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没正形儿”的戏剧节,破圈了



阿那亚的6月,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戏剧。
作为国内最“没正形儿”的戏剧节,它一边以跨界的形式吸引着圈子内外的艺术家,一边以海岸度假的形式吸引着年轻人,让戏剧这门传统又小众的艺术,破圈了。
经过两年积淀,疫情后的阿那亚戏剧节首次回归,以“呼喊和细语”为主题,邀请我们沉浸在海水、森林、湿地、建筑之间,感知戏剧的不同声量与情绪表达。
DECO也在这个炎热的6月前往北戴河海岸,投入了这场欢腾派对,除了剧目本身,我们还发现了超多新奇有趣的剧场,迫不及待要来和你分享。

阿那亚有太多小巧别致的建筑,平日里它们是游客打卡的胜地,戏剧节间它们则化身为一个个小剧场,上演36部海内外作品。与传统的剧院不同,这里的小剧场形式多样,结构大为不同,尤其是这6座林间海岸的露天剧场,最具阿那亚的度假特色。在这里看一场剧,会是怎样的体验呢?
![]()
酒神剧场
![]()
酒神剧场拥有半圆型舞台和半包围式观众席,开放的姿态打破了剧场建筑的封闭性,面朝大海,半圆形的建筑姿态是对古希腊戏剧传统的致敬,也是酒神精神在当代的再出发。戏剧节期间,大家将跟随《那个小孩》,从梦幻般的历险、温馨感人的时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童年。
![]()
![]()
《迷雾世界》将用意想不到的四重奏开启一段超越有形的旅程。最贴合酒神剧场建筑气息的古希腊神话《伊娥》也将在此上演,用浪漫、想象和幽默的表达来探讨如何“更加接近人性”。
![]()
《迷雾世界》剧照
演出剧目:《那个小孩》、《迷雾世界》、《伊娥》
![]()
孤独外剧场
![]()
在孤独图书馆之外,在海水与建筑之间,赫然屹立着一座独一无二的剧场。舞台沿着海岸线延展,形式与内容随着艺术家的奇思妙想而百变多元,每次都会给人崭新的震撼。
孟京辉的年度新作《十二首情诗》将举行首次公演,中央芭蕾舞团为阿那亚戏剧节量身打造的新作《浪漫》也即将在这里呈现。
![]()
![]()
2023 阿那亚戏剧节孟京辉导演《十二首情诗》剧照
演出剧目:《十二首情诗》、《浪漫》
![]()
白色剧场
![]()
海边礼堂是阿那亚地标性的建筑,重磅剧目《红色》、《行走的云》将以礼堂为背景,在美妙的自然光影下精彩呈现。
《红色》的多媒体视觉总监王之纲通过在礼堂的建筑表面进行影像的投射,使它和舞台另一侧的影像形成一种对话的关系。
![]()
![]()
2023 阿那亚戏剧节陈明昊导演《红色》剧照,图片来自:鱼果文化科技
“因为陈明昊导演的整个作品来讲,是对抗性很强的一种戏剧,我们希望通过风格化影像和纪实影像之间的冲突和对撞,激发观众无限想象。”王之纲解释说。
演出剧目:《红色》、《行走的云》
![]()
海边剧场
![]()
2021 阿那亚戏剧节陈明昊导演《海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剧照
沿着海岸线一路向南,一座海边剧场在沙滩上、大海边出现。它矗立在一片沙滩之中,海面与天空是幕布,将情感与能量都交给自然。《海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此回归,让我们再次重温送给朱丽叶的一封情书和一首挽歌。
![]()
戏剧《飞向天空的人II 》15位演员将在这里演绎出180种人生,展现没有对白、如同拼图似的生活片段。
![]()
《飞向天空的人II》舞台设计
![]()
《飞向天空的人II》剧照
演出剧目:《海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飞向天空的人II》
![]()
沙丘剧场
![]()
沙丘美术馆面朝大海的三个户外展厅像极了三个“大坑”,这是艺术与自然相嵌的结果,也是观众栖身的场所。观众坐在其中就好像坐在海边洞穴,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戏剧实践现场。
![]()
《椅子》剧照
![]()
![]()
《发呆》剧照
在沙丘剧场,剧目《椅子》用荒诞内核深刻探讨对现实婚姻的理解,这是导演苏小刚的新尝试。中国新一代青年戏剧导演共同打造的音乐诗剧《发呆》,让人们感受时间的柔软。除此之外,《威尼斯的摩尔人》以七宗罪的表现方式挖掘莎士比亚古典人性寓言,在独特的场域,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看体验。
