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饶曙光(电影理论家)大剧情电影《国外往事》《燃情岁月》及其它

  原标题:饶曙光(电影理论家)大剧情电影《国外往事》《燃情岁月》及其它

  饶曙光(电影理论家)大剧情电影《国外往事》《燃情岁月》等?作者在最近的朋友圈里多次提到大剧情电影,所以有朋友多次问我什么是大剧情电影。众所周知,回答概念性的问题看似比较简单,实际上却是最难的事情。

  在我看来,所谓的大剧情电影,就是一种以类型电影为基础的电影,但很难归为任何一类电影。

  它具有较长的时间跨度或历史跨度,具有丰富的社会历史内涵。一部具有人文内涵和史诗气质性格的电影。

  比如我心目中的一些电影:《乱世佳人》《公民凯恩》《卡萨布兰卡》《巴顿将军》《教父》《星球大战》《辛德勒的名单》《国外往事》《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燃情岁月》《灿烂人生》《我们的父辈》和《芙蓉镇》《活着》《霸王别姬》《地久天长》等。

  上个世纪,1985年,一位应中国电影家协会邀请到暑期国际电影工作坊讲课的外籍教授,带来了一部电影的录像带《国外往事》并推荐给大家,并迅速在学生中流传开来,其中包括作者。

  快来先睹为快吧。

  可能是因为没有英文字幕,笔者觉得不能完全看懂,但影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影片的叙事结构和理解也不是很准确甚至情节的微妙之处。

  后来时不时看一遍,或者从头到尾看一遍,或者选择看某个片段,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和感悟。

  第一次看《燃情岁月》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对这部电影的历史背景了解不多,也可能是因为片中主人公的感情关系比较复杂,所以我不是“首先将“替换为”。

  兄弟三人情深意重,父亲如此特立独行,对三个儿子的爱又如此“隐忍”,却因为女主苏珊的到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爱与残酷》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伦理道德的变体。

  苏珊的命运多舛,在每个观众眼中的情感考验也不尽相同。可谓见仁见智。很多观众难以接受苏珊的感情观和爱情观,尤其是她的选择,甚至用传统的“绝色佳人”作为评价。或许,苏珊过早失去双亲导致了她内心的“恋父情结”,进而形成了“男爱情结”?

  男主崔思婷看似放荡不羁、雄性荷尔蒙满满,内心却有着深深的“恋母情结”:一方面痛恨母亲的无情离去,另一方面又深深渴望母爱.仇恨与爱的交织,让他将恋母情结深埋于心,唯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

  这些都对中国电影观众的文化心理结构和“三观”提出了挑战。不管怎么说,影片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以及人物特有的淳朴勇敢,都具有浓郁的外国西域和印度特色。其实,好电影不仅能触动心灵,还能疗伤,带你进入独一无二的“审美巅峰体验”,或者说“高光时刻”。

  该片堪称融合了外国历史的杰作。爱情、兄弟情、父子情,都非比寻常,久久难以割舍。确实,看完《燃情岁月》这样的剧情大片,再看那些“快餐片”,你甚至会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美妙感觉。

  其实,大剧情电影是寻求“朋友”的电影,对观众的要求也比较高,即观众要有“音乐之耳”和“电影之眼”,同时要求观众进入“静”状态。

  真不能一边吃瓜子一边喝茶一边聊天一边看电影。你真的准备好拍一部大型戏剧电影了吗……

  饶曙光:现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原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原秘书长、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原主任。

  高尚君(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表演艺术工作委员会主席)-编辑出版

  (六十)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