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梦想,长大后发现,都变成了成年人的焦虑
人到中年,说起“梦想”,总觉得这个词语离自己很远很远。还清晰记得,读书年代,每个星期一早晨,在学校操场进行庄严的升旗仪式。我都会在国旗下,每次在内心默念着心中的梦想:努力读书,长大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建设祖国,建设家乡,孝顺父母。所谓的梦想,没有惊涛骇浪,没有不同凡响的惊喜。但在当时,却能给给予我努力读书的无限动力。
后来,人是长大了,也尝到了社会的酸甜苦辣,五味杂陈,但一路走来,终究还没有实现儿时在内心默念千百次的梦想。最讽刺的是,就连基本的让父母省心也做不到。长大了才发现,原来人生不是想得这样容易,社会也不是你心中那样如此美好,一切都不在你的掌控中。文章写到这里面,多少有些许的失落与挫败。
成年人,一个沉重的群体代名词。现代社会急速的生活节奏,人这个血肉之躯,虽有意念力,但自身,家庭,工作,社会......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经常杀个“措手不及”。内心的困惑,急躁,焦虑经常不费吹灰之力地侵蚀着成年人的五臟六腑,意念力也经常被心中魔鬼打成手下败将。于是,焦虑成为了现代人普遍的情绪标签。焦虑工作的表现,焦虑老板的看法,焦虑孩子的成长,焦虑父母的身体健康,焦虑车贷房贷......每天就如行尸走肉般接受生活的顺其自然。所以跟成年人说“梦想”,感觉就是一个不着边际的空谈话题,顶多就是借酒消愁减压时,多一个貌似高大尚的吹牛谈资。
所以成年人活着,问心无愧就好,当然能梦想成真,那就完美人生,但终究在人生字典中,要将完美两字写好,实在不易。只能说做一切从心出发,努力后,自然就可问心无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