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美国一男子接受猪心脏移植手术,术后感觉良好,后来怎么样了?

  原标题:美国一男子接受猪心脏移植手术,术后感觉良好,后来怎么样了?

  2022年1月12日,据国内外媒体报道,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成功将一颗猪心脏移植到一名男性心脏病患者的体内。

  该男子名叫戴维·贝内特,57岁。

  贝内特在被诊断出患有晚期心脏病之后,就一直靠仪器维持生命。

  接受手术后,贝内特感觉良好,不过医生表示还需要再观察几个月,那么现在这位接受猪心脏移植的全球第一人如何了?

  要么死,要么接受猪心脏

  贝内尔饱受晚期心脏病折磨,在又一次被推入医院之后,家属都认为贝内特这下没希望了。

  医生在检查完贝内特的医疗记录后,也遗憾地告诉家属,贝内特的身体状况不适合再进行传统的人体移植手术了。

  也就是说,暂且不提现在根本没有适配的人工心脏,就算有一颗现成的,也没救了。

  唯一的办法就是移植动物的心脏。

  来自马里兰大学的格里菲斯博士表示,这场手术是实验性的,存在很高的风险。

  “我们从来没有在人类身上进行过此类手术,只是给了患者一个比传统疗法更好的选择。”博士说道,“但是他能活一天、一周,还是一年,都是未知数。”

  尽管风险较高,但是贝内特和他的医疗团队都认为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求生是人类的本能,贝内特说道:“要么死,要么做移植手术,我想活下去,我知道自己在赌,但这也是我最后的选择。”

  重金之下尚有勇夫,更何况是濒死关头的一线生机。

  于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于2021年紧急批准了这项手术。

  供体猪也很快确定下来,这颗即将移植到人体的猪心脏,来自一头1岁大、200多斤的猪,而猪又来自美国一家叫Revivicor的再生医学技术公司。

  这家医学公司掌握着强大的基因改良技术,专门为相关实验提供供体猪。

  这头猪全程被悉心喂养,中途经过基因改造,以去除猪细胞中产生的糖分,因为如果不去除,这种糖分进入人体后会引发人体排斥。

  医学中心还为供体猪做了基因编辑。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伪装。

  弄掉了3个可能会引起排异的猪基因,插入6个人类基因。

  总之,一切目的就是为了让猪心脏更好地适配人体,用它的心脏做器官移植。

  在征得病人及家属同意后,由格里菲斯博士担任手术团队的领导者,为贝内特实施了猪心脏移植手术。

  手术当日早晨,猪心脏被从体内取出,放入了XVIVI心脏盒中,这个装置能让心脏一直跳动到被成功移植入人体。

  心脏被放入盒中,可以看到硕大的鲜红心脏上面还在一鼓一鼓地搏动,仿佛它从来没被从生物体内剥离。

  整个手术过程长达7个多小时。

  截止当地时间的10号,贝内特术后一直恢复状况良好。

  贝内特目前已经可以在不靠呼吸机的情况下自主呼吸,但是仍需要“人工肺”来辅助血液循环。

  尽管贝内特看起来状况良好,但是医生依旧很谨慎。

  短短几天内还不宜下手术很成功的定论,如果未来的几个月,贝内特都活的很不错,这项手术才能真正打上“成功”的标签。

  不过手术前后的48小时是很关键的时期,因为猪心脏进入人体后,很大可能会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检测出,并判断为“外来入侵者”,然后发起攻击。

  也就是医学术语上的“排异反应”。

  不得不说基因编辑占了很大的功劳,就术后第一时间观测到的情况来看,贝内特并未立即出现排异反应,这依旧算得上是医学上首个动物心脏移植成功案例。

  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博士毛希丁称:“人们总是说异种移植是未来,而且很久以来都将处于一种‘未来’的状态,但我想说,异种移植就是现在。”

