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牛奶真的会导致长痘痘吗?
长痘痘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什么呢,喝牛奶会不会让痘痘恶化
长痘痘和痤疮的四大因素包括 ●油脂过多分泌 ●角质过度增生?●微生物过度繁殖?●炎症感染
那么在饮食方面需要从以上4个方面进行干预:
油脂过多分泌
1、减少牛奶及乳制品摄入
许多人吃乳制品是为了获取蛋白质和钙。对于油性皮肤的年轻人,可以考虑从植物中获取蛋白质,例如豆浆、豆腐,也可以食用鸡蛋; 钙则可以单独补充钙剂。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1)在调节皮脂分泌方面处于主导地位。牛奶中所含的酪蛋白可以提升IGF-1水平,从而刺激油脂分泌。
2、多食低GI食物
多吃蔬菜。
主食尽量选择全谷物食物,例如麦仁、糙米、小米等各种杂粮。
"GI"是Glycemic Iddex的缩写, 是"升糖指数"的意思, 是指不同食物在含相同量的糖时, 能使血糖速度升高的相对能力。高GI(升糖指数)食物可促进炎症发展。韩国科学家进行了一项研究:32位中度痤疮患者被随机分为高糖组和控制组,进行了10周的饮食干预平行试验。结果显示低糖组在发炎和非发炎者身上都表现出明显的临床改善。
皮肤组织学检查显示皮脂腺缩小、炎症减轻、固醇调节者——结合蛋白1、以及IL-8的表达减少。这表明低糖饮食能够改善痤疮。高GI食物就是高血糖指数的食物,高GI食物摄入过多,与肥胖、糖尿病、皮肤糖化衰老、痤疮有关,高GI食物可以显著提升皮脂分泌水平。



角质过度增生
1、补充维生素A
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皮肤过度角化,加速角栓粉刺的发展。补充维生素A可以减轻角化过度状况。(有调查表示85%的中国人VA摄取量不足)
主要是动物肝脏,但这类食物似乎越来越不受欢迎,可以考虑服用VA胶丸,维生素A也可以抑制皮脂分泌。
2、多食富含胡萝卜素蔬果
类胡萝卜素可以在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同时还具有防止光损伤的作用,补充VA和类胡萝卜素还可以改善视力和眼疲劳。
3、补充多不饱和脂肪酸
缺乏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可能是痤疮的原因之一。皮脂中的脂类合成原料来自于血循,放射示踪显示口服吸收的亚麻酸和亚油酸主要分布于皮肤中,有一项研究显示很多痤疮患者的皮脂中缺乏亚油酸。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的有红花籽油、亚麻籽油、紫苏油、核桃油、芝麻油、月见草油和深海鱼油等。
4、补充维生素B
维生素B3和B6均可以抑制油脂分泌,其中B3还可以帮助恢复皮肤屏障。维生素B1、B2缺乏,与皮炎、神经炎发生有关;维生素B3缺乏,更容易被日光晒伤(典型的如烟酸缺乏症)。
维生素B在全谷物食品中含量丰富。调查显示中国绝大部分人摄入VB的量是不足的。
微生物过度繁殖
这里的微生物是指人体基因组,可以影响皮肤表面的菌群,这种影响途径显然最终是通过代谢途径进行的,但暂时还不清楚食物是否可以直接影响到微生物。
炎症感染
1、忌食花生
花生本身是一种健康的食物,因为花生皮里面含有的白黎芦醇(一种抗氧化剂)比葡萄酒里还要高。但是,花生含有花生四烯酸,这在体内可以转化成促炎症因子,因此,不建议痘肌吃。
2、少吃牛肉、奶酪、烧烤
研究已证实高亮氨酸食物能够促进炎症发展而对痘痘肌不利。另外,胶原蛋白也是高亮氨酸食物,其亮氨酸含量和牛肉相当。
3、少食高GI食物
高GI食物可促进炎症发展。韩国科学家进行了一项研究:32位中度痤疮患者被随机分为高糖组和控制组,进行了10周的饮食干预平行试验。结果显示低糖组在发炎和非发炎者身上都表现出明显的临床改善。
皮肤组织学检查显示皮脂腺缩小、炎症减轻、固醇调节者——结合蛋白1、以及IL-8的表达减少。这表明低糖饮食能够改善痤疮。
4、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抗氧化剂,包括维生素C、E、谷胱甘肽、SOD等,均可以减轻炎症。这些物质可以从口服药剂补充,但是新鲜的水果蔬菜是我们获取维生素类的最好来源。
