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的一位君主:辅佐周平王东迁,奠定晋国霸业!
晋国(公元前1033年-公元前376年),周朝周王室的诸侯国。周初被周天子命名为侯爵。王继松的弟弟。国号初为唐,唐叔虞子谢即位后改为晋。晋国被《左传》、《国语》、《史记》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大强国之一。另外三个诸侯国是秦、楚、齐。晋朝鼎盛时期,疆域包括全山西省、陕西省东部和北部、河北省中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西省西北部和内蒙古的一部分。
![]()
在很多历史学家看来,晋国凭借强大的国力经常压制齐秦楚三大强国,并在春秋时期的大部分时间称霸中原。就连学者全祖望评论春秋五霸时说“晋有四国”,晋国占据四席,即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还有晋公哀。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春秋时期晋国的强盛也是多位君主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就本文而言,晋文侯无疑是晋国崛起之路上不可忽视的人物。对于晋文侯来说,辅佐周平王东迁洛邑,为晋国称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一
具体为晋文侯(公元前805年—公元前746年),姓季,名丘,晋穆侯之子,曲沃桓叔之弟,西周至春初晋秋第十一位君主,在位时间为公元前780年至公元前746年。对于晋文侯来说,他是晋穆侯之子,而他的母亲蒋氏则是齐氏之女。据史书记载,晋牧侯四年(公元前808年),晋牧侯娶蒋为妻。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蒋氏怀孕,晋穆侯接到周宣王的命令,率军追随周宣王讨伐条戎。不料,晋军惨败而归。晋牧侯对这场战争深感惭愧。就在这个时候,姜家生下了第一个儿子。晋穆侯给儿子取名“丑”,立他为太子,以示不忘调容之遗。耻辱。晋牧侯二十七年(公元前785年),晋牧侯逝世。按照礼制,金穆侯死后,应该由太子丘即位。不料晋穆侯的弟弟尚叔篡位称帝,史称晋商叔。
![]()
对此,在笔者看来,在周天子逐渐衰落的背景下,周礼和宗法制度呈现出崩溃的趋势,这体现在各诸侯国的内讧上。面对晋国的内乱,周王室因实力有限只能视而不见。对于被篡位的太子丘来说,他不得不逃往其他诸侯国避难。晋尚书四年(前781年),太子丘率兵攻打晋尚书,夺取皇位。他就是金文侯。所以,非常明显的是,能够重新夺回晋国国君的宝座,无疑体现了晋文侯的能力。
其二
晋文侯夺回君主之位时,西周正处于动荡之中,眼看就要灭亡。当时,周幽王废太子姬宜玖,立褒姒之子姬伯符为太子。对此,原太子姬宜玖逃往申国,投奔了他的祖父申国申侯君,谋划如何重新夺回周天子的王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姬邑公子(周平王)的经历与晋文侯有相似之处,所以这应该是晋文侯日后支持周平王的原因之一。晋文侯十年(前771年),申侯与犬戎联手攻克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杀死周幽王、姬伯父。
![]()
后来,诸侯拥立姬宜玖为王,也就是周平王。这时,周幽王的残余势力拥护了周幽王的另一个儿子姬雨辰(一说是周幽王的弟弟),史称周歇王。周平王、周谢王分别称王,周朝出现了二王并列的局面。在这个关键时刻,晋、秦、郑等诸侯国的态度更加挑剔。对此,晋文侯等诸侯选择了辅佐周平王,而不是周协王。
周平王虽然成功即位,但历经数次战乱的镐京已是破败不堪,周王室无法再在关中建都,于是周平王决定迁都至洛邑(今河南洛阳)。但此时,皇室实力太弱,无法单独迁都。
三
对此,晋文侯与郑武公、秦襄公齐心协力,保护周平王完成东迁。在此基础上,晋、秦、郑三个诸侯国都因护送周平王东渡有功而受到周天子的嘉奖。更重要的是,晋文侯二十一年(公元前760年),晋文侯杀了周解王,结束了周王室十年二王共存的局面,稳定了东周初年的局势.人称“文侯秦王”。因此,与其他参与秦王的诸侯相比,晋文侯的贡献最大是因为他帮助周平王除掉了周协王。对此,在很多历史学家眼中,晋文侯和周初笔下的周公旦一样,展现了拥护周氏的英雄气概,成为重建周朝的英雄。因为如果不是晋文侯的举动,周平王很难坐稳皇帝的宝座,春秋时期周朝可能就灭亡了。
![]()
在此基础上,周平王写了一篇文章《文侯之命》来奖励晋文侯的功绩,并赐晋文侯“蝎子一支;通弓一张,通箭百支,鲁弓一张,鲁箭一百支”。《四匹马》,称赞晋文侯是让他坐上皇位的人,并鼓励晋文侯像周文王、周武王的圣人一样,全心全意辅佐皇室。因此,《国语》评论道:“晋文侯几乎决定了天子”,是晋文侯决定了周平王的命运,他也获得了辅佐天子、代王征伐的权力。
四
最后,在笔者看来,我们显然不能低估辅佐皇帝、代君征战的力量。正是因为晋文侯获得了这个巨大的权力,才使得后来的晋国君主如晋文侯重耳等合法的联盟诸侯称霸中原。而且,周平王迁都洛邑后,晋文侯在分水河流域扩大了晋国的疆域,得到了周平王的认可。。而这意味着晋国的版图得到了极大的扩张,为晋献公、晋文公等君主征伐诸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葬于山西曲沃县北赵村南晋侯墓地。晋文侯死后,其子伯继位为晋昭侯。总的来说,晋文侯在位35年,是晋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君主。晋文侯时期,晋国迅速崛起,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发展高峰期,为晋国日后称霸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晋文侯死后,晋历代君主都以“季文绍武”为代称,“文”指晋文侯,“武”指晋武公。这足以看出晋文侯在晋国的重要历史地位。正是在晋文侯等君主的努力下,晋国成为春秋时期最大的国家,综合实力领先于秦、齐、楚等大国。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欢迎留下您的看法,让我们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