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44卷第11期目次及摘要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投票 活动1参与投票送杂志

  请从本期目录中选出您最感兴趣的文章2高票文章选入公众号

  投票最高的三篇文章入选公众号,近期将发表3参与投票送杂志

  参与投票的前一百名可获当期杂志一本

  (请邮件<jdn@ucas.ac.cn>或后台私信地址和联系方式)

  后续还将有各种惊喜等着您哦

  2022年第44卷第11期目次科学技术哲学

  类比是一种独立的论证类型吗?

  廖彦霖(1)医学可视化技术及其视觉诠释初探——后现象学的视野

  陈任真 曹志平(9)

  哥德尔与可计算性理论

  ——哥德尔可以有丘奇 - 图灵论题吗?

  陈龙(17)

  成瘾人群的自由意志及其增强路径

  张永军 张效初(26)

  科学技术史

  在经验与科学之间:

  对1832年英国霍乱疗法的考察

  刘金源(35)

  1918年大流感的英国医学应对挑战

  安永娜(47)

  癸丑学制下

  民初纺织工业教育制度的建设与施行

  赵博翀 邓可卉(55)

  从山西大学校到中央地质调查所

  ——孙健初学术身份转变的社会条件与内在动因

  吴斗庆 李涛(62)

  科学技术与社会

  中外区域技术创新知识图谱比较研究

  范柏乃 盛中华 韩家旻 吴赞儿 韩飞

  (69)

  论“社会实验”的特征及其伦理建构路径

  俞鼎 李正风(84)科学概念的跨语境传播——以动漫《工作细胞》为例

  王聪 丁苏雅(93)超越“缺失-对话/ 参与”模型——艾伦·欧文的三阶科学传播与情境化科学传播理论研究

  杨正(99)

  人物评传

  克林顿·理查德·道金斯:

  分子生物学时代的进化论“先知”

  刘利(110)

  问题讨论

  作为“阶梯”和“平台”的“技术基础主义”——兼评葛玉海、曹志平的《技术基础主义研究》

  易显飞(120)

