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揭秘 | 文学院

  

  一、院长寄语

  各位同学:

  你们好!江苏大学文学院位于江河交汇、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江,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孙权、刘备、刘裕、玄奘在这里书写传奇,萧统、刘勰、沈括、米芾在这里书刻经典,王昌龄、周敦颐、苏轼、辛弃疾在这里留下千古名篇,马建忠、吕叔湘等汉语语言学名家从这里走向世界。文学院将以文化人、开拓创新内化为学院的精神品格,以“博文、笃学、致远”的精神,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搭建了基础与应用并重,本、硕兼备的双轨发展的育人体系,致力于培养创新型、国际化、复合型一流人才。部分毕业生被美国哈佛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海内外名校录取为研究生;我们的杰出校友工作在教育、政府、文化等企事业单位的重要岗位。我们竭诚欢迎有志于学习中国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每一个优秀的你——加入文学院!

  任晓霏

  三级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访问学者,泰国华侨崇圣大学、瓦拉隆宫皇家大学兼职博导;江苏大学文学院院长、语言文化中心主任;江苏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点学科带头人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点负责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负责人 ;江苏省侨联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基地主任;语料库翻译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中文传播、跨文化交际、翻译学等;主要讲授跨文化交际、语言学研究方法、翻译研究、中华经典吟诵等课程。

  二、学院简介

  (一)历史沿革

  文学院坚持百年育人理念。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刘坤一、张之洞等在南京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2001年江苏大学成立,镇江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与江苏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汉语教研室合并组成中文系,隶属于人文学院。2002年顺利通过中文(师范)本科专业学位授予权评审,开始独立培养中文本科师范生。同年,申请设立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方向,2003年起正式招收本科学生。2007年,人文学院中文系又获批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同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2016年5月27日,江苏大学撤销文法学院建制成立文学院,开启了文学院发展的新篇章。

  (二)发展现状

  江苏大学文学院办学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拥有汉语言文学与汉语国际教育两个本科专业,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被推荐参加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遴选。语言文化中心下设两个部门:国际中文教学部和外语培训部,建有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外派师资培训基地、教育部考试中心托福考点、GRE考点、HSK与HSKK考点,教育部语合中心奥地利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江苏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江苏省侨联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基地,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资金建成互联网+江南文化传承与传播实验中心。

  (三)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员工67人,其中专任教师51人,教授7人,副教授22人,硕士生导师16人,博士38人,12人拥有海外研修和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经历,江苏省“青蓝工程”1人、江苏省“双创博士”3人。近年来在中华经典海外传播研究、地域文献与文化研究、文艺学与民俗学等研究领域异军突起,在学界产生重要影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5项。荣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出版学术专著20多部,公开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在Babel《外国文学评论》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办多学科视阈下的鲁迅文化遗产与精神传承学术研讨会、《论语》诠释与儒家思想的传承传播学术研讨会、第八届元好问学术研讨会、《文选》与《文心雕龙》国际学术研讨会、海外汉学研究会2021年会、汉字文化圈国际中文教学与研究论坛等重要学术会议。学科立足于镇江市悠久而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秉承优良的学术研究传统,设有大运河文化传承与传播研究中心、中华经典海外传播研究所、三国文化研究所、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所、镇江地方文化研究所、六朝文化与文学艺术研究所、民俗文化与非遗研究所、语言政策与战略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机构。

  

  

  (四)人才培养

  学院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实训并重的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创新型、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一大批毕业生被哈佛大学、伦敦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海内外高校录取为研究生。荣获第五届“中学西渐杯”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综合技能大赛特等奖,江苏省师范生技能大赛三等奖,本科生毕业论文荣获2020年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首届汉硕毕业生学位论文获评江苏省优秀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20-2021年承办江苏省研究生研创新实践大赛汉语国际教学技能暨中华才艺大赛,我院汉硕生获教学技能及才艺比赛一等奖,江苏省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高校联盟在此次大赛中正式成立;47名汉硕生作为原汉办志愿者先后赴英、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汉语教学。多项学生活动受到省级以上表彰,学生工作的特色和亮点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国内主流媒体的报道。近年来,学位授予率达99%以上;就业率达97%以上,其中研究生录取比例约占20%,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五)展望未来

  文学院与语言文化中心合署,合力推进汉语国际教育,为学院(中心)的国际化事业发展以及学校留学生汉语言文化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机制保障。中国语言文学传统学科的创新发展和国际传播成为学院(中心)发展的基本路向。近期学院(中心)获批教育部语合中心奥地利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江苏省侨联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基地、江苏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我校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研究型大学”和农机特色一流大学创建的新时期,文学院(语言文化中心)将坚持国际化战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只争朝夕,实干担当,把学院(中心)建设成学科特色鲜明、国际合作办学多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办学单位。

