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营养:食物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以满足机体生长发育、生理功能、组织更新、体力活动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2、营养素:为维持机体繁殖、生长发育和生存等一切生命活动和过程,需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物质。包括宏量: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微量:维生素、矿物质;水。

  3、水:不仅构成身体成分,还具备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水的生理功能:构成细胞和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新陈代谢;调节体温;润滑作用。健康成人每天需要水2500ml 左右。在温和气候条件生活的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日至少饮水1200ml(约6杯)。

  4、植物化学物:指植物性食品中除含人体必需营养成分外的一些低分子量生物活性物质,是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包括:类胡萝卜素、植物固醇、皂苷、芥子油苷、多酚、蛋白酶抑制剂、单萜类、植物雌激素、硫化物、植酸等几大类。

  5、合理膳食:又称为平衡膳食,是指提供给机体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与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进而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膳食。合理膳食要求:提供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营养素;保证食物安全;

  科学的烹调加工;合理的进餐制度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6、营养素的代谢: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的交换和生物体内物质的转变过程。

  包括:消化吸收;中间代谢;排泄。

  营养素的生理功能:提供能量;构成细胞组织,供给生长、发育和自我更新所需的材料;调节机体生理活动。

  合理营养:即为平衡而全面的营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为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及能量的需要;另一方面为各营养素之间比例要适宜。

  营养失衡造成的危害:营养不良,是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包括两种表现,即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是在RD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

  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11、平均需要量(EAR)是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摄入量达到EAR水平时可以满足群体中50%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而不能满足群体中另外50%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EAR是制订RNI的基础,针对人群,EAR可以用于评估群体中摄入不足的发生率。针对个体,可以检查其摄入不足的可能性。

  推荐摄入量(RNI):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97%~98%)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长期摄入RNI水平,可以满足机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保持健康和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推荐值。

  RNI是以EAR为基础制订的。如果已知EAR的标准差,则RNI=EAR+2SD(SD为标准差)。如果不能计算SD 时,一般设EAR的变异系数为10%,这样RNI=EAR×1.2。

  13、适宜摄入量(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AI与RNI相似之处是二者都是满足目标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的需要。

  AI与RNI的区别在于AI的准确性远不如RNI,可能高于RNI。

  AI主要用作个体的营养素摄入目标,当健康个体摄入量达到AI时,出现营养缺乏的危险很小。如果摄入超过AI,则有可能产生毒副作用。

  14、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是平均每日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限量。

  当摄入量超过UL而进一步增加时,损害健康的危险性随之增大。“可耐受”是指这一剂量在生物学上一般是可以耐受的,但并不表示可能是有益的。鉴于营养素强化食品和膳食补充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