演出剧目:《椅子》、《发呆》、《威尼斯的摩尔人》
![]()
帐篷剧场
![]()
帐篷是露营必不可少的元素。没有城市的时钟,听着四周的鸟语虫鸣,感受自由的风,度过没有约束的时间。帐篷剧场是今年戏剧节全新的剧场,观众们置身这方小天地,可以沉浸式地体验戏剧,在艺术的世界中流连忘返。
![]()
当西班牙传统舞蹈与当代肢体艺术在帐篷前的土地交融,舞者们在《弗朗明戈漫游》中讲述着人生这场游戏。孙铭池将用《铭铭》带领观众重回过去九年间的三百多个梦境。青年导演郝家一聚焦人们当代的生活,在帐篷剧场讲述逃离与重生的故事 ——《多巴胺游戏》。
![]()
《铭铭》剧照
![]()
《多巴胺游戏》剧照
演出剧目:《弗朗明戈漫游》、《铭铭》、《多巴胺游戏》

![]()
![]()
除了去6座露天剧场看剧之外,今年的阿那亚海岸,还有18座特别的“小剧场”值得去看看,那就是2023舞台美术9+9人展。
![]()
申奥作品《繁花》
展览由舞台设计师张武发起,以“剧场来自外太空”为主题,邀请到刘科栋、王之纲、王琦、马岩松等18位在舞台美术方面颇有建树的艺术家,以他们擅长的媒介,在海边构筑了各自的“精神舞台”。
![]()
秦文宝参展作品《自在》
与其说是剧场、舞台,这些展品更像是一件件矗立在海边的装置艺术,没有戏剧的其他环节参与,也与场地无关,只是艺术家们心中理念的表达。
这次的主题多少带有些科幻的意味,参展作品也不免“千奇百怪”,有的幽默戏谑、有的科幻前卫,其中还有很多可以和观众进行互动,艺术家们通过这种方式展示了他们对舞台艺术的理解和创新,为观者创造全新的戏剧感官体验。
![]()
张武参展作品《以西结书(1:15-21)》,在荒诞中演绎真实,在真实中充满荒诞;在假设中追忆历史,在历史中探索末来。
张武的作品《以西结书(1:15-21)》像一个从太空坠落海边的UFO,既荒诞又真实;王之纲作品FEEDING ME,金属人形雕塑以废弃电路板为皮肤,存储着被遗弃的物理记忆,信息如血液般流动奔涌,等待着每一位观众的参与共创;马岩松的《视态》通过网格镜头捕捉参观者的行为,投影到舞台装置上,将观众转变为表演者;沈力的《恒星玺皓》则像一栋迷你建筑,框起海景,引无数游客前去打卡……
![]()
马岩松参展作品《视态》
![]()
Colemkionvil参展作品《-----通信协议:蒂加登星球b-----在蒂加登星球b上自主创建栖息地的装置》
![]()
王之纲参展作品FEEDING ME
![]()
一段文字、一帧图像、一块布料…...观众可以把任何东西粘贴到装置身上,共同参与到公共艺术的创作中。
虽然没有演员上台,也没有剧目在此演出,但游客们前去观赏,本身就与装置形成了一种互动。每个人对装置的解读也不尽相同,驻足、欣赏、思考……在他们心中,都将诞生一部只属于自己的迷你剧。
![]()
魏玮参展作品《连接》
布景、道具、灯光、服装、化妆……舞美设计看似琐碎又边缘,很少被人们所关注。实际上它是戏剧乃至所有舞台艺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阿那亚戏剧节跨界艺术板块希望以9+9人展,来引发大家对舞美的兴趣,共同探索戏剧的台前与幕后。
![]()
![]()
阿那亚戏剧节四年展(AQ)
暨2023舞台美术9+9人展
展览时间:6月15日-25日9:30-19:30
展览地点:孤独图书馆至礼堂沙滩

在这次欢腾忙碌的戏剧大派对中,DECO很幸运地采访到了9+9人展其中的两位艺术家——刘科栋和王琦,听听他们对舞台、剧场、阿那亚戏剧节,有什么看法。当我们问到“推荐大家去看哪部剧”这个问题时,两位艺术家给出了不约而同的答案“都去看!”可见今年剧目的质量之高,深受艺术家们的认可。
![]()
刘科栋
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舞美设计;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
刘科栋此次在9+9人展中的作品《电光火石之翼飞冲电》,是剧目《寄生虫》的延伸作品,充满黑色幽默。这只巨大的蟑螂曾在《寄生虫》的舞台上出现过,是底层生活的象征,在这个作品中,它将带着维持自己最低生活标准的“全部家当”,抛下一切,飞向外太空移民火星。既轻松,又有一丝悲凉。蟑螂还临出发甚至还要“充个电”,刘科栋以这种幽默的小细节致敬自己非常欣赏的马斯克。
![]()
刘科栋9+9人展中的作品《电光火石之翼飞冲电》
D:
您认为阿那亚的剧场有什么不同?