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新鲜水果蔬菜,维生素E主要来自于天然植物油脂、植物种籽的胚芽
(全谷物中才含有胚芽)。
5、限制高碘食物
?含碘丰富的食物可以促进炎症发展。机制尚不明确。
所以海带、紫菜之类含碘丰富的食物应当克制。
6、忌辣不忌辛
辣的食物可能促进炎症发展。
但各种辛香料却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例如葱、蒜、肉桂、茴香之类。因此辣可以避免,辛却不必。
7、补充微量元素
补充锌、钙可帮助减轻炎症。
硒是抗氧化的核心元素,饮食中有足够的硒对很多健康问题都有帮助。硒主要通过摄取富硒地区的食物来补充,例如富硒茶叶、富硒大蒜等,也有现成的硒营养补充剂。
饮食可以影响痘痘生长,因此,无论是治疗,还是饮食调理,都可以围绕这四个方面进行。改善饮食不一定能“治疗”痘痘,但可以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而且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除此之外,平时还要注意适度运动,促进新陈代谢和身体排毒,爆痘期间不要化妆,不可乱用护肤产品避免破坏皮肤的耐受力,影响皮肤屏障功能,注意日常防晒和保持心情愉快也是至关重要的。
以上是痘痘肌的饮食注意,祝你早日告别痘痘。
按照知乎的风格,应该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其实有不少的人问喝牛奶到底是不是容易长痘,在翻阅了众多研究和文献后,我们发现:
牛奶导致痘痘生成
引起痘痘的因素很多,很多人都觉得清洁、出油等是引起痘痘的重要原因,但在很早的时就有人发现饮食也是很重要的因素。2002年在《JAMA Dermatology》发表了一篇文章,作者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Kitavan岛和巴拉圭的Aché原始部落,两个人烟罕至的地方,对上千人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发现这两个地方都没有一例痤疮患者。类似的现象也发生在南非的祖鲁人身上,在当地青少年中痤疮发生率比当地白人要低得多(16%比45%),但是如果这些祖鲁人移居到大城市中,患有痤疮的比例就会大大上升。较为原始的部落或者种群中,痘痘发生的比例是不高的。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作者分析后发现在这些原始部落人的生活习惯中,组成其饮食结构的大多是加工较少的植物和动物,和现代化饮食有非常大的差别。因此作者认为现代化的饮食可能是导致痤疮发生很重要的因素。而其中高蛋白、高脂肪的牛奶就自然被认为是可疑的“罪魁祸首”。
现代化的高脂高蛋白的饮食结构
因此大家都纷纷开始对牛奶和痤疮的关系进行研究。其实研究方法也很简单,科学家找来一群青少年(一般是上千个),通过问卷或者皮肤科医生了解他们喝牛奶的情况,以及他们本身是否长了痘痘。然后他们通过统计的方法来确定是否喝牛奶越多,越可能长痘痘。这样的研究在世界各地都有进行,包括美国、埃及、挪威、马拉西亚、土耳其、意大利、巴西、马拉西亚等等。不同的研究给出的结果不一致,有的发现喝牛奶和痘痘没有影响,有的却发现喝牛奶之后会有更大可能性长痘。
世界各地对乳制品摄入与痤疮的关系的研究
为了得到比较肯定的答案,就有科学家把这些所有研究的数据都拿来,进行综合分析。比如在《Nutrients》中发表的一篇综合分析文章,作者一共收集了14个过往研究的数据,一共包括78,529的青少年。综合了各个研究的结果,作者认为饮用牛奶是会增加痘痘发生的几率的。根据统计:如果每周喝1杯以下牛奶,就会有1.24倍的可能性会长痘痘如果一周喝2-6杯,可能性就增长到1.41倍如果每天喝2杯以上,那就有1.43倍了
因此根据目前的数据,的确喝牛奶是会促使痘痘发生的。那问题来了:
我们先来分析下,痘痘生成的主要因素: 内分泌调节:主要是雄激素的影响 年龄:青春期时皮脂腺分泌达最高峰 温度:温度越高,皮脂腺分泌越旺盛 生理周期:女性月经前后激素水平发生改变,产生的“生理痘”
体内激素水平会影响皮脂腺油脂分泌
