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墓前61个石人均无头,成千年谜题,1974年2位农民提供了线索

  1960年3月,我国著名学者郭沫若在游览陕西乾陵时,看着武则天的陵寝颇有感触,故而留下一首诗:

  “岿然没字碑犹在,六十王宾立露天。冠冕李唐文物盛,权衡女帝智能全......”

  这首诗中提到的无字碑和无头石人(六十宾王),为女皇武则天原本就传奇的一生,更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其中的无头石人,千百年来令众多专家学者难以解释,结果却被两位农民轻易解开。

  这些无头石人究竟是何用意?为何专家无解的历史问题,却被农民轻松破解?

  

  (无头石像)

  这一切,还要从武则天跌宕起伏的一生说起!

  武则天出生于公元624年,父亲是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yuē),因此武家在当地颇有名望。

  武则天6岁那年,父亲请当时有名的星相家袁天纲到家中为子女们看相。

  为了不引人非议,父亲便将武则天作男装打扮,袁天纲仔细端详武则天后大惊,告诉武士彟:

  “这位小郎君生得龙睛凤颈,日后一定尊贵至极!”

  说完这番话,袁天纲又转悠着到武则天身后,继续端详这个小儿,也许是发现了什么,他进而说道:

  “如果是女子,日后命途更是不可估量,可能是天下之主!”

  袁天纲一向神机妙算,武士彟听后惊喜不已,而后又有所担忧,不知女儿日后的命运究竟如何。

  为了避免惹祸上身,武士彟严厉嘱咐家人,此等大逆不道的话万万不可传出去。

  

  (武士彟雕像)

  从这次算命以后,武士彟便对这个女儿关怀备至,甚至亲自教导其读书,希望有朝一日,武氏家族的地位能靠着女儿更上一层楼。

  14岁那年,武则天已经出落的亭亭玉立、优雅动人。也正是这一年,武则天被选中进宫伺候皇帝。

  临行前,母亲杨氏痛哭不已(父亲已去世),担心女儿在宫里受欺负,可武则天却反过来安慰母亲:

  “进宫见天子,怎知不是福分?这说明我命好,母亲怎么能难过呢?”

  就这样,武则天被带进了皇宫,成为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女人。

  然而在唐朝后宫,不管是妃嫔还是宫女,都是有点姿色的角色。

  武则天虽貌美,但一下子被放到这花丛中,自然就显得不那么耀眼了,因此,武则天进宫后只被封为小小的“才人”。

  后来被太宗赐名为“媚”,被宫中之人称为武媚娘。

  

  (武则天)

  而当初武媚娘之所以能吸引到太宗的目光,是因为一匹马的“帮忙”。

  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骏马,名叫“狮子骢”,太宗非常喜欢,但这匹马性情刚烈,难以驯服。

  武媚娘看太宗如此喜欢这马儿,便自告奋勇说道:“陛下,我能驯服此马。”

  唐太宗听闻,瞬间来了兴趣:“你有何办法,可以驯服它?”

  武媚娘说:“有三种办法可以驯服它......”

  武媚娘所说的这三种办法,先是用铁鞭抽打马,如果马还是不能驯服,就用铁挝捶击它。

  如果还是无法驯服,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喉咙。唐太宗听闻此方法后,颇为震惊,对武则天留下了一点印象。

  不过唐太宗并不喜欢这样刚烈的女人,所以武媚娘也就没有得到太宗特别热烈的宠爱。

  

  (唐太宗)

  据史料记载,受唐太宗宠幸的妃子,有十多个。

  这些妃子为唐太宗生下了35个孩子,但这些孩子没有一个是武媚娘所生。

  不过令武媚娘自己都没想到的是,后来的某一天,太宗的儿子李治却被自己迷得神魂颠倒。

  据说那天武媚娘正在殿内伺候太宗,恰好太子李治前来见太宗,李治看到眼前这个青春妩媚的女子,顿时心生涟漪。

  自这次邂逅之后,李治便彻底沦陷了,虽然他知道武媚娘是父皇的女人,但却忍不住想起那天相遇的画面。

  后来,因为一些交集,二人的关系也就越来越密切了,武媚娘深知,太宗年事已高,日后自然是由太子李治登基。

  因此,她与李治一直保持着表面谦谦有礼,实则饱含暧昧的来往。

  

