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郭德纲不谈艺术只谈人品,其实就是耍流氓

  最近几个月,曹云金的直播间意外红火起来,使得与郭德纲有关的话题也变得炙手可热。有一些自媒体人在别有用心的推动下,不断地炒作郭德纲和曹云金的过去,以此来获取关注度和流量。他们挑出两位相声演员的陈年旧事,一次又一次地晒出来,炒来炒去。比如最近几天出现的话题有:侯耀文下葬时郭德纲为何没有参加葬礼,而是去参加他人的婚礼?曹云金离开德云社之前,郭德纲是否收过他的学费?何云伟第一次结婚时,郭德纲是否给了他6万元?等等。这些陈芝麻烂谷的事情已经被炒了十多年,为何现在还能成为热点呢?我觉得个人观察,完全是某些人在黑老郭,故意带节奏。

  

  客观地说,郭德纲和我们每个人一样,有他的优点和不足,甚至可能有令人不堪的地方,如果没有,那才是奇怪的。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我认为我们应该重点看他的艺术,而不是过分关注他的生活琐事。我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认识、了解、熟悉郭德纲的呢?是通过他的相声,还是通过他和前师父以及前弟子们那些狗血的过往?毫无疑问,如果郭德纲的相声不是如此出色,不是如此空前绝后,那他的师父是谁,他的妻子和孩子是谁,我们大概率都不会关心。因此,我认为那些一直盯着郭德纲个人琐事不放的人,其实是本末倒置,居心不良。

  

  当然,对于郭德纲的艺术,甚至包括官方和业内人士,也存在着很大争议。其中最大的争议就是关于所谓的三俗问题。那么我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我想提出两点观点:第一,三俗的某些表现是相声艺术的特质,一定程度上的存在是合情合理的。自相声诞生之初,就有一些脏口和不合伦理的段子,甚至可以说,这些脏口和不合伦理的段子是相声这门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直到建国后,侯宝林等大师提出相声的新理论后,才有了一些改观。但是事实上,脏口和不合伦理的段子并没有完全消失,我们可以参看最近不久前结束的第四届相声非遗大会上的表演。那里的演出脏口和不合伦理哏比比皆是。所以我认为,郭德纲的段子里有一些脏口和不合伦理的元素是很正常的,只要不太双标就好。其二,郭德纲的大部分作品如果去除了不合伦理和脏口,依然是相声中的精品。如果一个相声作品大部分或者绝大部分都是三俗的东西,那么这个作品肯定存在问题。就郭德纲的作品而言,我认为95%以上的作品如果去掉其中的脏口和不合伦理的内容,依然是很出色的,依然是精品。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最近几年郭德纲的作品中,不合伦理和脏口已经很少甚至没有出现。现在还一直盯着郭德纲的脏口和不合伦理的人,还一直纠缠郭德纲和他师徒之间的一些过往,却故意回避他的艺术成就,这样的人实在是耍流氓。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对郭德纲如此恨之入骨呢?我认为,基本上可以分为两部分:一小部分人像我一样是自媒体人,他们写郭德纲、骂郭德纲只不过是为了获取流量,为了维持生计而已。而大部分对郭德纲视为仇敌的人,很可能是他们行业内的同行。以第四届相声非遗大会为例,那些拿着工资的演员,他们的节目或许无法与郭德纲相比,无法做到幽默、笑点和包袱的完美结合,他们实在是太磕碜了。但是他们又没有能力超越郭德纲,所以只能通过起绰号,写一些文章来骂郭德纲。这样做可以解心头之恨,同时还能赚点零花钱,可谓一举两得。当然,这些人的存在也有积极一面,他们有效地提高了流氓的文化层次。

  

  综上所述,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我们应该重点看他的艺术成就,而不是过分关注他的生活琐事。而对于郭德纲的艺术,尽管存在争议,但是他的作品大多优秀,即使去除了不合伦理和脏口的元素,依然是相声中的精品。那些一直针对郭德纲个人琐事不放的人,以及那些贬低他艺术成就的人,实际上都是居心不良之辈。至于为何有人对郭德纲如此恨之入骨,一小部分是追求流量的自媒体人,大部分则是他们行业内的同行,因为他们无法超越郭德纲而心生嫉妒。总之,我们应该客观公正地看待郭德纲的艺术成就,而不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带节奏。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