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向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贩卖这类商品!

  最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颁布了《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针对盲盒经营者的行为进行规范,防止未成年人被不健康的盲盒文化影响。引导盲盒经营者加强合规治理,划定红线,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根据规范,盲盒经营者仅允许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并需确认监护人的同意。同时,在提醒8周岁及以上儿童需取得监护人同意后方可购买,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的问题上,规范也作出了相应规定。对于违反这些规定的盲盒经营者,相关部门将对其进行相应处罚,以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新增规定最大的亮点在于针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措施。盲盒作为流行的玩具,深受未成年人的喜爱。虽然玩盲盒没有任何问题,但对未成年人来说,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监管部门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政策进行规范。因此,这一规范的发布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对盲盒市场的指导和引导。

  盲盒文化自从2017年开始迅速流行,深受年轻人、小朋友的喜爱。这是一种文化、一种娱乐方式,玩家购买一种无法看到里面物品的盒子,期望里面装有自己心仪的礼物。这种玩具被赋予了更多的玩法和属性,如抽奖、搜集、交换、赠送等,更加激发了年轻人和小朋友的兴趣。

  

  对于小朋友而言,盲盒文化也是一种流行的玩具,让他们更有交流沟通的话题。很多孩子反复购买文具盲盒是想融入某种特定的社交群体,孩子们以盲盒中的商品作为自己的社交卡片,寻求其他小朋友的认同。盲盒文化作为一种流行文化,与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更加广泛地传播和推广。因此,盲盒文化的崛起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而如何引导和规范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虽然盲盒市场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但它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一些孩子会因为对盲盒的沉迷而导致学习生活受到负面影响。孩子买盲盒上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盲盒中的商品具有不确定性,使得购买者无法判断行为与结果的关系,增加了购买的刺激感;盲盒文化作为一种流行文化,被赋予了更多的属性,如抽奖、搜集、交换、赠送等,更加激发了年轻人和小朋友的兴趣;购买盲盒也成为了一种社交方式,小朋友通过买盲盒与同龄人进行交流;一些暴利商家将盲盒作为商业利益的工具,通过隐性博彩的方式迎合消费者的心理。

  对于小部分自控能力较差的未成年人来说,买盲盒可能会导致“成瘾”,因为他们会对盲盒中不确定的产品产生较强的期待感,这种期待感可能会逐步“成瘾”。这样的现象需要重视,家长和学校应该引导孩子理性消费,并控制好玩盲盒的频率。

  

  为了避免孩子因为玩盲盒而导致不良后果,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

  1、调整零花钱的数额和使用情况,注意家庭经济的平衡。

  2.适当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和交友情况。

  3、引导孩子理性消费,告知孩子花钱也应该有选择、有计划。

  4.开设小组会议,与孩子们沟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和同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总体来说,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让孩子养成理性、自律的消费习惯,告知孩子盲盒不是生活中必需的物品,合理控制购买频率,注意自己的消费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同时,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对盲盒市场的监管,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保障未成年人的利益和权益。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