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儿童性侵害”:父母越坦然,孩子越安全!

  原标题:关于 “儿童性侵害”:父母越坦然,孩子越安全!

  

  中国人比较腼腆,大部分家长都谈性色变。但因为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性教育是父母避不开的话题,所以很多父母会硬着头皮给孩子普及。

  但很多存在儿童性教育误区,所以要知道想让孩子了解真正的性知识,接受正确的性教育,就要了解常见误区。

  11月18日,是“防止儿童性剥削、性虐待和性暴力及促进受害者疗愈世界日”。

  全国政协委员马秀珍建议将性健康教育纳入中学生教育课程体系。消息很快占据当日热搜第一。

  去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在2021年“女童保护”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上建议,将性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教学内容。

  根据“女童保护”统计,在2021年媒体曝光的223起性侵儿童案例中,有105起是施害人多次作案,占比47.09%;有7起案例的罪犯曾因性犯罪受到处罚,其中部分为教职工。

  儿童性侵害已经成为全球不容忽视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数据,儿童性侵的全球平均比率为12.7%。

  去年,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代表政府,曾正式向在十年前遭受大规模性侵的受害者们道歉。

  澳大利亚最高公共调查机构,前年发表了一份 历时5年的调查报告,该报告详细描述了涉及教会、孤儿院、体育俱乐部、青年团体和学校的儿童性侵事件,而且往往可以追溯到数十年前。

  证实“数以万计的儿童,在多个机构中遭到性侵犯。 受害者不仅遭受到了身体上的虐待,许多人还因为精神上的创伤而自杀。”

  对儿童及青少年的性侵,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无论是神殿还是农村,其实都在不同区域不同程度上发生着。

  为此愤怒和心痛的同时,我发现有一个相似的现象。 很多的孩子是反复多次遭遇性侵,而他们可能是受到了威胁而保持沉默,但更多的是无知。

  孩子们并不知道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意味着什么,如果侵害者还将这个行为和爱挂钩,那孩子更是会予以默认。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是在成年后,明白了当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是什么时,才站出来举报当年的性侵者的原因。

  好几个个案,父母都很爱孩子,但当我问及父母为什么不能给孩子进行适龄的性教育时,他们的反应都是:“不知道怎么说、我不好意思讲、怕带坏孩子”等等。

  也正因为父母不敢面对孩子讲述这件事,克服不了自己对性的羞耻感,造成了孩子“性教育”匮乏,才更加让魔鬼有了可乘之机。

  01.

  在社交网络中, 儿童面临越来越多性剥削的风险

  

  性侵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可能伴其终身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主任、知名专家崔永华教授告诉记者:“性侵不仅会对孩子生理造成严重伤害,对心理也常导致明显而持久的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

  崔永华表示,这种心理影响一般分为初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初期影响类似于儿童的一般应激反应,比如恐惧、焦虑、易怒、抑郁、冲动、注意力难以集中、日常生活退缩等。” 崔永华说,不同年龄孩子反应有所不同。比如,学前儿童会害怕、做噩梦、退行(比如遗尿)、 带有性特征的行为以及攻击行为;学龄儿童除上述症状外,还有学校适应、同伴相处及学习困难的可能;青少年往往会用外化的不良行为来表达内心痛苦,比如吸毒、违法,甚至自残,进而出现抑郁及反社会行为。

  长期影响就是长期来看容易导致各种慢性或更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崔永华说,其中有四种情况需引起家长高度重视。

  一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表现出PTSD的部分或全部症状,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噩梦、创伤事件的闪回、面对威胁时的无助感和焦虑感。

  二是心境和情绪障碍:这种情况会在青春期后期和成年期加剧,并可能导致自残及自杀行为。

  三是人际关系障碍:难以信任他人、与父母交流困难,育有子女后也难以和自己的孩子交流。

  四是物质滥用:处于长期情绪痛苦会借助酗酒和吸毒方式,用以暂时缓解低自尊和孤独感,应对不愉快记忆和现实中的压力,以求一时的放松和解脱。

  在社交网络中,儿童面临越来越多性剥削的风险

  韩国“N号房”案件发生后,引发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所谓韩国“N号房”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利用即时通信软件Telegram,开设多个聊天室,共享非法拍摄的性剥削视频和照片,聊天室大都以数字编号命名,只有付费成为会员才能观看。

