孩子讲述欺凌发生的情形时,请保持冷静,很好地倾听并作出回应,让孩子知道这个情况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父母都会站在他这一边,支持他。

  4.共情,先别追问过多细节。不要一味安慰孩子不要和同学计较,这可能让孩子误以为遭受欺凌是因为自身的问题,让他陷入更深的痛苦与自责。对孩子表达共情,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号:他所描述的事情并不是成长过程中的“常态”,你对于他所遭受的对待非常痛心。

  5.接纳,父母绝不抛弃你。孩子遭受欺凌后容易出现极端情绪,如对于人际关系异常抗拒,不愿意上学等,这个时候家长要宽容对待,因为孩子可能处于应激状态,不要对他产生二度伤害。

  6.安抚,先平复孩子的情绪。孩子在极度没有安全感时更看重别人的关心,越早把情绪处理好,对孩子的伤害和日后的影响才能越小,这比起解决事情本身更重要。

  7.感谢,你肯将事情讲出来,很勇敢。告诉孩子很感谢他有勇气告诉你这件事,同时向他说明,只有他愿意谈到这个事情,爸妈才有机会可以帮助他。比较有效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我知道你需要很大勇气告诉我这些,尽管这么艰难,你却依然愿意告诉我,谢谢你的信任。

  防性侵:

  

  给孩子的防性侵小提示

  01

  认识我们的身体与隐私部位

  

  我们的身体不仅包括眼睛能看到的地方,还包括背心、短裤覆盖的地方。这些背心、短裤覆盖的地方就是 隐私部位,不能随便让人看和摸;同时我们也不可以随便触碰别人的隐私部位。

  其他地方虽然我们不叫它隐私部位,但是只要别人碰了让你感觉不安全、奇怪、别扭、不舒服,都可以勇敢拒绝。

  02

  分辨性侵害

  

  他人不必要却有意识地碰触你的隐私部位,就属于性侵害。他人指使你碰触别人的隐私部位,也属于性侵害。

  而让你裸露身体或者看带有身体裸露的人像图片、影像视频,同样也属于性侵害。

  03

  防范性侵害

  

  不随便跟陌生人走;不与他人光着身子视频聊天;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物品;不随便搭乘陌生人的车;出门要征得家长的同意并结伴而行;睡觉关好门窗。

  陌生人可能实施性侵害,而 大多数性侵害发生在熟人之间。熟人、亲人甚至平时你觉得敬重、有权威的人,只要试图做出性侵害的行为,就是坏人,要勇敢拒绝并及时告诉家长。

  04

  遇到性侵时应该怎么做

  

  遭遇性侵害时,分为人多、人少两种情况:周围人多时,明确拒绝并大声呼救,同时向身边特定的大人求助。

  在人少的地方,有人要对你实施性侵害,而你没有求助对象,要记住, 生命安全最重要,想办法逃脱。

  

  给家长的防性侵小提示

  01

  尊重孩子的身体自主权

  

  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一定要以身作则,尊重孩子的身体自主权。 不能对孩子进行过分亲密的接触,让孩子模糊了身体的边界,以致于万一孩子正在遭遇性侵害,他们难以分辨那些行为是否是在伤害他们。

  02

  教导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作为家长,有责任去教导孩子,如何保护自己、预防性侵害。

  对孩子的防性侵教育是分阶段的,在目前性教育没有全面普及的情况下,可按照下面阶段做:

  幼儿园阶段

  家长要告诉孩子:“背心、短裤遮盖的地方是隐私部位,不可以随便给人看,也不可以随便给人摸。如果有人摸了你的隐私部位,你可以勇敢拒绝,并回来告诉家长。”

  小学阶段

  1. 告诉他们身体部位的准确名称。日常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像教他们认识鼻子、耳朵等一样,告诉他们性器官的准确名称,如阴茎、阴道等。

  2. 告诉他们私处是特别的。家长可以在洗澡时候告诉他们,身体哪些部位是私密的,不能随便让别人看和碰的,这不是因为它肮脏或是忌讳,而是因为它的私密性。

  03

  发现孩子遭性侵怎么办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遭遇性侵害,请别责骂孩子,也别在孩子面前伤心痛哭,要让孩子感觉到是安全的,感觉到可以安全地向你倾诉。之后,可以这么做:

  1. 收集证据,及时报警

  如果孩子被性侵了,家长首先要报警,向警察寻求帮助。有些家长为了面子或顾虑小孩以后的生活,而采取忍气吞声私了解决,这样可能会使孩子遭遇再度伤害。也会放纵坏人继续侵害孩子,或使其他孩子受到伤害。

  2. 及时进行身体检查及治疗

  孩子在受到性侵之后,家长不要立刻帮孩子洗澡或是清洗衣服。家长要带着孩子去医院接受检查(如在警察的陪同下更好)。在收集坏人犯罪的证据之后, 需及时进行治疗。

  3. 求助专业人士,进行心理辅导

  孩子被性侵后,心理会发生较大变化。有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阴影及精神障碍。家长需时刻观察孩子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安慰及辅导。有必要时向心理专家、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士求助。

  4. 寻求社会各界的帮助

  如果家长发现依靠一己之力已无法帮助孩子时,在尽力保护孩子隐私的前提下,可联系学校、司法、传媒等机构,寻求校方支持、法律援助、医疗援助、经费资助等。

  04

  如何预防网络性侵

  

  针对网络性侵频发这一现象,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上网的监管,与孩子建立家庭内部网络使用规范,协商监督机制。多多与孩子交流对网络媒介中的性信息、性的态度,加以正确引导,不谈性色变。

  我们要勇敢对校园欺凌说不!

  不要做受害者

  不要做欺凌者

  更不要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

  我们要坚决对性侵害说不!

  了解防性侵知识

  远离性侵害

  保护自己,健康成长!

  来源:北湖公安

  编辑:曹玉贞 一审:陈薇 二审:夏峰 三审:李小微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