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参差(左右眼度数差距大)如何配镜
最近推送过来了很多屈光参差的问题,知乎的大数据真的好厉害,看到这么多朋友因为屈光参差带来的困扰深感同情,在国内屈光参差确实是一个很常见的群体,但国内的医疗机构和眼镜店大多数都束手无策,其实不是没有解决方案,只不过是国内的验光水平参差不齐,视光方面不受重视,在医院就推荐手术或者戴RGP,这没问题,确实可以解决,但很多患者是学生,对于手术还是有顾忌的,而对RGP又不是很了解,所以导致变成了悬而未决
一般普通的眼镜店又没有能力处理,所以打算开始写一篇关于屈光参差的处理方案,眼镜店的朋友可以多交流沟通,解决屈光参差的顾客视疲劳问题,医院也多一个选择方案,下面开始讲重点
内容涉及专业知识
第一部分,屈光参差的可怕之处
双眼不等像成因
所谓不等像,就是在视网膜成像有大小不一样,一眼成像大,一眼小;或是说,大脑感觉到的成像是一边大一边小。不等像分两大原因类别:一种是光学原因;一种是视网膜神经性原因。光学原因就是屈光类,视网膜神经性原因就是视网膜细胞排列或是大脑感知类。首先我们先从光学原因开始讨论不等像问题。在本文里没有特殊说明时,都是光学不等像。

上图中的镜片度数不同,成像大小不同,这就是光学不等像
任何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等像,生理性不等像一般在1%以内,多数是在0.25~0.5%之间,它能强化与增加立体视与空间感、距离感功能。成像大小可以通过大脑进行补偿而进行融像,立体视。当不等像大于2%(光学上相差1D)时,开始对视觉有影响,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当不等像在3.5%(光学相差1.75D)以内,多数都可以正常融像与适应,如没有特殊的问题,一般不做处理。当不等像大于3.5小于5%(光学相差2D~2.5D时),眼开始有不同程度的不舒适感,但可以适应与克服。当不等像大于5%(相差大于2.50D)时,眼融像开始不同程度的难度,此时称为:问题性不等像或是病理性不等像。
不等像引发不良视觉问题有:视疲劳最为明显;如努力融像时,头也会痛、畏光、阅读时会串行,写字无法持久,带有恶心感、眼动困难,容易紧张,有眩晕,全身疲惫感强,空间错位,大小不一等不良现象。
严重的屈光参差会形成单眼抑制,造成弱视
不等像从成像大小不同的感觉上又分为三大类:同步性不等像、方向性不等像,斜性或乱性不等像。同步性不等像是物体在眼内成像大小一致性变化,整体变大或是缩小;方向性不等像是物体在眼内成像大小,水平或是垂直方向变大或是缩小,而另一个方向并没有大小变化的,只有一个方向变大与缩小,如物体被拉长一样;斜性或是乱性不等像是物体在眼内成像大小,是非水平垂直,而是在某个方向有着变大或是缩小的,无规律性;同步性不等像多数是球镜度相差而引起的,方向性不等像多数是顺性或逆性散光相差而引起的,斜性或乱性不等像多数是斜轴散光相差而引起的。
光学性不等像,可以通过镜片的前曲率与厚度,折射率与镜眼距改变,当然也可以选择隐形眼镜矫正不等像。因为隐形眼镜的镜眼距几乎为0,几乎不存在放大率问题,通过实践证明,用隐形时,屈光相差大于20.00D时,才会有不等像出现。对于曲率性不等像,也是用隐形眼镜为最佳处理方法。
神经性不等像,是无法用隐形眼镜处理的,使用框架的等像镜处理较好。眼轴性不等像时,也是可以用框架处理较好些,根据Knapp法则,轴性屈光参差用框架矫正不会引起大的不等像现象。
知道屈光参差的危害和原理,那么解决就不是难事
解决方案
第二部分,等像镜片的原理





简单的说就是改变普通镜片的前后表面曲率,以及中心厚度,以到达度数不变而改变成像的大小,让双眼成像接近,形成融像和立体视
等像镜片并不是什么黑科技,但很多人都忽略他的存在,可能是因为需要定制,会验配的人少,得不到推广,加上能生产的厂家比较少,那么接下来我就具体讲一下验配等像镜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三部分,等像镜片的验配









测出有不等像后,如果有等像试戴箱可以直接选取相应放大率的镜片进行试戴,如果没有试戴镜片,也可以通过普通试镜架镜片叠加组合进行试戴,具体方法请私信联系,这里就不讲了。
提醒一下,屈光参差是一个长期战役,恢复视功能需要时间,需要耐力
等像镜片并不能完全解决屈光参差的问题,具体事项请详细阅读下面的文章等像镜片验配注意事项
我是视光师冯云龙,喜欢挑战疑难问题,有问题私信
一对一咨询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