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教师派教招-山东版教育学专项练习2.pdf

  教育学专项练习二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概念按照范畴由小到大逻辑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

  C.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

  D.课程目标、教育目标、教育目的

  2.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A.要把教育引向何方 B.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

  C.教育为谁服务 D.教育如何培养人

  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前提。教育目的要回

  答的根本问题是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所培养的人应当具备什

  么样的素质,所培养的人应当为什么样的社会服务,离开了受教育者这一对

  象,教育目的本身就失去了其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其实也将成一纸空文。

  那么在制定教育目的时,除了考虑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社会政治和经济

  制度的影响之外,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任何超越或低于受教

  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教育目的都是不合理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受教育

  者身心发展特点并不决定教育目的的社会性质和社会内容,但对教育目的的

  制定却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韩炎坪,阿拉腾萨其尔,苗培周主编,教育

  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16.07,第23页)

  3.教育的直接目的是( )。

  A.促进社会的发展 B.培育“四有新人”

  C.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D.培养人的生存能力

  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个体身心的发展、个

  性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教育。另外,能否遵循人的

  身心发展的规律,则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

  (焦锋主编,教育学基础与案例教程,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4.03,第68页)

  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 )。

  A.普遍与特殊 B.共性与个性

  C.一般与个别 D.宏观与具体

  5. (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6.实现“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是( )。

  A.五育并举,德育为先

  B.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实施素质教育

  7.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中,能体现素质教育灵魂的是( )。

  A.主体性 B.全面性

  C.发展性 D.整体性

  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分别是:面向全体、全面提高、主动

  发展。

  面向全体是素质教育本质属性全员性的体现,是素质教育和

  “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是国家教育方针的一贯要求。

  全面提高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整体性的体现,是素质教育

  的终极目标。

  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本质属性主体性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

  灵魂。

  8.裴斯泰洛齐说:“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

  每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

  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裴斯泰

  洛齐的这一教育目的观属于(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社会本位论 D.需要本位论

  别人要我的学生做军人,做教士,或者做律师,我没有什么意见……生活,

  这就是我要教他的技能。从我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

  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是知道怎样做人。

  ——卢梭 《爱弥儿》

  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

  炼,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发

  展人的内在力量,不得利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