牛奶致痘,一定是因为牛奶导致了以上几个方面之一。科学家研究发现,最有可能的是喝牛奶会导致油脂分泌增多,所以引起痤疮增加,机理如下:牛奶及乳制品中含有的酪蛋白和乳清蛋白,提高了体内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含量,从而促进皮肤油脂分泌;虽然经过巴士杀菌,牛奶中仍然高浓度的促生长激素,包括IGF-1,可以促进皮肤的油脂分泌;乳制品含有的碳水化合物,引发食源性高胰岛素血症,从而刺激IGF-1的升高,增加痤疮严重程度。
乳制品会促进油脂的分泌,加重痤疮形成
这个是因人而异的。牛奶从营养健康的角度是一种非常好的食品,有很高的蛋白含量。对于痘痘严重的患者,建议可以注意自己的饮食结构,如果觉得某种饮食(如牛奶)会促使痤疮严重,就可以限制其摄入。如果平时没有痤疮的困扰,也没有必要因此就不再喝牛奶。
喝牛奶会不会长痘,这个不好说,但是喝牛奶导致痘痘反复,倒是有可能的。
之前,初小果就分享过很多祛痘攻略,例如:
战痘攻略
痘痘肌饮食攻略
但还是无法解决有些人反复长痘的问题,后来我请教了我一个医生朋友,下面是他的分享:
“反复长痘,不妨戒戒奶”
长痘其实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我想很多人都长过痘,区别就在于有的人很快就好,而有的人反反复复,甚至像小果讲的严重到烂脸。
所以今天给大家讲讲这种反复的痘痘。
很多长痘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看过很多医生,吃过很多药,涂过很多药膏,饮食很清淡,很少吃甜食,洁面很温和,也没有挤痘痘,但是,脸上的痘痘丝毫不配合,还是一如既往地长。
当然这种反反复复的痘痘,最主要的原因肯定跟内分泌有关。但其他的因素也不能忽视,今天就讲讲其中一个因素:牛奶。

(动图来自SOOGIF)
牛奶对痘痘的影响,往往被忽略。医生有时候也不会告诉你,因为有的医生自己都不太清楚,所以他怎么告诉你呢?而有的医生则是只注重治病,忽视日常护理这一个环节,病人来了开药,回去吃药吧。
我经常遇到很多患者一边吃药抹药,一边使用去油很强的洗面奶,因为没有医生告诉过他们怎么正确洗脸。
实际上,日常的护理(比如洁面、饮食等)对痘痘的恢复是很重要的。
我们接着讲牛奶。
牛奶其实也会导致痘痘反复,因为牛奶中含有少量的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这个成分有可能使角化异常,皮脂腺分泌增加,从而加重毛孔堵塞,不利于痘痘的恢复,甚至使痘痘反复。
举一个我身边的例子。我有一个同事,是一个湖南妹子。她以前的皮肤非常好,白净细腻。后来开始长痘,主要在下巴反反复复很长时间。然后就经历我们开头所讲的,吃药,抹药,不熬夜,饮食也比较清淡,不吃辣,一个湖南人愣是活成了广东人。期间我也给过她很多建议,但是到了她脸上都不管用,痘痘还是此起彼伏,而且皮肤也比较油,还有点泛黄。但前几天突然发现她的痘痘基本好了,而且没有反复,皮肤也没那么油。我很好奇问她怎么好的,她说不喝牛奶就慢慢好了。原来她平时习惯喝牛奶,但最近停了以后,发现痘痘反而好了。
所以说,牛奶跟痘痘的反复,还是有关系的。
可能有人就会反驳了,那草原地区天天喝牛奶羊奶的人,岂不是满脸痘痘了?还有的人可能会说,我天天喝牛奶,怎么不长痘?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敏感性。
皮肤中存在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的受体,受体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把IGF-1看作是箭的话,那么受体就是靶点,当箭射中靶点,也就是IGF-1与受体结合,才能起作用。


每个人的受体数量和敏感度都不同。有的人受体不敏感,所以怎么喝牛奶都不会长痘,即使长痘了,也不会反复。而有的人受体比较敏感,所以一喝牛奶,痘痘就证明给你看。
即使在同一个人身上,不同状态下,受体的敏感性也会不同。例如有的人平时怎么喝牛奶都没问题,但长痘的时候喝,就出现痘痘反复,甚至加重。这有可能是因为内分泌变化,导致受体敏感性提高,毕竟很多人长痘,开始都是因为内分泌紊乱。
我上面提到的同事,她一直都有喝牛奶,但以前并没有问题,后来长痘的时候喝就有问题了(PS:她是怀孕后开始长痘的,有可能是因为怀孕时,身体激素的变化,使得IGF-1的受体变得敏感)。
所以,如果你的痘痘反反复复,而且喜欢喝牛奶,那不妨戒戒奶。
会。
我们为什么就成了战痘民族?