  这类器官移植手术最大的驱动因素,是为了给晚期心脏病患者提供一个生机,他们不能或者没有及时得到合适的心脏,来通过这种移植手术挽救已经严重退化的心脏。

  官方数据表明,美国目前约有11万人在等待器官移植,每年有6000名患者根本等不到适配的心脏源,在接受器官移植之前就已死亡。

  2021年10月,美国纽约大学曾成功将猪肾移植到人体中,且未出现人体排异反应,这在全世界属于首次。

  这颗肾脏同样来自经过基因改造的供体猪,接受移植的患者则是一名已经脑死亡的女性病人,因为她的身体出现了肾衰竭迹象,家属方才同意参与这项猪肾移植试验。

  特殊的是,医生并没有直接把猪肾放到患者体内,而是先把肾连接到患者的大腿血管上。

  可以看到平躺着的患者大腿上绑着一个红色的肉柱,正不断往尿袋中分泌出尿液,那就是猪肾。

  接着就开始正常往体内移植肾脏,术后三天都没有排异现象,且患者之前因肾衰竭导致的各项异常指标,也都降到了正常水平。

  这项手术为解决移植器官短缺问题带来曙光。

  既然肾脏可以,一些研究人员也开始考虑基因工程猪是否也可以成为其他器官移植的来源。

  于是便有了这次的猪心脏移植手术。

  为什么选择猪作为供体?

  猪肾脏、猪心脏......为什么偏偏选择猪作为器官供体呢?

  其实对于器官移植,曾经有两类动物被纳入医学界的考虑范围。

  1984年美国曾进行过一项移植手术,供体是一只狒狒的心脏,受体是一名女婴。

  女婴先天性心脏畸形,左心发育不全,在那个时代,患此病的婴儿普遍活不过几周。

  一名叫贝利的医生找到了女婴的母亲,提出了一个计划:用小狒狒的心脏移植换心。

  手术较成功,但是好景不长,女孩儿很快出现排异反应,器官衰竭,21天后,女婴去世。

  因此首先被考虑到的第一类生物,就是灵长类动物,如猩猩、狒狒、猴子之类,灵长类动物不算濒危难养活的生物,数量多种类也多,还更接近人类,理应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但是最后放弃了这个选择,也正是因为灵长类动物太接近人类了。

  灵长类是人类的近亲,首先在伦理意义上就很难让人接受,也遭到了世界上的动物保护组织的反对,屠宰一个跟自己相近的生物,拿走它的器官为己所用,实在有悖伦理。

  贝利博士在为女婴移植狒狒心脏时,就引发舆论,引起了动保人士的反对攻击,贝利博士一度遭遇死亡威胁和骚扰。

  灵长类动物虽然不缺,但是繁殖期太长了,跟人似的,饲养成本也很高。

  从生理医学上,灵长类动物跟人类接近,基因上的隔离更小,交互更多。

  但这并不是好事,这意味着狒狒猩猩容易染的病毒、易得的病,人类也极可能得。

  不过,因为灵长类动物与人类相近,器官移入人体引起排异的可能性也更小,但这种优势并不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

  比如猪也可以做到。

  而且猪也更安全,这种禽类易得的病,如禽流感、猪瘟之类,人就不易得。

  猪更方便饲养繁殖,一旦异种移植能迈出临床的关键一步,那么供体的数量就不再成为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当然也不是菜市场上随便拉头猪,就能去做移植,供体猪必须经过基因改造,把器官内影响人体的成分去掉,让异种的器官顺利适应人体,与人共存。

  出于各种考虑,灵长类动物就渐渐从供体转变为受体。

  2018年,德国慕尼黑的一家医学中心成功将猪心脏移植到了狒狒体内,狒狒存活了6个月,期间活蹦乱跳,看起来很健康。

  之前也有过一些异种移植的手术例子,但是贝内特的猪心脏移植手术,最大的突破点,就是使用了基因编辑的手段,这在移植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如果贝内特活下来了,这类手术就有望在未来解决移植器官短缺的问题。

