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讲义

  09年教育心理学大纲解析

  知识框架

  教育心理学

  大纲解析

  一、绪论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一方面是学生,一方面是老师,并且老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两大任务:1)揭示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为教育实践服务(教育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指导),这是首要的任务;2)促进整个心理学科理论的发展。

  (三)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联系教育史的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1)古代思想起源

  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柏拉图:知识即回忆。(人的灵魂中本来是有知识的,人出生后后来的学习只不过是对以前灵魂中的知识进行回忆,回忆说)

  亚里士多德:人的记忆遵循三条联想律:相似律、相对律和邻近律。

  (2)近代思想起源

  十七世纪,英国的洛克提出白板说。(强调外在环境的作用)

  十七世纪,捷克的夸美纽斯首次提出儿童学习能力存在年龄差异。

  十八世纪中叶,卢梭出版《爱弥尔》,提倡自然教育和情感教育。

  十八、十九世纪,瑞士的裴斯塔洛齐倡导教育的心理学化;德国的赫尔巴特首次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艾宾浩斯研究学习与记忆。

  十九世纪,不少学者试图用心理学的观点来论证教育过程,把心理学知识通过推论移植于教育,对实际的教育心理学问题很少专门研究。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1)作为独立学科的初创时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前)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用准确、精密的数量化方法研究和解决有关学习问题。1903年,他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有比较独立的体系,正式确立了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正式诞生。1913-1914年,桑代克在这本书的基础上扩大为三大卷的《教育心理学》,第一卷论人的本性,第二卷论学习心理,第三卷论智慧,疲劳和个别差异。该书出版30年间的美国同类著作,几乎都是师承桑代克的体系,无一部能超越其范围者。

  教育心理学领域中逐步形成了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流派: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学派。

  (2)发展时期(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末)

  此阶段,吸取儿童心理学、学科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扩展了自己的内容。

  20C30S,盛行测量运动,学科心理学发展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