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也跟着来了

  自从今年3月国家网信办组织开展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以来,每个阶段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比如在对“自媒体乱象”进行的为期两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中,各级网信部门积极履责,依法依约处置“自媒体”造谣传谣、假冒仿冒、违规营利等突出问题,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多家属地重点平台累计清理违规信息141.09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92.76万余个,其中永久关闭账号6.66万余个,对外发布公告110余期”,此次专项行动有力震慑了“自媒体”违法违规行为,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现在眼看着暑假就要到了,而“清朗·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也开始了,相信这一阶段的专项整治行动同样会取得较好的战果。

  那么为何在暑假期间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呢,其实目的很明显,因为放暑假了,“小神兽”不上学了,那么他们会有大把的时间上网,更因为脱离了学校的监管、家长们也都很忙,所以他们在家上网也没有人管,因此在这个时间段中,会有巨大的未成年人流量冲进网络,而网络对于未成年人的影响又是相当大的,那么既然约束不住放了假的“小神兽”们上网的冲动,就要在网络环境上下功夫,尽一切可能维护网络的风清气正,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干净清朗的上网环境,所以我们看,这次的“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内容是非常有针对性的。

  首先,“清朗·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为期两个月,这与孩子们的放暑假时间非常吻合;其次,这次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的问题是“有害内容隐形变异问题、网络欺凌问题、隔空猥亵问题、网络诈骗问题、不良内容问题、网络沉迷问题、新技术新应用风险问题”,咱就看这七个方面的问题,哪一个整治不好都有可能对为成年人产生极坏的影响。

  就拿第一个“有害内容隐形变异问题”为例,这项主要整治的是“一、以谐音词、变体字、表情符号等形式传播色情低俗、赌博迷信等内容;二、利用视频剪辑、影视二创、动漫改编等方式集中展示涉未成年人血腥暴力等画面;三、通过外链、浮窗、二维码、账号信息等进行色情引流;四、儿童智能设备自带及第三方APP,语音、文字搜索结果中存在涉黄涉暴内容”。我们知道不管是网络上的色情还是暴力,都会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极坏的影响,因为未成年人年纪比较小,正是身体发育期,而且辨别是非的能力并不强,更谈不上什么自律行为,所以对于网络色情、暴力这些糟粕也没有什么抗拒性,一旦接触这些信息,很有可能会扭曲他们的身心健康甚至走向犯罪,因此很多孩子家长也都非常担心这个问题,而国家对此更是极为重视,多年来的网络“护苗行动”都对这些严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网络毒瘤进行打击,比如今年3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再次公开征求意见,里面的其中一项就是“对软色情、网络暴力等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突出乱象,坚持露头就打”,由此可见,不管是国家、社会还是孩子,都对网络上的色情暴力是深恶痛绝的。

  此外,这次专项行动中对“网络沉迷问题”的整治,我觉得也是从根儿上起不可缺少的一项,因为有资料显示:“2022年,我国19岁以下网民规模已达1.86亿人,占我国网民总数的17.6%,其中9岁及以上未成年人的手机持有率为97.6%。而去年11月发布的《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未成年网民经常在网上玩游戏的比例为62.3%”。这个未成年人上网的庞大数字真的震撼到了我,一旦上网成瘾的话,不光光影响他们的视力,更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估计就连暑假作业都不好好完成了,因为把时间都给了网络游戏和观看直播短视频了,所以专项行动对“网络沉迷问题”的整治内容是“一、诱导未成年人长时间观看直播短视频;二、利用算法向未成年人集中推送诱导沉迷内容,形成信息茧房;三、通过聊天交友、虚拟空间装饰等娱乐功能诱导未成年人消费;四、向未成年人违规提供网络游戏账号租售服务,教授未成年人破解防沉迷系统、绕过青少年模式”等几个方面,也是有极强针对性的。

  其实,关于未成年人上网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因为青少年都是正在成长、容易吸收外界因素的未成年人,且低龄化的趋势也越来越突出,因此个人觉得:对于成年人来说,一定要切记“网络空间的健康需要所有人来进行维护”这句话,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哪一个成年人又不清楚呢,所以成年人上网的时候更应该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不把“成年人世界”的一些东西放在网上,为了下一代的身心健康,文明上网,自觉自律,积极配合政府,我们一起来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上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