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古代帝王掌握生杀大权,可以赐死皇后吗?原因又是什么?
原标题:古代帝王掌握生杀大权,可以赐死皇后吗?原因又是什么?
作为帝王后宫之中最为尊贵也是权力最大的老祖宗,一般来说太皇太后可能是现任皇帝的嫡祖母,也可能是帝王为庶子之时的亲生祖母更或者是伦理制度上的祖母。但是无论其与皇帝有着如何的血缘关系,太皇太后皆是经过祭祀太庙以及昭告天下所得的封号,在法律上必须尊敬。
所以,不论是历朝历代太皇太后在朝政上进行如何的干涉,按仁义以及孝道方面而言,帝王皆不可有微言,须得事事恭敬。所以无论是礼仪还是法律,太皇太后皆是皇帝动不得的人物。但是毕竟有五千年的历史,万事万物皆没有绝对的定律。
据历史统计,除去在去世之后被帝王追封为太皇太后的人外,在世享有太皇太后殊荣的一共有52位。同时太皇太后的册封,也是有条件的,这就导致皇太后出现过两宫并驾齐驱的状态。
要是帝王为嫡子自然生母会被册封为皇太后,日后被册封为太皇太后;但是若是帝王是庶子,那么便出现嫡母和生母的两宫太后。例如顺治登基之时,册封皇太极的皇后哲哲为皇太后,而将生母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尊称为圣母皇太后。同时由于顺治帝执掌皇位之时,年龄较小,应该是两宫在政治上皆是垂帘听政。
但是历史上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当属吕雉。吕雉乃是刘邦昭告天下的皇后,又是汉惠帝刘盈的生母,之后更是少帝刘恭祖母。这时的吕雉便与孝庄不同,吕雉乃是帝王的嫡亲,乃是孝庄只是庶亲。
除去这两者之外,太皇太后能够被尊称还有一半的原因是在伦理制度之上。例如汉昭帝刘弗陵去世之后,膝下并无子嗣。因此在朝臣的举荐之下,尊称汉昭帝的侄子为帝,此时,汉昭帝的皇后上官氏自然是被尊称为皇太后。但是刘贺仅仅二十来天便被霍光废除,改立汉武帝的嫡亲孙子刘病已为帝,而上官氏自然是太皇太后。
按照几千年留下来的老祖宗传统,皇太后可代替祖宗行废立大权,例如隆裕皇后宣告宣统皇帝的退位,从某一方面也昭告了皇太后或者是皇后在后宫之中的地位。从某一方面来说,皇后在后宫之中的地位如同帝王在朝堂之中的地位,两者有些并驾齐驱的意味。与此同时,在后期被晋升为皇太后或者太皇太后之后,成为宗法制度之中最为尊贵的存在。
而在古代的圣贤书之中,帝王必须以身作则体现孝道。再者,若是英明君主自然是发挥自己的全部实力,将孝道体现在方方面面,以此向天下人做出表率。所以太皇太后即使是犯错,帝王也不可能明目张胆地赐死。
但是唐朝末年,宦官专政严重,郭氏在孙子唐敬宗被谋害之后,郭氏只得令立丈夫唐宪宗的庶子为帝,而唐文宗去世之后,因为没有子嗣留下,因此只得推举弟弟也就是唐武宗继位。唐武宗去世之后,重新改立唐宪宗的庶子也就是唐宣宗为帝,自此郭氏的权利基本上被削弱。
而唐宣宗的生母郑氏乃是卑贱之人,但是唐宣宗出于孝道想要令立其生母为皇太后,但是此时郭氏在名分上肯定更为尊贵,这引起唐宣宗的不满。在继承问题上,双方矛盾一直存在,郭氏与唐宣宗更是水火不容,但是郭氏在某一天晚上却突然暴毙。
虽说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郭氏的死因不得不让人怀疑乃是唐宣宗所为。当然,这也成为帝王“手刃”太皇太后的首例。
杨芷乃是晋武帝的第二任皇后,晋武帝去世之后,其子司马衷登基,立贾南风为后,尊称杨芷为皇太后。但是贾南风不满于当前的形势,策动楚王发动兵变,弹劾杨芷的母族。司马衷愚昧,政治上完全由贾南风主导,更加促进了对杨芷的迫害。司马衷听信贾南风的谗言,灭杨氏母族,甚至将押解杨氏的随侍人员遣散,使得晋朝的这位皇太后被活活饿死。
一般来说,古人更加注重仁义礼智孝。因此,帝王基本上不会迫害皇太后或者是太皇太后。但是万事都会有绝对,如果是涉及到外戚干政以及权力旁落之时,皇太后或者是太皇太后也难以免遭屠杀。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