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正常心率是多少?超过这个值,就该警惕了

  2015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调查的数据称:每年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每天1480人因心脏性猝死离世,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

  心脏是人体很重要的器官,如果心跳不规律,过快或者过慢都会影响身体健康。

  随着心跳次数加快,死亡率呈大幅度上升趋势,当然心率过慢也不利健康,那心跳次数多少才算是正常呢?

  心跳次数主要取决于人体心脏每跳动一次所射出的血液量,若心脏的腔容量越大,又有较强的射血能力能将心脏内的全部血液射出的话,代表心功能越好,每分钟心脏所需要的跳动次数也会越少。

  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以及不同的生理因素都会影响心跳的次数。

  正常安静状态下,成年人心率在60~100次每分钟,也就是说在一分钟之内,人的心脏会跳动60到100次,年龄越小,心率会越快,年纪稍大之后心率的速度就会开始下降。

  儿童由于身体处于发展阶段,身体素质相对较差,所以平时心率的跳动速度相比于成年人来说会要快一些,正常心率在50~120次每分钟。

  再者,经常锻炼的运动员,他们的心率跳动速度会偏慢,一般为50~55次每分钟。

  心率不正常,在平时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1、注意饮食

  多吃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高盐高油辛辣生冷的食物。

  2、注意生活习惯

  早睡早起,不要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最好不要抽烟喝酒,这些都对心脏有很大的刺激性。

  3、适当的运动锻炼

  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锻炼,根据自身情况来制定强度,不要过度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加速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能力,也可以增强肌肉,提高免疫力。

  4、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如果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的情绪之中,会使心跳极不稳定。

  5、跟踪心率状态

  如果心率长期出现异常,应去医院做个详细的检查,查找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