  术后一段时间,贝内特精神不错,可以与家人在一起吃饭聊天,还观看了超级碗直播,展望着出院回家后的生活,他很想念他的小狗。

  鼻子上插着管子的贝内特还和主治医生合了影,一切迹象都表明贝内特正在逐渐好转。

  也许过几个月,他就能在家人的陪伴下出院,回家看他的狗了。

  存活2个月后去世,医疗团队表示将继续工作

  2022年3月9日,马里兰医学中心向外界表示,贝内特已经去世。

  全球首例接受猪心脏移植的患者死亡,一时间成为爆炸性新闻。

  医学中心并未详细说明贝内特的具体死因,只隐晦地透露贝内特去世前几天身体情况一直在不断恶化。

  许是知道已经回天乏术,贝内特拒绝了医生的积极抢救,躺平接受了事实,接受了姑息疗法,在最后的几个小时与家人通话后,最终去世。

  格里菲斯博士表示对贝内特的逝去感到悲伤,称赞他是一个高尚勇敢的病人,并感谢了贝内特在异种移植领域为他们做出的贡献和历史性作用。

  “我们保持乐观,并计划在未来的临床实验中继续我们的工作。”格里菲斯博士说道。

  从贝内特接受手术到现在的死亡报道,仅仅过了两个月。

  即便有了基因编辑技术和新型药物的加持,猪心脏移植手术依旧没能迎来一个好的结局。

  以病人的最终死亡收场,这项手术算是彻底失败了吗?

  答案是不。

  虽然结果没能达到预期,但猪心脏移植依旧算得上是人类在医学史上迈出的伟大一步,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人都死了怎么还能说成功呢?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需要在黑暗中慢慢摸索,直至看到一线曙光,最后迎来真正的光明。

  爱迪生发明电灯时,只能短短亮几秒钟,然而现在已经是万家灯火,科学总是在进步。

  既然是首例,就意味着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贝内特是在药石无医的情况下自主接受了异种移植手术,并且在术后72小时,成功克服了超急性排斥反应,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医疗团队绝不希望贝内特死亡,因此肯定是尽可能延续他的生命,短短的两个月,已经是尽最大努力后的结果。

  有人认为这项手术很不人道,“仅存活两个月”,表示的是对病人死亡的惋惜,而“成功存活两个月”,则是感叹实验的成果,十分冰冷残忍。

  最后的结果虽然惋惜,但也经过预料,这是一项拯救生命的手术,但同时也是彼此心知肚明并征得同意的实验。

  贝内特本人平静接受了事实,家属事后也对医学中心表示了感激。

  需要明确的是贝内特的具体死因,到底是什么夺取了他的生命?

  是始终躲不过的排异、感染、还是其他从未料到过的原因?

  有了病症,才能对症下药,在技术上做出改良。

  不过异种移植手术的争议依旧非常大,有人认为生老病死是常态,异种移植实在有悖自然伦理,是不应触碰的禁区。

  也有人认为,在医学发展史上,几乎每次重大进步都会伴随着当时社会对道德底线和人文伦理的质疑。

  世界上第一个解剖人体的人叫维萨里,解剖人体在当时看来是很残忍的事情,而维萨里不仅把人的尸体搬到了课堂上,甚至一边解剖尸体,一边面不改色对学生授课。

  他通过解剖人体,驳斥了当时的“人体构造类狗、类猪”的荒唐学说,但是教会也因此对他群起而攻之,给他安上了“渎神”“刽子手”骂名。

  宗教裁判所还因此判处过他死刑。

  今天的异种移植,到底是造福人类的科学进步,还是不应打开的潘多拉魔盒?

  异种移植技术又在多远的未来?

  一切都没有准确的答案,但或许就像格里菲斯博士最后说的那样。

  “我们希望这个故事是希望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信息来源:

  世界首例:猪心脏移植人体 光明网

  外媒:全球首个接受猪心脏移植病患死亡 环球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