  学术信息

  《自然辩证法通讯》2023 年征订启事

   封三 

      2022年第44卷第11期 摘要

  科学技术哲学

  类比是一种独立的论证类型吗?廖彦霖(中山大学哲学系/ 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摘 要:类比论证一般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论证类型,学界当前对其逻辑结构的刻画主要集中在表征其独立性的相似关系命题上。然而,类比消去论认为相似关系仅有启发联想的认识论功能,而不具备支持结论的逻辑功能,故类比论证可被重构还原为一个非类比论证。这对类比论证的独立性提出严峻挑战,也给类比论证逻辑结构的主流刻画进路带来理论疑难。通过对类比论证独立性论争的批判性分析,可知类比独立论的经典辩护并不成功,而本文主张的混合结构方案和同异类比方案能够为类比论证作出双重建构,从而为类比论证的独立性提供新的辩护,同时也为其逻辑结构的深度发掘注入新视角。关键词:类比论证  类比结构  相似关系  类比独立性  论证类型引用本文:廖彦霖. 类比是一种独立的论证类型吗?[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2, 44(11): 1-8.医学可视化技术及其视觉诠释初探——后现象学的视野陈任真  曹志平 (厦门大学哲学系)摘?要:现代医学是以可视化为向导的,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引起了人体成像模式的革命,促进了医学诊断、治疗模式和交往实践的重大发展,形成了视觉主义的医学科学-技术观。仪器、观察者身体以及后现象学语境下的“图像意识”解析了医学可视化技术的现象学结构。可视化技术造就的是复杂的视觉诠释,它兼具工具意向性诠释和传统诠释学批判、解释功能的特征。在仪器的居间调节下,仪器诠释和观察者诠释共同构成可视化技术视觉诠释的内容。医学可视化技术的现象学研究对于揭示现代医学的技术主义和物理主义本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关键词:医学可视化技术  后现象学  视觉诠释  仪器引用本文:陈任真、曹志平. 医学可视化技术及其视觉诠释初探——后现象学的视野[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2, 44(11): 9-16.哥德尔与可计算性理论——哥德尔可以有丘奇 - 图灵论题吗?陈龙(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摘   要:将非形式的“能行可计算性”概念等同于严格的数学概念“一般递归函数”或是“图灵可计算性”,这被称之为“丘奇- 图灵论题”(Church-Turing Thesis,CTT),它被视为用逻辑的方式来澄清概念的一个典范。本文以哥德尔在可计算性理论发展中的角色为参照点,从历史考察以及哲学分析的角度来试图回答这样两个相关的问题:虽然哥德尔已经掌握了足够的技术细节,但是他为什么不愿意提出一个后来被证明是和CTT等价的“哥德尔论题”?其次,尽管对丘奇论题非常不满,但是为什么哥德尔后来还是为图灵的分析信服而最终愿意相信CTT的正确性?本文将从哥德尔的概念实在论视角出发提出一个不同于费佛曼和戴维斯的回答,并且以概念分析的公理化方法考察图灵论题相对于丘奇论题的优越性,以期更好地理解哥德尔的实在论和CTT所带来的认识论挑战。关键词:能行可计算性  哥德尔  概念分析  公理化方法引用本文:陈龙. 哥德尔与可计算性理论——哥德尔可以有丘奇-图灵论题吗?[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2, 44(11): 17-25.成瘾人群的自由意志及其增强路径张永军1,2  张效初1,3(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 安徽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摘   要:成瘾人群有无自由意志这一问题在西方哲学界和心理学界已引起较为深入的讨论。关于成瘾的疾病模型认为,在成瘾的语境中,成瘾者失去了自由意志;而自由选择模型和道德模型则肯定了成瘾者自由意志的存在。基于成瘾相关模型的分析,我们主张成瘾者的自由意志会因成瘾阶段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程度的弱化,并提出成瘾人群的自由意志连续体的概念;依靠成瘾者自身实现其自由意志的增强具有耗时长、损害大、具有反复性等明显弊端,而通过对成瘾记忆进行更新这一路径,能够短时间内在心理和行为两个维度上显著增强成瘾人群的自由意志,且增强效果呈现稳定性特征。此种基于记忆更新路径来增强成瘾者自由意志的方式也可以在康德的先验哲学理论中找到理据性支持。关键词:成瘾  自由意志增强  记忆更新  先验哲学引用本文:张永军、张效初. 成瘾人群的自由意志及其增强路径[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2, 44(11): 26-34.