要说痘痘,就不得不从它的身世说起。痘痘,学名【痤cuo疮】,是一种非常典型且多见的慢性皮肤疾病(请注意我用了疾病两个字)。痤疮的发作,绝大部分是因为皮脂腺发炎引起,等级分为白头/黑头(两种都是粉刺),丘疹,脓包,结节及囊肿几大类,随着笔画增加,皮肤损伤和炎症也越来越严重。根据2019年最新版的《中国痤疮诊疗指南2019修订版》规定,痤疮一共分3度,4级。

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也系统的讲述了如何有效去黑头(也就是开放性粉刺)的方法,忘记的可以回去再复习下。
哪些部位更容易长痘?
有粉丝在群里问,人全身都有皮脂腺,为什么只有脸上和背部最容易长痘呢?这是个好问题。人体皮脂腺共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头部,胡须,眉毛等处的皮脂腺,这类皮脂腺的腺体小,伴有突出体表的毛发存在。第二类是除了头发,胡须眉毛等其他毛发的毳【cui,念四声】毛皮脂腺,这类腺体相对更大一些。第三类叫毛囊皮脂腺,腺体粗大管道粗且分支多,从外面几乎看不见毛发。第三类是让我们最头痛的【毛囊皮脂腺】,这类腺体分泌油脂最多,绝大多数分布在人体的面部,背部和胸部。这种开放式的皮脂腺导管,非常容易被油脂和细胞碎片填满,从而成为痤疮丙酸杆菌的温床。
图片修改于痤疮的分型论治
因此痘痘在面部和背部高发,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而在面部也有痘痘高发的区域,也就是我们知道的T区。俗称的T区包括额头,鼻子及鼻翼两侧,但是由于U区的下巴部位也容易痘痘高发,因此可以并在一起理解。这几个面部区域的共同特点就是,分布大量的毛囊皮脂腺,因此也就变成了脸上最爱出油的地方。 
图片来源于网络
痘痘和哪些因素勾搭?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用这句诗用来形容反复长痘的情形,再准确不过。一想到痘,绝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能用什么方法祛除,在小红书里学到了一大堆祛痘产品和方法,水杨酸,班赛,茶树油,硫磺,红蓝光,甚至各种清痘针。却从来不想,绝大多数人的痘痘高发是有原因的,为什么不直接把它扼杀在摇篮中,就没有必要搞得这么壮烈。
图片来源于网络
调控皮脂腺功能的受体,一共可以分为六大类。其中,有代表性的是组胺调控的组胺受体,雄激素调控的雄激素受体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等位代表的神经肽受体。这些因素里面最广为人知的的自然就是雄激素,而二氢睾酮(DHT)恰好是活性最强的雄激素形式,它由睾酮经过5α-还原酶代谢产生。这种5α-还原酶在哪些部位分布最多呢?没错,它们集中分布在头皮和面部。目前治疗雄性脱发疗效最好的药物非那雄胺,利用的就是特异性抑制5α-还原酶的原理。 
图片来源于参考文献
