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未成年人眼中的“网游新规”:防不住小学生,却把17岁的我拦门外

  那如此说来查处游戏就是所谓的“正道的光”咯?

  我觉得事情不容得如此轻率的下结论,最起码我们还得听听“未成年人”的心声,如此我们的决策方才能够做到客观公正?

  02.小伙伴的心声

  对于小伙伴来说,他们对此的态度基本都是反对的,但“反对”两个字也远不能概括他们的情绪,在面对这项前所未有的严厉政策的时候,他们真不是只有愤青式的怒喷(当然,这个也少不了)---

  “号直接废了,里面全是好车啊”

  “我直接把王者卸载了,这个时间点能玩啥?我就等五年后玩吧”

  “禁是可以的,但你让我一到四不能登录,我任务打不完,你还我月卡啊”

  “XSWL未成年连钢琴块都玩不了,QQ游戏都玩不了,终究是我不配”

  “干脆点直接全禁吧,短视频也一同扼杀了,就这点时间还能玩什么?”

  还有不少网友会去分析不同游戏之间的受伤害程度---

  “王者和平精英之类的还好,像一些跑任务的,还不如直接退游一周三小时能干啥?”

  “大不了小号重开......养成类游戏还玩个球,刷一个图就要20分钟了”

  也有网友窥探到更深层次的真相,直言该项政策也只是家长们“皇帝的新装”的拆穿---

  “很明显了,就是要告诉那些闹事的家长:没有游戏你孩子还是那个样”

  “这就是让家长看看没有游戏,他们的孩子究竟能够飞多高”

  还有网友替家长的未来想好了:“以后家长会说,都怪你们当初禁游戏了,我孩子连发泄放松的途径都没有,怎么好好学习?”

  “学习不好怪游戏,那家长管不好怪谁?”

  “可能禁游戏真能提高一点点成绩,让孩子更加专注了,但到了大学不还是会接着玩吗?”

  类似的报复玩乐的言论不只有一条:“等到他们上了大学,不分昼夜地玩弥补过去的缺失,那他们的人生就真的完蛋了”

  “我寻思小学生哪来的钱氪金?不都是家长管教不严厉导致的后果吗?”

  “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能让那些家长知道,没有游戏,他们孩子的成绩还是一如既往的糟糕”

  “试问那些家长有几个不是把电子产品扔给孩子的?说白了就是家庭教育失败了,反观我的家长在得知事情后直接将证件给我用去注册了...”,好一个凡尔赛,但这样的父母才是真爱。

  当然,虽然都是未成年人,但处在不同年龄段的网友也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

  “作为一名高中生,每天晚上8点到9点全在学校,寒假也就10天,根本玩不了,想退钱”

  “我晚上还要自习,一小时都玩不了,我高三的”

  “我今年17,这防沉迷还玩个球”

  “讲个笑话,方舟指令我从开服玩到停服都没有成年”

  “小学生没有限制到,16.17岁的却限制了一大堆”

  “不不不,14.15岁的也被限制住了/都怪我太诚实,用自己的证件”

  “本来每天打个日常就下了,这一刀切有点狠......限制用自己证件的老实人”

  “我17大学了,差五个月,哭死”

  “我16岁直接裂开”

  “能不能凭高考证取消这玩意?我考完还差6个月满18,这是让我假期呆家里吹空调发呆?”

  “是啊,还有3个月成年,直接给我隔在外面”

  “我还差一年”

  “最惨的是高考之后没有成年”

  “今年刚毕业,但我明年才成年”

  “我高考后还得憋几个月呢”

  “我从16岁开始等防沉迷,结果时间越来越少,现在还得再等1年”,一个“等”字诠释了无穷尽的惆怅和思绪。

  高中生的抱怨不无道理,在他们录入证件信息的时候大抵也曾有过侥幸心理“反正每天能玩的时间也不多,以及我都快成年了”(那时候的防沉迷每天还能玩3小时),所以也就录入了自己的信息。