  科学技术史

  在经验与科学之间:对1832年英国霍乱疗法的考察刘金源(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摘?要: 1832年霍乱疫情的全面爆发对英国医学界构成严峻挑战。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流行病面前,英国医学界不同群体全力投入到霍乱疗法的探索之中。改善血液黏稠、血流不畅的放血疗法,用药物催吐、催泻以清除体内毒素的排泄疗法,补充病患流失体液的补盐疗法,以热疗、起疱等为代表的刺激疗法等,成为医学界应对霍乱病症的主要手段。因受时代条件所限,1832年前后疫情期间的霍乱疗法,或是基于本土已有或外来防治腹泻、呕吐的医疗经验,或是基于对霍乱病症较为模糊的科学认知。尽管对于霍乱病患的对症处理疗效有限,但这种探索充分体现出游离于经验与科学之间的英国医学界所做的艰辛努力,由此也揭示出人类与流行病斗争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关键词: 霍乱  疗法  英国  经验  科学引用本文:刘金源. 在经验与科学之间:对1832年英国霍乱疗法的考察[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2, 44(11): 35-46.1918年大流感的英国医学应对挑战安永娜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摘 要:人们往往把1918年大流感的发展视作加速一战结束的重要因素,这是对发展过程长时段考察后作出的高度概括。实际上,仅仅指出这一过程所呈现的战时特征只是对大流感问题研究的开端,更为重要的是要进一步探究大流感在一战的阴影之外,对各国灾疫应对促生的国家之制及医学应对范式的改变。作为拥有当时最发达公共卫生机构之一的英国医学界,面对1918-1919年的流感疫情,一方面自觉地以科学和理性为导向,另一方面则坚持配合战时军事人口的强制流动,这种看似矛盾的战时关系在细菌学革命之后的乐观主义与英国正统医学应对大流感的争议中尽显。关键词:1918年大流感  英国医疗体制  公共卫生  一战引用本文:安永娜. 1918年大流感的英国医学应对挑战[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2, 44(11): 47-54.癸丑学制下民初纺织工业教育制度的建设与施行赵博翀  邓可卉(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摘 要:民初纺织工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现代纺织工业教育的雏形,其从属于癸丑学制,承接清末,效仿日本,并在此基础上依据民初中国纺织产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革新。相比清季癸卯学制,癸丑学制下的纺织工业教育在体系划分、修业年限、研修课程等方面更为精细,更加贴近行业需求,具有精细化和实用化的特点。在施行层面,基于中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和工业水平大相径庭的国情,各地教育机构关于纺织学科的学程和课程设置方案有所出入。厘清癸丑学制下民初纺织工业教育制度的形成、内容、施行及其对中国近现代纺织工业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键词:纺织工业教育  民初教育制度  癸丑学制引用本文:赵博翀、邓可卉. 癸丑学制下民初纺织工业教育制度的建设与施行[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2, 44(11):55-61.从山西大学校到中央地质调查所——孙健初学术身份转变的社会条件与内在动因吴斗庆  李涛(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 要:孙健初是我国石油地质的奠基人之一。经多次实地勘查后,他探明了玉门油田,为玉门油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学界论述了孙氏对我国石油工业,尤其是玉门油田的贡献,但对其自山西大学校毕业后至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的论述较少。本文依据孙健初的论著等史料,聚焦于孙氏地质学事业的起始阶段,在回顾其地质学术身份重大转变的基础上,分析并论述实现这一巨大跨越的社会条件、内在动因及其现实启示。关键词:孙健初  山西大学校  中央地质调查所  社会条件  内在动因引用本文:吴斗庆、李涛. 从山西大学校到中央地质调查所——孙健初学术身份转变的社会条件与内在动因[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2, 44(11): 62-68.

  科学技术与社会

  中外区域技术创新知识图谱比较研究范柏乃1,2   盛中华1      韩家旻1   吴赞儿3  韩飞1(1.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3.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要:区域技术创新对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领域已积累较为丰富的文献,但缺乏系统性梳理和延续性描述,也缺乏中外的对比研究。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利用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和VOSviewer,对国内外各十本代表性期刊在1998-2020年收录的区域技术创新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分析。结果发现:从规模维度上看,该领域的文献正逐年递增,国内学者多以独立研究为主,而国外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程度较高;从分布维度上看,国内研究的高频词主要有“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网络”“区域创新体系”等,而国外研究的高频词主要有“research and development”“networks”“regional innovation”等;从趋势维度上看,国内研究经历了创新理论建构期、创新能力应用期、创新深化探索期,国外研究则经历创新知识转化期、创新范式演化期、创新全面开放期。关键词:区域技术创新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中外比较引用本文:范柏乃、盛中华、韩家旻、吴赞儿、韩飞. 中外区域技术创新知识图谱比较研究[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2, 44(11): 69-83.论“社会实验”的特征及其伦理建构路径俞鼎  李正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摘 要:科技引入社会的理想结果是稳定于人类社会所期望的状态。当前,具有社会变革效应的新兴技术其潜在风险、道德问题与困境往往是在社会中应用方才显现,这使得技术对社会的嵌入有了“社会实验”的特征。近来,西方学者提出了“负责任社会实验”的科技治理理念:通过探究“社会实验”的道德合理性来为不确定技术的应用提供行动规范,但前提是要明晰实验的实践特征,才可能得出新的实验伦理规范。新兴技术引入社会是对客观世界的改变,这种意义上的“社会实验”区别于追求规律性知识的自然科学实验,因而“负责任社会实验”得以可能,既不能完全移植后者的实践范式,也不适用传统实验伦理原则。本文的重点是要揭示“社会实验”的特征,根据实验设计的三个必备要素:场景、目的、过程,与传统科学实验展开比较,进而尝试提出“社会实验”伦理规范的建构路径。关键词:新兴技术  社会实验  科学实验  实验伦理规范引用本文:俞鼎、李正风. 论“社会实验”的特征及其伦理建构路径[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2, 44(11): 84-92.科学概念的跨语境传播——以动漫《工作细胞》为例王聪  丁苏雅(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摘 要:科学概念是科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解科学的基础。本文将科学领域和大众领域看作是两个异质且没有地位差别的语境,将媒介呈现科学概念的过程看作是跨语境传播的过程。从这一视角出发,借鉴交易区理论,将动漫中的角色看作是包含了科学语境元素与大众语境元素的“交易语言”,分析其中来自于两个语境中的元素,进而从实践与理论两个角度探讨科学概念跨语境传播过程中“多出来的部分”,即大众语境元素的作用及其存在的合理性。关键词:动漫  跨语境传播  科学概念引用本文:王聪、丁苏雅. 科学概念的跨语境传播——以动漫《工作细胞》为例[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2, 44(11): 93-98.超越“缺失-对话/ 参与”模型——艾伦·欧文的三阶科学传播与情境化科学传播理论研究杨正(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摘 要:中文领域内科学传播的理论研究对于“缺失模型”与“对话/ 参与模型”的过度依赖,使得我国的科学传播研究陷入了机械化与静态化的困境。通过对艾伦·欧文的“三阶”科学传播与情境化科学传播理论的梳理、分析与评价,为我国科学传播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更为动态化的、去二元对立的、辩证化的思维视角。关键词:科学传播  公众参与科学  情境化  缺失模型  对话模型引用本文:杨正. 超越“缺失-对话/ 参与”模型——艾伦·欧文的三阶科学传播与情境化科学传播理论研究[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2, 44(11): 99-109.