  在这一案件中,多达74名女性受到性侵,其中还有16名未成年女性,年龄最小的受害者刚刚11岁,加入所谓“房间”共享色情信息的用户竟然多达26万人。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告诉记者,传统上的“儿童性剥削”发生在线下,很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认识仍旧停留在这一阶段,认为只要在视线可及范围内管好孩子,就能有效避免遭受性侵害。

  但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早就已经改变了这种局面,当下越来越多针对儿童的性侵害发生在线上,尤其是发生在社交网络当中。换句话说,在社交网络中,儿童面临越来越多性剥削的风险。

  

  女孩爱“夹腿”的原因:

  在母亲眼里,夹腿是不好的行为习惯,担心女孩会学坏。其实女孩不一定就是学坏了,这背后的真实原因需要父母进一步去了解。

  1.生理发育影响

  有的父母认为“夹腿”行为很羞耻,但这的确是女孩性意识萌发的表现。有专家表示儿童之所以夹腿,是因为出现了“儿童夹腿综合征”,这是女孩第二性征发育阶段的过程,父母要理解。

  2.性意识的萌发

  有的父母一直都没有给女孩子普及性教育,导致她们对性方面的知识都一知半解。当她们从其他途径了解到“性”知识时,性意识会慢慢地萌发,也就出现了“夹腿”的行为。

  面对“夹腿”问题,责骂方式不可取:

  虽然“夹腿”行为是正常的,但也不能“完全置之不理”,而是家长来干涉。但家长要明白一点,直接责骂女孩是不可取的。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心理很敏感,父母的责骂会吓到她们。虽然父母的严厉批评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却不可避免地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发育方面造成负面影响。

  女孩的夹腿行为,虽然需要纠正,但打骂并不能达到纠正孩子行为的目的。一味地责骂可能会给女孩施加压力,会让她们感到害怕,不知如何应对。也可以进一步刺激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02.

  文化决定了我们的性价值观和行为

  如果你留意观察会发现,其实不同的文化决定着不同的性观念。

  新几内亚的达尼人,认为性是不重要的,生孩子后需要禁欲5年;

  维多利亚时代的人认为,凡是有性欲的女人都是色情狂;

  而中国传统的性文化里,更是将它当作上不台面的事,在家庭中谈性那简直就是不正经...

  

  一个步入青春期的女儿,从小在性教育上充满空白和盲点,在生理发展到了相应阶段后,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助她,她也只能自己探索。

  所谓“禁止即诱惑”, 这个禁忌有多大,她探索的动力就会有多强。

  除了社会文化的因素外,每个人内在的“性脚本”(即小时候的性启蒙),也影响着我们对“性”的态度。

  最初,我们的“性脚本”都是自己的父母刻画的。比如,吴琼的原生家庭可以说是相当保守,而且管教森严。

  从小母亲就会抽查她的日记,防范她有没有早恋的行为;

  小的时候,她也和别的小朋友一样好奇自己是从哪儿来的,结果母亲给的答案和其它小朋友都一样,是从垃圾筒捡来的;

  等到青春期月经初潮时,母亲一脸嫌弃地扔给她一包卫生棉……

  这种种一切,都让吴琼感觉到, 自己的女性身份和性这件事,是多么不上台面和令她羞耻。在她的性脚本里,性是不好的,对性的多重误解也产生了痛苦的感受。

  

  许多关于“性”的文化里,都包含着这样一个潜规则: 所有不生孩子的“性”,都是不好的。

  于是,性,除了生育,没有其它价值。更不要说像 同性恋或者 自慰行为了,那是会被很多文化诟病的。

  其实很多性心理问题来自于对性的污名, “性”本身就具有多重功能,可以为了生育,也可以为了爱情,更可以为了娱乐。

  如果坦然接受这样的认知,作为娱乐本身,性没有问题,而由此产生的愉悦和高潮,更是娱乐的附产品,也不应为此自责。

  性权利,本身就是你对自己身体的使用权,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你想怎么用,取决于你自己。

