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伦理学__朱法贞主编.pdf
第 1 页
第 一章
绪 论
我 们所 处 的时代 和社 会 正经 历 着 深刻 的变革 。这种 变 革反 映
在教育领域 中:一方面 ,使教育处于推动科技进 步 、经济繁 荣和社
会 发 展 的重 要 战略地 位 ,肩 负着 为 社会 主 义 现 代化 建 设 培养 大批
德才兼备 的合格人才 的历史使命 ,这就必然对教 育职业劳动者 ,即
教师 的职业素质提 出了更高 的要求 ;另一方面 ,社会变革所 带来 的
各种思想文化 的相 互激荡 ,多元价值观念 的相互冲突 ,不可避免地
对 教 师 的思想 意识 、行 为 方 式和 整 个 教 育秩 序 造 成 深 刻 而广 泛 的
影 响和冲击 ,同时 ,面对复杂 的社会关系和利益矛盾 ,教师在其职
业生活 中无疑 需要经受一场严肃 的道德考验 。在这里 ,以教 育伦理
关 系和教 师道 德现 象为 研 究客 体 的教师伦 理 学 ,将 通 过 对 教 育职
业生活 的理性思考 ,揭示教师职业道德 的本质和 发展规范 ,阐明教
师职业道德 的规范体系 ,以期启迪教师 的道德智慧 ,升华教师 的人
格境界 ,并在道德实践 中提供一个正确 的价值导 向。
第 2 页
第一节 教师伦理学的对象
一、道德与伦理学
道德 ,作为一种普遍而又特殊 的社会现 象 ,产生于社会存在 、
发 展 的客 观 需要 和 人 类 自身 追 求 完 善 的主 观 需求 ,它 从 社 会 生 活
中产生 ,又反映和改造着社会生活 。
人与社会 是直接 同一 的,社会 是人 的社会 ,人是社会 的人 ,这
正 是 人 之 所 以为 人 而 与动 物 相 区别 的本 质 规 定 性 。正 如 马 克 思 指
出的: “人不是抽象 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 。人就是人 的世界 ,
就是 国家 ,社会 。 , 因此 , “人 的本 质 并 不 是 单个 人 所 固有 的抽 象
物 。在 其现 实性 上 ,它是 一切 社会 关系 的总和 , 。
人 的社 会 关 系 是 一个 多层 次 、 多 角度 的 网络 系 统 。从 宏 观 上
看 ,人 们在社会生产 和生活 中形成 了经济关系 、政 治关系 、法律 关
系 、文化关系、道德关系等等 ;在道德关系 中又有个人与他人 、个人
与社会 、国家、民族 、阶级之 间的关系 。从微观上说 ,在人们 的个体
交 往 中产 生 了更 为 多样 的人 际关 系 ,诸 如在 家 庭 生 活 领 域 中的亲
属 、邻里关系,在职业生活领域 中的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等 。人
们 处在 这一社会 关系 的网络 中,也就 自然产生 如何处理 、调 节这些
关系 的问题 ,产生对人 的行为加 以约束 、规范和导 向的需要 。
当然 , 同社会生活 的多层面相适应 ,调节社会 关系 的手段是 多
方面 的 ,并各有其 自身 的特 点和适 用 范 围。经 济手段通过物 质利益
的调整 以规 范人们 的经济行为 、经 济关系 ,法 律手段依靠 国家 强制
力 量 的支 持 以调 节 人 们 法 定 的权 利 和 义 务 关 系 ,行政 手 段 则 是 运
① 马 克 思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选 集 (第 卷 )北京:人 民出版社,
第 3 页
用 规 章 制 度 等 形 式 实 现 对 社 会 公 共 事 务 中 各 种 关 系 和 矛 盾 的调
节 。除此 以外 ,还有 一种更普遍 的、具有最广 泛 的包容性 的调节手
段 ,即道德 。道德 的特殊性在于 ,它是依靠社会舆论 、传统 习惯和人
们 的内心信念来维持 的,并用善与恶 、公正与偏私 、诚实和虚伪 、正
义与非 正义等 范畴来 评价 并 以此影 响人们 的心理 、意识 、情 感和 意
志的调节方式。它告诉人们什么是 “应该 ”,什么是 “不应该”。相对
于经济 、法律 、行政规范而言,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