说远一点儿,70多年前科学家偶尔发现阉割过的男性一生中都不会脱发,首次确定雄激素和脱发之间的关系。所以理论上来讲,电视剧里的太监应该不出现秃亮亮的脑门儿。关于脱发这方面内容,在后面的生发文中会专门细讲。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管是男女老少,雄激素在你一生中不同阶段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出生一周的婴儿多发【新生儿痤疮】,就是由于从母乳中摄取大量的雄激素(对于孩子本身水平而言),加上自身合成和出生之前来自母体的雄激素,导致本不该此时高产的皮脂爆发,马拉色菌大量繁殖,引发痤疮和脂溢性皮炎。青春期更不用多说,在座的都是过来人。成年女性服用避孕药(比如含有黄体酮),节育器或者月经前的雄激素变化,都会导致激素水平发生变化。所以,女人这一辈子真的是不容易。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压力(Stress)本身不是坏事儿,但压力会让人体产生一种叫【皮质醇】的糖皮质激素,俗称“压力荷尔蒙”。与雄激素类似,皮质醇会发出刺激皮脂腺释放油脂的信号,导致皮肤炎症加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提到组胺(Histamine)与痘痘的关系,可能有人会一脸懵圈,但是说到螨虫会导致痤疮,大家都知道。螨虫本身不会引发痘痘,但是可能引发部分人群皮肤过敏。而过敏产生大量的组胺,才是痤疮爆发的真正原因。同样的,有人晒太阳也会引发痘痘,也是由于紫外线导致皮肤过敏,引发的一连串连锁反应。
【小提示】
这三种因素和痘痘的关系,并不是本文重点,在【护肤品和痘痘】中会讲的更系统。
为什么要从饮食根治痘痘?
上面六种因素才讲了三种,还有左边红框里的三种没讲到。别方,好饭不怕晚。

先说糖。不少科普中提到,爱长痘的人尽量避开牛奶和糖的摄入,能大幅减少长痘的几率。但大家可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就要不得不说到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大家对【胰岛素】这个词,应该不陌生,它能调控人体血糖水平。当糖摄入多了,胰岛素就会加速分泌,与它一起暴涨的,还有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IGF-1 的升高,不仅会刺激雄激素分泌,还能激活mTOR和FOXP1信号通路,进一步刺激皮脂腺细胞分泌脂质,加速炎症反应。痤疮就是这么不出意外的发生了。
图片来源于HomeTest丁妈家庭实验室
除了糖,牛奶致痘的原理也类似的。虽然牛奶中不含糖,但伦家直接含有比较大量的IGF-1,这下就省事了,不用劳烦身体转化,进入体内的IGF可以直接开始工作,可谓省时省力。我在之前写过一篇辟谣骆驼奶功效的科普文,里面提到驼奶中IGF的含量比牛奶还高,如果是爱长痘的人更要避开,千万别被某些无良商家蒙蔽。再说脂肪酸。皮脂主要有甘油三酯,甘油酯,角鲨烯以及其他的胆固醇类等组成,其中甘油三酯的含量最高,大概能占到50%左右。甘油三酯能够被痤疮丙酸杆菌等细菌分解,并生成大量的游离饱和脂肪酸。最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就出在这里。棕榈酸就是最典型的饱和脂肪酸,它能够进一步生成十六碳烯酸,刺激毛囊角化(这里带过,下篇文章重点讲述角化问题)。我们日常摄入的饱和脂肪酸越多,皮脂中以棕榈酸为代表的饱和脂肪酸就会越多,这类食物就是我们经常吃的牛羊猪肉。所以,我们可以把痘痘拆分成几个关键点来看。首先,它是一种皮肤慢性炎症;其次,受各种受体调控,比如IGF-1受体;最后,痘痘的行程与皮脂组成的比例相关。找到了这三点,我们就可以从饮食上注意与这三点有关的因素就好。既然上面提到了,我们还是来看看具体是哪些食物容易致痘?