  三、专业介绍

  目前设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3个本科专业,中国语言文学一级硕士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点2个硕士点。2020年,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成为江苏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专业。2021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成为国际一流专业重点培育对象。

  1

  汉语言文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扎实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宽厚的语言文字专业知识、开阔的文化视野、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本学科或相近学科的有关问题,能够在党政机关、各级各类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文秘工作、理论研究和其他公务工作,能够胜任初中语文教学、研究和中学教育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同时具有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国际视野和独立意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秘书学

  核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基础写作、应用文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 

  特色课程: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办公自动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言学概论、美学等。

  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基本学制四年,弹性修业年限三至八年,文学学士。

  2

  汉语言文学(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围绕新时代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苏南,服务江苏,辐射全国,秉持“自强厚德,实干求真”的江大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初中语文教育事业,有志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高尚师德和仁爱之心、扎实学识、突出的专业技能和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视野开阔,能够胜任初中语文教学、研究和中学教育管理工作,同时适合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或有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

  核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基础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

  特色课程:师范生基本技能训练、师范生高级技能训练(模拟实习)、师范生实习、应用文写作、秘书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等。

  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基本学制四年,弹性修业年限三至八年,文学学士。

  3

  汉语国际教育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掌握深厚、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扎实的汉语国际教学理论、实践技能以及娴熟的多媒体教育技术,具有国际化视野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型、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国文化概论、语言习得理论(双语)、英语听说等。 

  特色课程:汉语国际教育导论、中华才艺、对外汉语教材研究、教师口语、外事工作概论、国学经典导读、多媒体课件制作、第二外语、汉语国际教育见习、实习等。

  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基本学制四年,弹性修业年限三至八年,文学学士。

  四、硕士点

  中国语言文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简介

  江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于2018年获批增列,2019年开始正式招生。学科师资队伍精干,学缘结构合理,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16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3人。

  该学科立足于镇江市悠久而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秉承优良的学术研究传统,设有多个研究机构。学科点凝练出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5个二级学科方向;着力打造汉语国际传播研究、地域文献与文化研究以及农业文献与文化研究三个特色方向。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学术研究围绕镇江市地方文化和文学以及教师自身学科研究方向展开,近5年来,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其他各类科研项目4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20多部,公开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在《外国文学评论》《江海学刊》《中州学刊》等权威及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相关课程的开设已积累了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达60余年的教学经验和学术成果。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硕士学位点简介

  江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于2015年获批增列,2017年9月正式开始招生。教学队伍是由具有多年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教师组成,教学经验丰丰富。拥有专职教师39人,其中硕士生导师22人,教授9人,副教授11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0人,在读博士1人,12人具有经历海外经历。该专业拥有“教育部语合中心外派汉语教师项目”“江苏省教育厅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储备培训基地”“互联网+江南文化传承与传播实验中心”,设有中华经典海外传播研究中心大运河文化传承与传播研究中心、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所和民俗文化与非遗研究所等相关科研机构。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能适应国家发展战略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胜任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能够承担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采取“双导师制”培养方式,课堂教学与实践实训相结合,更加注重国际中文教育能力的培养。学生主要就业方向是通过国家公派、校际交流委派和其它渠道前往国外孔子学院或国内外各类汉语教学机构从事中国语言文化的普及推广或研究工作。

  五、人才培育深造

  近年来,学院学位授予率达99%以上;就业率达97%以上,其中研究生录取比例约占15%,公务员、中小学等事业单位、大学生村官录取比例约占50%。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文学院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优秀。近三年赴国内外高校深造、交流的学生人数众多,毕业被中国北京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国伦敦大学、中国香港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录取为研究生。

  1

  2019年考研

  升学率21.2%,出国留学4%

  2

  2020年考研

  升学率20.1%,出国留学5.2%

  3

  2021年

  综合升学率28%,境外升学率3.6%

  4

  2022年

  综合升学率23.3%,境外升学率3.1%

  六、优秀教师、学生及校友风采

  (一)优秀教师

  吴晓峰

  教授,吉林大学史学博士,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

  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文选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文心雕龙研究会理事、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理事。协会会员每年召开一次地区论坛、每两年召开一次大会,共同探讨法律界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绩·通过采取发行刊物及举办会议的形式,协会提供法律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并积极解决阻碍民主、和平发展的问题。

  史挥戈

  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镇江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江苏大学赛珍珠研究所副所长。