  但小学生就不一样了,看着18岁远在人生的另一头以及空闲时间比较富裕,于是也就盗窃父母的身份信息,用作畅游网络世界的筹码---

  结果我们也就看到这样的局面: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把一大群高中生拦在门前了,但小学生也依然能够乐呵呵的在网络世界游荡。

  “现在的XXS有几个是用自己信息的?全是家长的助攻啊”

  对此,也有网友予以这样一番讽刺:“17岁孩子没有自制力,18岁的人一夜成年”,何为一刀切,相信这句话已经足够诠释了。

  另外事情还不止于此,此次颁布的史上最严限游令是协同“打击校外补习”等政策一同落地的,这也代表着相关部门是切实想给学生一个减负后的幸福环境,希望人与人之间,孩子与家长之间能够建立多一点的联系。

  “减负减不下来,高一还让打羽毛球,高二直接不让碰”

  “我班主任禁止打任何球类”

  如上体育课被语数英物化生等课程霸占的事情依然存在,而如此操作自然是为了让学生在高考能够多争取一分,这种内卷式的竞争的破局,相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呢。

  “我们这些7080后当年也是从街机游戏厅走出来的,没少挨骂和被家长打,但现在不还在努力工作,赚钱养家?”

  “看来看去还是我爸开明,我小学的时候他就带我去玩游戏,一直教我该玩就玩,该学习就学习”

  同时还有网友给出了犹如伤仲永般的哀叹---

  “以后再也没有所谓的17岁世界冠军和天才少年了”,谁人不知电竞就是青春饭,那以后是完全扼杀?还是唯有小孩子拿到了电竞比赛的门票方才能够实现在未成年的时候的网游自由呢?

  以及某一句在互联网之初就已经存在的言论---

  “大家再撑一撑,等我们这批人当父母了,情况应该会好点”,8090后说过一次,现在又到00后和10后在强调,这究竟叫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还是所谓的屠龙勇士终究会变成恶龙呢?

  由此可见,本次新规的实施实在让太多网友心碎,而心碎的最直观情绪表达则是伤感和愤怒,也由此催生出一系列的评价。

  不过有意思的是,我们还能够看到某些看起来挺乐观的网友---

  “难怪上分容易了,中小学生没了!”

  “逆向思维,本来不给玩游戏,现在好了,每周能玩三小时”

  “哈哈哈法定节假日晚上八点到九点给未成年人一小时服务,正好那时候用小号去挂机,气死一群小学生”

  “现在想想,作为大学生(成年人),我们应该是最幸福的一代,电脑游戏随便玩,满足了”

  幸灾乐祸是不道德的,而人类之所以能在残酷的自然选择之中成为世界的霸主,也离不开所谓的同理心。

  在这个基础上,其实如上揶揄也只是玩笑,他们只是在用一种凡尔赛的方式去反讽,去强调自己作为过来人也并没有成为舆论中的“妖魔”而已。

  03.最后

  如上正是在史上最严限游令颁布之后,一大群未成年和成年的小伙伴所呐喊出的心声(当然,这只是冰山一角)。

  诚然,我列举再多的评语那也只是“我自己看到的东西”,摆脱不了“以偏概全”的可能性,也远算不上科学的调研方式。

  但话说回来,在新规颁布之前,你我身边又究竟出现过多少真正能够称得上“网游成瘾”的小伙伴呢?哪个家庭的小孩子不都只是在暑假寒假能够获得在虚拟世界没日没夜玩耍的机会?而在该向中考高考冲刺的年纪又会奋不顾身的投入进去呢?

  是的,我们都知道沉迷游戏的大脑会和老年痴呆患者近似,但评判沉迷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喜好和成瘾的界线又在哪里呢?

  其实在19年中旬的时候世卫组织就曾给出过一个粗糙的标准:无节制沉溺于游戏,因过度游戏而忽略其它兴趣和日常活动......确诊障碍往往需要相关症状持续12个月---

  哪怕如此粗糙了,匹配它的又有多少年轻人呢?

  只希望新生代能够努力学习,有所建树,然后在未来获得为自己的热爱正名的机会吧。

  未成年人眼中的“网游新规”:防不住小学生,却把17岁的我拦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