哪些食物最容易致痘
有几类食物,其实是已经坐实了“致痘”的罪名的。
01 高GI食物,对应上面提到的IGF-1受体 GI名叫【血糖生成指数】,可以通俗理解成食物吃下去后,能被快速转化成糖的能力。根据GI比值,可以把食物分成三大类,低GI食物(GI<55),中GI食物(55<GI<70),高GI食物(GI>70)。

哪些食物属于高GI呢,再通俗点你可以理解为就是高糖分和精制碳水食物。这个可能属于幼儿园大班里《婴幼儿科学启蒙》里的知识点,连我家一一都会。
图片来源于HomeTest丁妈家庭实验室
02 牛奶,对应上面的IGF-1受体
上面解释原因了,这里就不多费口舌,记住不管是脱脂牛奶还是全脂牛奶,都是致痘神器。当然如果牛奶里还加入了糖,哇哈哈哈哈哈,那恭喜你,你离长痘就差最后一步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03 高饱和脂肪,对应上面的皮脂组成
上面也解释了原因,饱和脂肪摄入越多,最终皮脂组成也会改变。这也是为什么爱吃肉的人,总会每天脸都油亮亮的原因。
哪些食物对减少痘痘有好处?
01低血糖饮食(低GI饮食)
研究表明,坚持12周的坚持低血糖饮食和均衡的饮食结构,可以有效降低血液中IGF-1的水平,IGF-1的活性和生物利用度都会显著减少,体内游离雄激素水平和皮损数目都会减少。
02 不饱和脂肪酸
上面提到痤疮本身是一种慢性炎症,因此如果有食物或者成分能抑制炎症反应,就可以减少痘痘的产生。这么好的差事,当然要交给我们的老朋友,Ω-3不饱和脂肪酸(n3-PUFA),也就是耳熟能详的DHA和EPA。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几次提到DHA和EPA对人体的益处,其中着重讲到的就是DHA的抗炎作用(传送门--鱼油减少过敏和哮喘发作)。DHA/EPA与促炎因子前体花生四烯酸【AA】的结构相近,因此可以与花生四烯酸竞争结合其受体,从根源上减少白三烯【LT】的合成。DHA/EPA还能形成消退素和保护素,从而进一步降低炎症的爆发。
图片来源于HomeTest丁妈家庭实验室
关于白三烯的小知识
虽然也是长链不饱和脂肪酸,但白三烯不属于正义的复仇者联盟一方成员。其生理活性极强,比上面提到的组胺-组胺受体的变态反应还要灵敏上百乃至上千倍,是导致鼻炎,皮肤炎症等很多疾病的关键因子。其次,n3-PUFA的食物能够显著抑制白介素IL-1,IL-6和IL-8等炎症因子的表达,白介素与毛囊口角质形成细胞过度角化有关系。抑制白介素的直接好处,能够抑制粉刺形成和延缓痤疮进程。值得注意的是,n6-PUFA的效果就不一定了。

因此,只要是含有n3不饱和脂肪酸(DHA,EPA,都可以视为能有效【消炎】的食物。比如深海鱼肉(传送门--哪些鱼含有最多DHA)或者额外补充DHA制剂(传送门--不同人群怎么吃DHA);
03 粗加工食物
如果要吃,越粗糙的食物越好,这话很有科学意义。食品的加工程度,直接决定了它的升糖指数。就在前几天,发表在顶级糖尿病护理杂志Diabetes Care上的一篇文章,深刻佐证了这个观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实验人员招募了15名II型糖尿病患者,将研磨程度和颗粒度大小不同的食物分成四组,并随机安排志愿者食用。最后通过测试每个人不同时间段的血糖变化,来监测不同食物对血糖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物颗粒越大,加工环节越少,对血糖的影响越小。而深加工的谷物,GI指数和对血糖的影响很可能加倍。
图片来源于HomeTest丁妈家庭实验室
我们会教育自己的孩子多吃粗粮,这里的粗不仅应该包括口感不太好的五谷杂粮,也应该包括加工方式。
还有哪些常识你要知道
吃辣会导致爆痘?