L
传统的剧场是镜框式的舞台,观众和演员距离很远,看剧的时候会有一种“躲在暗处”的安全感。阿那亚的剧场就完全不一样了,它们都是小剧场,演员距离观众也就两三米,甚至会走到观众席中,进行强互动。观众可以看得更真切,同时也会产生“不安全”的感觉,这是很有意思的区别。
D:
舞台美术设计是怎样的一个职业?
L
它是一个空间造型的艺术,工作密度非常之大,会快速地去接触不同的戏剧文学。然后我们不可回避地要去了解那个时期的历史,要在建筑、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等的方面都有很高的修养。还要对古今中外的戏剧史发展脉络有一个了解,对戏剧职业的工种划分也要有一些了解,譬如说编剧作曲、导演、灯光设计、服装设计、化妆设计、道具设计、舞台监督,一系列流程都要了解。所以说舞美设计其实是特别综合的职业,让我们的人生变得非常丰富。
![]()
![]()
![]()
![]()
从左至右图为刘科栋参与舞美设计作品:话剧《浪潮》、舞剧《丝绸之路》、话剧《惊梦》、话剧《繁花 第二季》
![]()
王琦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灯光设计专业;中国国家话剧院灯光设计;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灯光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照明学会舞台电影电视照明专业委员会专家。
9+9展览中,王琦的作品灵感来自《三体》小说中斐兹罗将军的一句话“光锥之内皆是命运”,王琦的故乡是青岛,每次在阿那亚工作,看着海浪连成一条白线,缓缓的向他推来,“那回忆的力量,就像能够遨游天空的翅膀,带我飞回故乡。”
他希望“来自外太空的光从这翅膀筛下来”,光锥之内一切都像精彩的戏剧,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一片片斑斓的色彩如记忆碎片,观众可以站在光锥之外欣赏、联想、思考。
![]()
王琦9+9人展中的作品《光锥之内皆是命运——来自外太空的乡愁》
![]()
D:
您是怎样看待灯光和舞台的关系的?
W
我经常说其实舞台灯光就是在舞台的一个四维空间里边去作画,首先是模拟和还原,进而影响心理。当我们需要通过视觉去影响观众心理的时候,灯光的意义就不是100%的去模拟还原这个自然空间,它一定是具有表现力的,有表现主义、有象征主义的绘画风格存在在这里边。
![]()
![]()
![]()
![]()
从左至右图为王琦参与灯光设计作品:话剧《十二首情诗》、话剧《寄生虫》、舞剧《秀水央央》、话剧《我不是潘金莲》。
D:
舞台的灯光设计,和室内空间的灯光设计有什么共通点?
W
灯光能够影响人们的心理,在这一点上,不论舞台还是室内,本质上是共通的。但也有很大区别,比如火锅店、咖啡厅,这些室内空间的灯光,不会像舞台那样夸张,功能性强,对于营造氛围很有帮助。如果是家居、办公环境的话,灯光的功能性就更强。
当问到“今年的这些剧目,推荐大家去看哪部?”的时候,两位给出的答案非常一致,都建议大家尽可能的都可以去看看,刘科栋说道“我认为每个艺术家有每个艺术家的特点。戏剧之所以丰富多彩,就是因为它带有特别强烈的个人印记在,所以每个人、每部剧,都有自己的一个独创性。我们来戏剧节,就是要看这种异彩纷呈的展现,所以我觉得所有剧都应该看一看。尤其是对于刚刚开始了解戏剧的人,初期要多看,看多了之后自然而然就明白自己喜欢什么,懂得如何去品鉴了。”
![]()
看完本篇,你最喜欢的戏剧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位戏剧导演或演员?欢迎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DECO将选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本新刊。
监制|Tango 摄影 | Day
文 | 蔡晨 编辑 | Tian
部分图片来源 | 阿那亚、鱼果文化科技、王琦、刘科栋
本文为《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投稿,请联系留言获取转载、投稿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