  (唐高宗)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而武媚娘的命运也到了紧要关头。

  按照唐朝的礼法,皇帝死后,没有子嗣的妃嫔都要入寺为尼,了却残生。

  武媚娘没有子嗣,所以就理所当然被送到了感业寺修行,而这一年,武媚娘才26岁。

  不出意外的话,她原本是要在清苦的寺里了却一生。

  不过武媚娘到底是武媚娘,她早已在太宗驾崩前,就找到了新的靠山,此人便是对她心生爱慕的李治。

  李治继承皇位后,史称唐高宗,高宗初登大宝,身边自然少不了妃嫔伺候,而在众多妃嫔中,他最宠爱萧淑妃。

  自古以来,妃子受专宠,皇后自然是坐不住的,王皇后也不例外。

  王皇后自知高宗对自己并不感兴趣,只好另辟蹊径,想要破坏萧淑妃独受恩宠的局面。

  

  (王皇后剧照)

  她得知高宗与远在感业寺的武媚娘,一直藕断丝连,便给自己出了个“馊主意”:请武媚娘回宫,联手对付萧淑妃。

  听到王皇后的提议,高宗欣喜不已,这正是他日夜所期盼的呀!

  要说这高宗的确痴情,尽管当时他的后宫不乏娇美的妃嫔,但他始终牵挂着风姿不凡的武媚娘。

  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高宗终于不顾伦理纲常,毅然前往感业寺看望武媚娘。

  高宗再见落发为尼的武媚娘心疼不已,而武媚娘也被高宗的深情打动,哭得梨花带雨。

  二人一番缠绵后,高宗表明要将武媚娘迎回宫中,武媚娘当然求之不得。

  于是,在高宗和王皇后的张罗下,武媚娘再次回到了阔别多时的皇宫。

  再入宫门的一刹那,她感慨万千,毕竟她初入宫门时才14岁,转眼已经十多年过去了。

  

  (武则天)

  不过第二次回宫,武媚娘显然是“王者归来”,因为她手里有2张王牌,一是高宗的宠爱,二是腹中的孩子(先前二人就暗中私会过)。

  当然了,她也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回来,离不开王皇后的宽宏大量,于是她便对王皇后投桃报李。

  一方面她处处维护、巴结王皇后,另一方面她制造机会,离间高宗和萧淑妃的关系。

  而王皇后也自认为武媚娘是自己人,便在高宗面前多次称赞武媚娘,很快,高宗就开始专宠武媚娘,将她升为昭仪。

  王皇后这才意识到,自己和萧淑妃斗得你死我活,最后却让武媚娘渔翁得利了!

  要说古代后宫的这些妃子们,搞起宫斗来,还真是翻脸比翻书还快,王皇后眼看武媚娘翻了身,转而又与萧淑妃联起手来。

  

  (武媚娘剧照)

  萧淑妃倒也不计前嫌,便答应与王皇后一起搞垮武媚娘,就这样,这对“难姐难妹”开始联手对武媚娘屡次发难。

  次年,武媚娘生下了皇子李弘,正所谓爱屋及乌,高宗原本就是宠爱武媚娘,对这个儿子自然也是喜欢的不得了。

  王皇后担心长此以往,自己的后位恐怕不保,于是更加忌惮武媚娘,处处刁难武媚娘。

  在多年的争斗中,武媚娘虽然盛宠不减,可王皇后的一再打压让她心中隐隐不安。

  她告诉自己,要想在这后宫彻底站稳脚跟,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自己站在最高处。

  于是她决定破釜沉舟,将王皇后这根卡在喉咙里的鱼刺彻底拔掉!