  人物评传

  克林顿·理查德·道金斯:

  分子生物学时代的进化论“先知”

  刘利

  (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  要:《自私的基因》一举成名的背后,是“达尔文革命”在分子生物学时代的最终成功。牛津学者道金斯根基深厚,生逢其时, 于此书中立足刚刚勘定的生物世界边界,力助选择论在作为遗传学成熟的突变论基础上站稳了脚跟。凭借将“基因-表型”还原为“复制者-载体”,面向一门“适应科学”的基因中心视角得以澄清,“新达尔文主义”的个体中心视角残余也消融于“扩展的表型”的开放视野。按照“现代复制者”DNA的标准寻找“新的复制者”,则由“基因”引出了“模因”的概念。此外,他还积极联合科技产业界精英,共创“公众理解科学”讲席,以进化论宣扬理性之美,以理性主义反击神秘主义,掀起了“新无神论”的浪潮,俨然一位虔诚守护科学文化火种的当代“先知”。

  关键词:克林顿·理查德·道金斯  基因  表型  模因  公众理解科学  无神论

  引用本文:刘利. 克林顿·理查德·道金斯:分子生物学时代的进化论“先知”[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2, 44(11): 110-119.

  学术评论

  作为“阶梯”和“平台”的

  “技术基础主义”

  ——兼评葛玉海、曹志平的

  《技术基础主义研究》

  易显飞

  (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经验的归纳法的“常识技术观”,将对技术的认识作为出发点的“认识论技术观”,从人的本质理解技术的“形而上学技术观”,在三个不同的层面上,影响着人对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看法,形成了不同的“技术基础主义”。作为理解技术的一种视角,技术基础主义基于技术对社会的基础作用,在充分分析诸多技术观的分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表明人们关于技术的哪些方面的何种认识具有怎样的统一性。用“技术基础主义”来统筹,或许能揭示一些重要的技术哲学派别之间的共同理论联系,为技术哲学研究者提供包容性更强的思考“平台”,搭建进一步深入探索技术的“阶梯”。

  关键词:技术基础主义  技术观  技术与社会  《技术基础主义研究》

  引用本文:易显飞. 作为“阶梯”和“平台”的“技术基础主义”——兼评葛玉海、曹志平的《技术基础主义研究》[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2, 44(11): 1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