  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捻军研究学会特邀理事﹑未名社研究会理事、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师》杂志社教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赛珍珠研究、汉语国际教育。曾获中国图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立三等功一次。出版专著《竹林文学创作论》《中国现当代作家新论》《李香君传》等6部;长期坚持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在《文艺争鸣》《东南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和学术考察报告60余篇。专著《竹林文学创作论》获镇江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从民族文化心理透析赛珍珠抗战作品》获2018年度镇江市社科应用研究“赛珍珠研究专项”三等奖。对现代文学社团未名社史实的发掘考证﹑对瞿秋白家世的研究﹑对西捻军领袖张宗禹下落的考察发现以及对《桃花扇》女主人公李香君归宿的披露均受到海峡两岸文史界关注。所倡导的文学活力课堂,被《中国科学报》《团结报》《镇江日报》《江苏大学报》、中国社科网、中国作家网、金山网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主要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鲁迅研究等课程。

  杨贵环

  副教授,文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主要有: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员、中国中外文学理论学会会员、江苏省美学学会会员、江苏省古代文学学会会员、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会员与常州市唐荆川研究会特邀研究员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古籍整理与研究和地域文学文化。现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和市厅级课题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柳宗元诗文评点整理与研究》和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明清苏南地方方志所录诗文的整理与研究》2项在研,完成江苏省社科后期资助项目和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项目等5项,参与教育部和省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已在《求是学刊》《贵州社会科学》与《湖北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论文曾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全文转载。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省博士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校优秀博士论文。2016、2018年分别获文学院教学大赛三等奖、二等奖,校教学大赛优秀奖。读博期间曾获朱敬文特别奖学金。主要讲授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经典导读(《文心雕龙》研究)等课程。

  罗昔明

  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比较,19世纪西方文学、当代西方文化理论方面。

  已在相关领域出版专著一部,合著多部,并在《外国文学评论》《东北大学学报》(社科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社版)《兰州学刊》、《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论文曾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现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主持省教育规划办重点课题一项,主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一项;主持并完成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一项,主持并完成校高级人才启动项目一项;参与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二项。多次参与国际汉语教师培训及相关会议,并获得荣誉证书,曾赴约旦大学外国语学院中文系担任汉推教师两年,讲授过多门汉教课程,组织过多场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大型表演活动。曾获得校优秀学业导师,校教学大赛优秀奖,文法学院科研一等奖,文学院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在江苏大学任职以来,主要讲授外国文学、比较文学、中国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等课程。

  邓桂姣

  文学博士,山东大学在站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含专硕、学硕)。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家族文学文化、地域文学文化、汉语国际教育等。

  2014年来江苏大学工作,三年中主持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哲学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项、江苏大学高级人才启动基金1项,共4项;2016年、2017年连续荣获学院科研先进个人,2016年获学院教学比赛三等奖,2017年荣获考核优秀。近五年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等各级项目共5项,在《江海学刊》《求索》《文艺评论》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2013年获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主要讲授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先秦人文精神品读等课程。

  何跞

  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清华大学哲学博士后,现为江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学术兼职有元代文学学会(筹)会员、中国伦理学会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元代文学)、伦理学等。2016年以来,主持完成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1项。现主持在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1项,江苏大学高级人才启动基金项目1项。出版的专著有《元代文学新论:民族性、理学与真性情》,另出版诗文集《漱梦集》《拢碎集》。在《光明日报》《文献》《中国诗学》、《中国文学研究》《兰州学刊》《北京社会科学》《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学术论坛》《学术界》《宁夏社会科学》《云南社会科学》《华夏文化论坛》《古籍整理研究学刊》《中华文化论坛》《文艺评论》《北方论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参与编撰《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元代文学分部中部分词条。曾获南开大学研究生优秀奖学金一等奖、三等奖,获“中国伦理学会2015年会”优秀论文奖。词条“何跞”被收录进《中国当代散曲大典》。

  余红艳

  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任江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语言文化中心副主任,江苏省侨联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基地副主任。

  现任江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语言文化中心副主任,江苏省侨联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基地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民间文艺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被聘为《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作编辑专家委员会“民间文学理论组”专家,文学人类学研究中心理事,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镇江市民间文化艺术馆理事会理事,镇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镇江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外聘专家。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子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市厅级项目4项(其中重点1项),校级项目5项(其中重点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2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先后在《民族文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2部(排名第1),研究生专业核心教材1部(排名第3),参编教材多部;学术论文《走向景观叙事:民间传说当代形态的演变》荣获江苏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论文一等奖;《镇江金山寺高僧降蛇符号的叙事体系》以“年度优秀论文”收载于《中国民俗学年鉴》。

