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和认知低的人较劲,才是一个成年人真正的成熟
认知不在同一层次的人,你无论如何争辩,如何纠缠,如何计较,都无济于事,反而会消耗自己。
人与人之间,三观、追求有差异,见识、格局有大小,不要去用自己的认知纠正别人,没有一个人能走出自我认知的范围。
一个成年人真正的成熟,是不和认知低的人较劲。
不是每一条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相似的见识和眼界。
井底之蛙的世界就是一口井和一片天,你跟他聊日升月落,远山沧海,他只会笑话你的轻浮和虚妄。
见识短浅的人,只会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为了微不足道的利益做困兽之斗。如果你劝他放弃这份奶酪,他会急红了眼。
元朝末年,豪杰并起。濠州城内的五支势力斗得不可开交,而尤以郭子兴和孙德崖更甚。
朱元璋上谏郭子兴,希望他放长眼光,到外面开疆拓土,不要在濠州城内斗互耗,自取灭亡。
郭子兴认为朱元璋萌生异心,不愿意帮助自己,对他十分猜忌。朱元璋因此被迫出走。
人不能赚到认知范围以外的钱,也无法取得认知范围以外的成功。
认知不同,你和他怎么讲道理,都徒劳无功,还会招人厌恶。
不管你多么智慧和善辩,也不能让一条狗不吃屎,不能让一头猪不拱粪。
尊重见识短浅的人,他们的经历、格局、眼界、圈子,就决定了他们只能成为这样的人,你改变不了,也无需改变。
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
对于思想刻板,顽固不化的人,不要试图改变他,也不要跟他谈变通,他总能为自己的顽固,找出一大堆理由,论证自己的合理性。
清朝末年,国家积贫积弱,屡遭侵略,恭亲王奕?想要兴办洋务,变法图强。为此,他召开朝廷会议,想说服守旧派老臣,给洋务运动减少阻力。
然而,他洋洋洒洒一篇陈述后,守旧派并不买账,他们言辞凿凿巩固自己的立场。
守旧派代表倭仁说:洋人之物,无非是奇技淫巧,扰人视听,早已堕入下乘。我堂堂中华,以礼义为杆橹,忠信为甲胄,秉承天地之造化,传承古今之功德,自可立于不败之地。
一番话下来,反而让洋务派的一些人产生动摇。还好恭亲王在朝廷支持下,排斥守旧派,力挺洋务,才让晚清局面出现一缕生机。
有些人沉浸在自己的狭隘经验里,墨守成规,自以为是,你无论如何苦口婆心的辩驳,他都不会接受你的意见。
赢得争论的唯一方式,是避免争论。
不要试图改变一个顽固不化的人,如果你去改变,只会自取其辱。
列宁说:偏见比无知距离真相更远。
偏见通常是建立在愚昧无知上的。固执的无知,还认为自己是唯一的正确。
对于一个带有偏见的人,不管你怎么去争论,怎么去改变,都无能无力。如果能够改变,那就不叫“偏见”了。
作家鲍鹏山有一个朋友,参加了一个电视台的访谈节目。
在讨论到“小孩子打人”的话题时,朋友不容置疑地说:“单亲家庭的孩子,都有暴力倾向。”接着,他就对单亲的孩子一顿猛喷,把他们说得一无是处。
看过节目的鲍鹏山觉得朋友太过偏激,就发信息纠正他说:
“孔子孟子也是单亲家庭,但他们都温良恭俭让,十分谦逊有礼。你这样说,单亲家庭的孩子会更加难过和自卑。”
哪知朋友一口咬定:单亲的孩子就是有更强的攻击性和伤害性。
鲍鹏山多说几句,朋友就果断拉黑了他,让他难过了很久。
一个人的偏见,就是在思维里走错了路,但他们莫名其妙地坚信自己的正确,不容反驳。谁也不能走进他的头脑,带他走出认知的迷宫。
不和有偏见的人辩是非,不改变他们的思维定势和错误观念,因为它们是岁月和人格沉淀的产物,就像火车的铁轨,很难改变。
一位心理学家说:
“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还会努力为自己的无知做出合理化解释。”
认知水平低的人,往往见识短浅,顽固不化,带有偏见,如果我们强行去改变他们的认知,非但无法如愿,还会受到他们的攻击,甚至伤害。
龙有龙门,鼠有鼠洞。层次不同,就不要去改变。认知不同,也不必去交融。
不和认知低的人较劲,人生将减少很多烦恼,我们会活得更加幸福自在。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