没有任何确凿证据证明,辛辣与痤疮有任何关系。但不少人有疑问,为什么头天吃了火锅之后,第二天就会爆几个痘抗议。请您开始“有技术含量”地回想一下,你吃的重庆老火锅底料是什么油做的?你一个解决了几盘上脑脖任小三叉?是不是中途小料吃完,又加了两次麻酱?你有没有开心的喝了两三桶5升装的雪碧可乐北冰洋?吃完还把服务员送来的免费西瓜酸奶冰激凌都吃了个精光?还xxx的美其名曰,光盘行动!就凭咱这如此【横】的吃法,别说脸上冒痘,头皮冒痘都是缓刑了。
IGF和雄激素,谁对痘痘的贡献更大?
这是个可以解答的问题。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为维持身体各方面机能,体内的雄激素水平会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不分男女),但却没有长痘。而当血清中的IGF水平升高后,痘痘才会大规模爆发。在不少临床试验中表明,不少很多患有严重痤疮的人体内,雄激素水平与正常人基本一致,而血液中,毛囊和皮脂腺中的IGF-1的浓度要比正常人高很多倍。
容易致痘的食物,一定要少吃?
根据我们的肠道菌检测,对于已经习惯了高碳水或者高饱和脂肪的人群,体内的拟杆菌水平会比素食者高很多,这些拟杆菌很喜欢吃碳水类食物,分解饱和脂肪。如果你的饮食习惯已然如此,且没有出现皮肤问题,大可不必慌张。如果有一段时间爆发痤疮,可以考虑下饮食结构中是不是突然加入了某些食材,这个时候避开就好。大家都听说过缺乏维生素B会导致皮炎等慢性皮肤疾病,但可能很少人知道,维生素B12的过量摄入反而会导致痤疮爆发。过犹不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种豆得豆,也是这个道理。日复一日的不注意,造就了你今天的“不美丽”。
原文
HomeTest家庭实验室:你最关心的痘,和戒不了的吃吃吃
-
一喝牛奶就长痘痘?这是什么原因?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在我们进入现代化的生活以前,我们的脸上其实都是不怎么长痘的。在对加拿大爱斯基摩人的研究里也发现,在 10 年内,当这些人群从狩猎社会迅速过渡到以城镇为基础的“文明社会”时,痤疮的发生率就迅速增加了。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而且多项研究都发现喝低脂和脱脂牛奶比全脂牛奶更容易导致痤疮的发生,这表明可能并不是牛奶里面的脂肪,而是牛奶里面的其他物质,比如牛奶蛋白导致的痤疮。
牛奶中的酪蛋白可以刺激我们体内 一种叫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分泌的强有力刺激因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其实是一种激素,它在血液里的浓度增加以后,皮肤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就会增多,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反应,最终导致痘痘的发生。
除了酪蛋白,牛奶里面还有乳清蛋白,这是一种会促进我们身体胰岛素分泌的成分。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分泌的增加,可以激活我们体内的mTORC1,这是一种蛋白激酶,可能引起我们身体出现胰岛素的抵抗,会诱发或加重痤疮。
mTORC1
其实除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牛奶里还含有其他的类固醇生殖激素,包括雄激素前体、雌孕激素等。要想知道自己长痘到底是不是牛奶导致的,其实很简单,停止一段时间不喝牛奶,观察一下自己皮肤的状态有没有在好转。
VOGUE杂志上就有人分享,自己看了很久的皮肤科,用过很多治疗痤疮的手段,最后通过改善饮食,停止吃奶制品22天后,痤疮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当然很多时候痘痘并不是某一单方面因素造成的,比如之前我们就提过,还可能和你的肠子、压力有关,但如果你的痘痘一直不好,平时奶制品也吃得比较多,可以考虑是不是这方面的原因,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参考文献:
1Juhl CR, Bergholdt HKM, Miller IM, Jemec GBE, Kanters JK, Ellervik C. Dairy Intake and Acne Vulgar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78,529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Nutrients. 2018;10(8):1049. Published 2018 Aug 9.
2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dairy-and-acne#is-there-a-link
3 https://www.vogue.com/article/dairy-cause-of-acne-skin-health-diet-lactose
-intolerance
4 肖青青, 高尚璞, 宋瑜. 饮食在痤疮发病中的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