  周衡

  副教授,文学硕士,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唐代文献与文学、江南文化与文学。

  现主持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主持完成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一项、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一项,主要参与完成省部级课题五项,先后在《图书馆杂志》《江海学刊》《中国韵文学刊》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从教以来,已获校优秀教师、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江苏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校教学大赛一等奖、校教学成果二等奖、文学院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主要讲授中国古代文学、中华文化与传播、古典诗词创作等课程教学。

  

  (二)优秀学生

  基本信息:

  张志勇为文学院16届毕业生,毕业于哈佛大学教育学院。

  学长寄语:

  在学校四年的时间里,很自豪能成为文学院中的一员,在此很感谢学院以及老师们四年以来的栽培和指导,让我收获了一个充实而又多彩的本科生活。大一时的懵懂,大二时的努力,大三时的访学,大四毕业后的留学。四年的时间里不仅收获了各类奖学金和出版发行了属于自己的专著,还完成了两项科研项目以及参加了各类比赛活动,这一路都离不开学院和学校的支持,祝福学院、学校!

  基本信息:

  王艺霏,原汉语言文学1504班同学,考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研究生,成绩名列第一。

  学生寄语:

  在江大文学院度过的四年对我而言,是人生的一个礼物。在这里我有幸遇到了一群博学热忱的老师,宽厚温和地对待我的梦想,为我指引方向;也遇到了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至今还陪伴于我身旁。希望文学院越来越好,成为每位学子念念不忘的青春殿堂。

  基本信息:

  佘福玲,原汉语言文学1602班同学,考研至北京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兼报北京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的双学位硕士研究生班。

  学姐寄语:

  在江大学习、生活的四年里,多样的选择与丰富的体验使我在删繁就简中逐渐明晰未来的发展方向。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片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的园地,快节奏的时代浪潮下更需要坚守住内心的一份静谧。祝愿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志业,珍惜利用好学校的资源,自强厚德、实干求真,在有限的生命空间里发挥更大的价值。

  基本信息:

  李研佳,汉语国际教育1801班同学,推免至北京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学姐寄语:

  物换星移,时节如流。我在江苏大学文学院度过了充实而温暖的四年,在文学院我有幸遇到了许多博学多才的老师,给予我专业的指导和热情的帮助。感恩相遇,感谢所有,祝愿文学院更续华章、再创辉煌,祝愿大家工作顺利、学业有成、生活愉快!

  七、学院活动

  文学院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学院文化氛围。

  图 | 文学院师生举行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

  

  图 | 文学院汉教2002班参加第四届本科生班级团支部风采大赛获决赛一等奖

  

  图 | 文学院举办“守护非遗文脉,开创七彩未来”系列活动

  

  图 | 文学院举办“喜迎二十大,强身健体魄”趣味体育节

  

  图 | 文学院顺利开展“走进千载文化,放飞绿色梦想”活动

  

  图 | 文学院举办“世界文学经典分享会”活动

  

  图 | 文学院举办“鸿雁千里,不曾远游”慢递传情活动

  

  图 | 文学院举办“乐传古今,共书佳话”活动

  

  图 | 文学院举办“稚儿阳月忆战士,雏菊朵朵永留香”活动 

  

  图 | 文学院联合官塘桥远洋社区举办“晚来天欲雪,尚有寒衣至”织围巾活动

  

  图 | 文学院成功举办“纸绘新时代,喜迎二十大”衍纸画活动

  八、联系方式

  江苏大学本科招生联系方式

  江苏大学本科招生微信公众号:

  地址:镇江市学府路301号

  邮政编码:212013

  咨询电话:0511-88780048,4000511365

  网址:http://zb.ujs.edu.cn

  E-mail:zsb@ujs.edu.cn

  江苏大学文学院本科招生联系方式

  网址:http://sla.ujs.edu.cn

  招生咨询人员:刘秦言

  咨询电话:0511-88790683

  

  你们可以从事股票买卖,可以从事电脑研究,可以学医,各样都可以,但如果你在青少年时候,对文学有相当的爱好,它可能是你一生中最美的追求、回忆。文学或许不能帮助一个国家的工业或商业发展,但文学是有用的,它是一种情感教育。想做一个完整的人,文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培养你的美感,对人生的看法,对人的认识,它在这方面的贡献最大,不是别的东西所能替代。

  ——白先勇

  ?

  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同。

  让我们在江苏大学文学院携手共进,创造属于我们的辉煌未来!

  ?

  ?

  

   我们在江苏大学文学院等你  

  往期推荐

  2022招生季 | 江苏大学2022年招生宣传片上线

  2022招生季 | 江苏大学本科招生信息咨询渠道汇总

  学院揭秘 | 医学院

  编辑 | 朱叶审核 | 马超来源 | “江苏大学文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