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苗网评:让“清朗”网络成就未成年人的“晴朗”暑假
原标题:青苗网评:让“清朗”网络成就未成年人的“晴朗”暑假
又一年暑假将至,自由、放松、娱乐、休闲即将成为未成年人的生活主题词。但暑假生活的小溪越是欢快地流淌,就越应该小心潜藏在水面之下的暗流与泥沙,不然很容易给假期添堵、给成长添堵。快乐离不开安全、撒欢也要有边界。互联网时代,网络空间是未成年人重要的“度假空间”,营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就是在打造和谐积极的暑假环境。
为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健康安全网络环境,中央网信办近日印发通知,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此次专项行动力图集中整治网上涉未成年人突出问题,全面压缩有害信息隐形变异的生存空间,坚决遏制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违法行为,进一步提升学习类APP、儿童智能设备等专属产品服务信息内容安全标准,有效解决网络沉迷问题,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安全成长的网络环境。
本次专项行动的整治重点包括有害内容隐形变异问题、网络欺凌问题、隔空猥亵问题、网络诈骗问题、不良内容问题、网络沉迷问题、新技术新应用风险问题,共7大方面。纵观这7面靶子,既有一以贯之的久久为功、滴水穿石,也有因时因势制宜的与时俱进、顺势而为。一方面,网络沉迷、网络诈骗、不良内容、网络沉迷等,一直是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的顽瘴固疾,尚需刮骨疗毒的决心与耐心;另一方面,无论老问题还是新问题,都在直面网络空间的变化,尤须提出切实有效的新思路、新对策、新方向。
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需要跟得上技术的步伐、现象的迭代。比如当新技术如横冲直撞的“大象”出现在网络空间的“瓷器厂”,为网络安全带来了一系列挑战,本次行动就聚焦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划出三条具体战线。此外,如今,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已经愈发隐形化、深层化,除了传统问题外,还要关注“整治重点”中提出的“有害内容隐形变异”问题,并且与新设备、新传播进行结合。需要格外注意的是,清理过的土地也可能会长出新的杂草。面对网络欺凌、网络沉迷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也要随机应变,并努力斩草除根。
在行动过程中,社会各界还应周密组织部署,扎实推进落实,凝聚共识合力。一方面,要压实网站平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主体责任,督促各平台守土尽责,在技术与制度上双线发力,创新优化保护措施,切实提升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相关监管部门要扎进监管的篱笆、亮出监管的利剑,发挥好正向案例的示范作用与负面案例的警示作用;也要突出工作重点,讲究方式方法,对重点难点问题持续督导、一抓到底,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也是广大青少年的成长乐园。良好的生态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不可或缺,在网络空间更为如此。去年年底发布的《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91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6.8%。净化网络环境、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系重大、影响深远。又一年暑假,我们期待澄澈的阳光照亮未成年人的快乐假期,也期待清朗之风持续劲吹,驱散网络空间的一切阴霾。(周燃)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