  国内有位心理学的知名老师,曾在课上说过,他在儿子四岁时被儿子问“我是从哪儿来的”这个经典问题。当时,他就做了一件事,让自己的太太躺在床上,脱下裤子,告诉孩子你是从这里生出来的。

  他这个让人惊呼大胆的举动,在孩子眼里非常纯粹,这个年纪的孩子,对待“性”,就如同对待小汽车或者开关一样, 简单到只是一样知识的普及,没有任何更多的情色色彩。

  孩子很单纯,“谈性色变”的只是大人。

  

  几年前,台湾作家林奕含。 因为无法忍受年少时期,被狼师诱奸性侵的经历带来的心理创伤,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她留下了一本《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小说讲述了美丽的文学少女房思琪,被补习班老师李国华长期性侵,最终精神崩溃的故事。

  

  这是书里的故事, 也是她自己的故事。写完这本书的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书中有一段话值得深思:

  「刚刚在饭桌上,思琪用面包涂奶油的口气对妈妈说: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

  妈妈诧异地看着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谓教育不就是这样吗?」

  思琪一时间明白了, 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是还没开学。

  房思琪妈妈的回答, 就是大多数中国家长的回答。

  如果说她的悲惨经历, 还不够引起我们对性教育的足够重视,那么最近发生的14岁女童遭养父性侵案件,以及这个案件触发的,无数女孩揭露自己伤疤的那些故事。还不能吗?

  你是否还记得, 曾经有一本编的很好的性教育的教材,因为家长举报而被无奈停用。

  理由是:「这么露骨的东西怎么能给孩子看呢?接受不了!」

  

  里面是绘本形式的两性科普知识。

  

  

  

  (《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

  我真的忍不住问一句: 露骨在哪?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如果不这样表达,孩子又该如何了解自己,又怎么判断身边不怀好意的成年人,对他们做出哪些行为是危险的?

  你是否记得久远一些的童年,

  多少父母都会在电视机里出现接吻、上床镜头的时候,

  捂住孩子的眼睛、或者打发孩子去倒水。

  再远一些的年代,

  笑着跟别人说

  「你是从垃圾箱里捡来的」故事

  ……

  许多家长对「性教育」避而不谈,反而将它妖魔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03.

  如何克服对孩子性教育的恐惧?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调整自己对“性教育”的恐惧,让孩子正确地认识到“性”?

  1.调整对性的认知,摆正自己对性的态度

  性,除了生育,也是爱情的体现,同时也可以满足娱乐的目的。

  其实,除了人类以外的所有动物,乳房都只有在哺乳期才会隆起,而只有人类的女性乳房是一直隆起的,这就意味着对于人类来说,性不仅仅只是用来满足生育需要的。

  而性与爱,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很难分离,也只有人类,性爱的姿势有面对面,比动物多了更多选择,面对面的性,是自然带来更多爱的。

  所以, 性,更是一种与爱相关的交流和释放,当要表达爱的时候,必然会带着一些“性信息”,这部分不需要回避。

  

  2.每个人都有性权利,孩子也是

  虽然在文化的建构下,似乎男人有性欲是天经地义的,而女人就应该更为被动,但这只是“性别刻板角色”对女人的绑架。

  换句话说,女人的性是被父权社会塑造的。当你认为性是羞耻的,拿不上台面的,只能关起门来表达,那也不是什么问题。

  关键是, 你对性的过度掩饰,会让这个话题成为家族传承的禁忌,而错过了对孩子的好奇进行科普的最佳时机。

  当今社会与当年已经不同了, 你在性话题上有多少恐惧,可能就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多少问题。

  这件事,与其让她自己探索或者因为好奇,做出什么超出年龄的行为,还不如你自己来克服恐惧,亲自对她讲解。

  

  3.性教育是需要讲解和沟通的

  很多人认为性教育扔本书给孩子看就行了,其实这是错误的。没有什么性教育,比你和孩子共同探索来得更有益。

  a ) 借助性教育绘本。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有相应的性教育绘本,比如:

  适用低龄儿童的《小威向前冲》《乳房的故事》《小鸡鸡的故事》;

  适用青春前期儿童的《和妈妈一起看的性教育绘本》《不要随便摸我》等。

  这些都是近些年来很优秀的绘本作品,而你要做的,只是 在睡前拿着这本书,用淡定的语气跟孩子娓娓道来,就像是在讲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

  b ) 帮助孩子了解他的身体,进行性边界教育。

  你可以在和同性孩子洗完澡后,以展示自己身体的方式,跟孩子说明性器官的用处。 它们是我们身体的组成部分,也会有非常大的作用,我们要爱护和保护它们。

  在了解身体的同时,可以告诉孩子,哪些部位是除了他自己之外,任何人都不可以触碰的。

  

  c) 对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性保护的教育。

  希望每一位妈妈,都能像解释卫生棉怎么用一样, 教给自己的女儿避孕套要怎么用。当你的态度只是在陈述事实时,就不用担心孩子会解读为一种性鼓励。

  d) 建立一定要坦言的机制。

  跟孩子沟通好,如果他在外遇到任何奇怪的事奇怪的人,第一时间一定要去求助,回家后也要及时告诉父母, 不管自己有没有做错事,坦白告诉父母都是最重要的事。

  我们一直以来对这件“备感羞羞的事”有阻碍,可能都源自于对它错误的认知。当我们越来越客观地看待这件事,了解到 这是生而为人的基本权利,也是生而为人的快乐之一时,我们就会越坦然面对。

  最关键的是, 我们无法面对的事实,可能会让魔鬼更加有机可乘,侵害孩子。与其追悔莫及,不如现在开始!

  04.

  缺位的性教育,这些误区你中招了吗?

  太早进行“性教育”没有用

  有些家长会说,孩子还小,性教育太复杂了,没必要提前对孩子说。孩子的性教育并不是简单的一堂课,它是贯穿孩子成长的连续性过程。

  因为孩子的性别意识从出生那刻起就有了。孩子出生下来,他会开始看妈妈怎么说话?如何穿衣服?头发是什么样的?爸爸说话的方式跟妈妈有什么不同?这个过程中孩子会认识到男性和女性的区别。

  

  孩子在两岁半到三岁左右,就能认识到自己的性别。这个时候,孩子会开始按照自己理解的性别来进行对自我的认识,确认自己的行为方式、语言方式等。

  在家庭中,父母始终在给孩子做示范、性别的不同、身体的界限感,我们都在无声地影响孩子。

  因此,性教育专家胡萍强调:性教育,特别是性别教育,一定是从0岁开始的。

  孩子3岁以后,会自然对性产生好奇,也会出现一些特定的行为,比如触摸自己的身体、对他人的身体好奇等等。

  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教给他们尊重他人和保护身体界限的知识,对孩子来说必不可少。

  回避或者不恰当的回答,可能会错失让孩子建立正确性知识和性观念的机会。

  混淆成人的性与儿童的性

  儿童的性活动与成人的性行为有很大区别。儿童期的健康性活动是正常而且必要的。如同婴儿需要练习抬头、翻身、坐立一样,儿童期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不断探索练习的过程。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对性行为好奇后会非常恐慌,甚至会马上制止和批评,这对儿童性心理会造成伤害。这种伤害有时会在成人以后或者遇到特殊问题时显现出来。

  儿童期就像是成人的花蕾期,没有儿童期健康的性活动,就不会有成人期成熟健康的性观念。

  

  孩子不问我不答

  大部分父母并不会主动和孩子聊起性的话题,总感觉这些是比较隐私的。但事实上在适当的场景给孩子进行性教育,孩子的印象会更深刻。

  比如在给孩子清洗私处时可以聊起性器官的话题,顺势告诉孩子哪些部位不能随便让人触碰。学会和孩子沟通,在合适的场景给孩子普及合适的性知识能让孩子深有感触。

  比如,当我们带着孩子外出,看到一位孕妇,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这个阿姨怀孕了,她的肚子里有一个小宝宝,住在一个叫做子宫的小房子里。