  永徽六年初,武媚娘生下一个女儿,王皇后也不知是出于什么心理,前去探望了这个出生不久的小公主,她见公主可爱,便逗弄了一番。

  

  (武媚娘剧照)

  王皇后离开后,武媚娘看着柔弱的婴儿,顿时心生歹念,亲手将自己的女儿捂死在怀中,继而嫁祸给王皇后。

  高宗痛失爱女,武媚娘又哭得几近昏厥,毫无疑问,这次“心思歹毒”的王皇后彻底激怒了高宗。

  事发后次年,王皇后被废,武媚娘顺理成章登上了皇后宝座。

  武媚娘成为后宫之主后,本着斩草除根的心理,找借口将王皇后和萧淑妃杀害了,从此后宫嫔妃中再也无人是她的对手。

  然而野心勃勃的武媚娘,却并不甘心就此屈居在后宫,前朝的风景独好,她也想去看看。

  但自古以来,女性是不允许干涉朝政的,于是她美其名曰,称自己是为了高宗的身体才帮忙处理政务。

  

  (唐高宗剧照)

  高宗确实身体不好,时常头痛不已,加上他一贯将国事作为家事处理,便不觉得皇后处理政务有什么不妥。

  就这样,在高宗的纵容下,武媚娘开始光明正大地干涉朝政。

  公元683年,高宗去世,这一年武媚娘60岁。

  武媚娘虽扶持了新皇登基,可新皇不过是比高宗更好掌控的傀儡,而武媚娘则成为了实际掌权的“天后”,人称武则天。

  公元690年,武则天终于不再掩饰自己的野心,悍然登上了皇位,成为一代女皇,而唐朝的国号,也被改为了“周”。

  武则天登基后,朝中大臣有人极力反对,也有人极力逢迎。

  而武则天也许天生就是个出色的政治家,她以强硬的管理手段,削弱贵族实力,任用正直而有才能的人,扩大了统治基础。

  

  (武则天)

  在她统治时期,唐朝户口增加、经济发展,各方面的发展保持平稳,为后来的大唐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一功绩,让武则天赢得了后世很多学者的认可。

  我国著名学者郭沫若,就曾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有贞观遗风,是唐朝的盛世之一。

  不过武则天毕竟是女人,尽管她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但她也无法彻底改变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贬低。

  朝中一些大臣,对武则天的功绩避而不谈,只对其“牝鸡司晨”、“饲养男宠”这些事,揪住不放。

  这让武则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饱受骂名。

  公元705年,武则天因病逝世,在逝世之前,她交代办理后世之人,为她立一块无字碑。

  对于这块无字碑,时人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是武则天狂妄自大,自认为其功绩无法用文字表达。

  

  (无字碑)

  也有人认为,武则天是保持沉默,让后世来评价自己的功过。

  不管时人和后人如何分析,但谁也无从得知,武则天真正的用意是什么。

  除了这块无字碑,更让人捉摸不透的,是武则天陵墓前的61个无头石人。

  这些石人群像装束各不相同,整齐排布,双足并立,双手前拱,立在乾陵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

  从姿态上来,这些人都很谦恭,似乎是在朝墓主人行礼。

  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些石像都没有头颅。究竟是一开始修建就没有安装头颅,还是后来被人为破坏了呢?

  千百年来,无数学者想要解开这一谜团,但却始终无人能解释其中原因。

  直到1974年,陕西两位农民在下地干活时,偶然挖出了一些石头人像,经过专家比对,这些石头正是武则天陵墓前的石像所缺失的。

  

  经过考证,这些完整的石像所代表的的人物,是少数民族的首领。

  至于这些石像为何身首分离,部分考古专家认为,主要原因是天灾。

  因为根据史料记载,明嘉靖年间(1555年),陕西华县发生了震惊中外的11级大地震,而震源距离乾陵只有100多公里。

  因此武则天陵墓所在地区,也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而这一说法,是迄今为止最权威的一个。

  不过也有人认为,如果是地震,不可能刚好把这些石像的头震断了,而身子却没有受到破坏。

  

  (无头石像)

  在封建帝王之家,男性自古以来就代表着“正统”“权威”,而女性只是依附在男权上的附属品。

  但武则天却改变了这样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于私而言,她为了自己的野心,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女儿,实在不配做一个母亲。

  于公而言,她当政期间,励精图治,心系百姓,使大唐基业得以延续,算是个有功的皇帝。

  那么,武则天命人立下无字碑和石头人像的用意是什么,你怎么看?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