  

  性教育只是防性侵

  许多人认为,给孩子做性教育,是为了让孩子保护自己,免受侵害,这是对性教育的理解偏差。

  全面性教育的内容很丰富,它包括人际关系、社会性别平等、身体的发育,性与生殖健康,疾病的预防等等。

  正如胡萍老师所说: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懂得生命、爱与尊重、学会珍惜自己。

  

  如果我们只做防性侵教育,可能会让孩子认为性是可怕的东西,甚至是可耻的,这种对性的负面感受会根植心底。

  性教育,让孩子面对性的问题时,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他们会知道自己每个选择的背后是什么,他们行为可能带来的风险,以及如何承担和规避风险。

  能够独立思考的孩子,才能做出不留遗憾的决定。

  性教育,不只是“性”的教育,它更是一堂孩子要面对的关乎人生幸福的课。

  05.

  孩子性教育时间表,很详细,看了就不难以启齿了!

  01

  /一、二年级/

  主要内容:

  1.人体基本部位及名称。

  2.生物繁衍后代的方式(植物、动物)。

  3.身体上要保护的隐私部位。

  4.与人交往的方法、交往中度的把握。

  /三、四年级/

  主要内容:

  1.人生命诞生的基本过程。

  2.友谊友爱的意义,交朋友的方法。

  3.性别角色的社会规范。

  4.与善意帮助自己的陌生人相处的方法和尺度。

  5.单独与陌生人交往的方法。

  /五、六年级/

  主要内容:

  1.两性生殖器官的功能。

  2.女孩月经及经期卫生保健常识;男孩遗精生理现象。

  3.男孩女孩两性的心理差异,男女孩之间的理解、沟通、合作与互助。

  4.男孩女孩形体美与适合自己年龄特征、性别特征的服饰美。

  5.与异性交往的方法与礼仪。

  6.性骚扰,防范性骚扰保护自己的方法。

  7.性侵犯,性侵犯中的求助与救助的途径和方法。

  9.艾滋病的基本知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初一年级/

  主要内容:

  1.青春期概念。

  2.第一性征、第二性征器官功能发育及保健。

  3.女生与月经初潮,男生与遗精。

  4.正确面对自慰、性幻想、个人隐私。

  5.学会异性交往。

  6.性伤害、性骚扰、性保护。

  /初二年级/

  主要内容:

  1.单相思。

  2.少年性冲动与性冲动的排解。

  3.个人被异性吸引与吸引异性的心理与生理因素。

  4.对熟人、亲人的性伤害、性骚扰拒绝方法。

  /初三年级/

  主要内容:

  1.初恋的特点。

  2.我们与爱情。

  3.性、爱与婚姻彼此间的关系。

  4.青少年怀孕、堕胎问题、了解婚前性行为的责任与后果。

  5.避孕和性病防治。

  6.与异性交往成功的经历及体验。

  

  /高一年级/

  主要内容:

  1.生殖系统的疾病预防。

  2.性态度。

  3.对不同性取向者(包括同性恋者)的尊重。

  4.网络交友及约会的技巧(尊重隐私、个人安全等)。

  5.性爱与婚姻的关系。

  6.婚前性行为的责任、后果与预防。

  7.择偶及理性分手、失恋调适。

  /高二年级/

  主要内容:

  1.各种避孕方法的比较及观念澄清

  (口服避孕药、注射避孕法、子宫内避孕器、保险套、安全期、结扎)。

  2.受孕时机、过程及常见错误观念。

  3.人工流产对身心的影响。

  4.艾滋病及其他性病的预防。

  5.法律对性行为的规范。

  /高三年级/

  主要内容:

  1.不同婚姻家庭的形态对家庭成员的影响(初婚、离婚、再婚、不孕、同性恋)。

  2.对爱情的理解。

  3.青年学生怎样择偶。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各个发展时期的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性教育哦~

  时机正确、方式得当,效果才会好。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明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道防线,性教育本身不羞耻,受伤害的孩子不羞耻。最羞耻的是:让孩子一生在痛苦的被性侵的伤害里活着,无处可诉。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