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ysen学长:考研数学个人2个半月上140分的思维导图
本文教你考研数学,如何用最快的速度拿下高分。文末有重点说明(24偶数年,在内卷当中突围)
我备考那年,10月前后离职,两个半月数学140分,总分407。PK掉了其他长线备考的竞争对手,以专业第4的成绩上岸。
(PS.考吉大本校要不了400分,考高了而已,我也后悔过没报其他学校,但这在现在来看不重要)
24版最新的导图,四月份才重做完毕,暂时放个之前的宣传图吧,需要导图的同学,请见文末
下图为两个半月考研成果
掌握核心技术,圈内一战成名!截图如果是长春圈子的可自行求证,头像都没打码,圈内不少都是一汽集团的。一问便知。
我个人备考基础基本是零,本科期间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主动要求退步,高数挂科,lol十几个区都有我的号。毕业工作一年,辞职只剩不到一百天备考时间。
数学难度高,知识点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我基础差、备考时间紧。当时我觉得考上真是祖上荫庇。
重压之下的紧迫感,逼迫我去思考考研数学的本质:
(不是反对刷题,而是反对刷大量重复以及偏怪的题。刷题的目的,是为了在做题中深入理解考点并将之体系化,本质上还是落实在单个考点的理解以及多个考点的体系化上。只有把单个考点突破,才能体系化,才会做题,而不是反过来!你想理解考点,但又不去直面考点,而是想要通过大量做题这种曲线救国的形式去理解考点,不是缘木求鱼么?这样的备考,提分能高效么?如果我当时大量刷题,能弯道超车pk掉10月份就刷完真题的竞争对手们么?留给大家作为思考)
我们考研,为的是高分,而不是事无巨细无差别掌握所有的东西。学的多,学的久,跟考的高,是两回事。许多人备考时有个误区,认为只要听的课、做的题足够多,数学的分就能考的高。
故考前深藏题海,考场临危大乱,考后只怪题难!
落榜了之后,上知乎发帖说刷了好多题,没过线,今年题太难了!!!
但,真的是因为题难吗?21和22考研真题,很多题其实只要你理解了考点的本质,稍微动动脑就能做出来,但如果你只是刷课刷题去熟悉了固定套路,那么很多题就只能直接放弃了。数学备考中很多选择题海战术的,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又累又痛苦,还是难以理解考点的本质,题型一变,之前积累的解题方法,就如同过河的泥菩萨,把你狠狠地抛在了原地。所以说,学的多≠考的好。
怎么做到学的少,考得高?这是我当时迫切思考的一个问题,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我认为两个半月上岸,是有希望的。于是就根据工作时接触到了思维导图理念,催生出了用思维导图备考数学的思路
目的是避开单页割裂着刷书的低效率。从宏观上,便于看到考点的整体、便于快速回顾和记忆、便于在大纸上进行联系,以及基础轮末期、强化、真题轮快速在大纸上进行查漏补缺的工作(会的打钩、不会的标记,一眼就能看到自己的问题和进度)。
从而避免大量盲目刷书刷题做低效无用的功,有效功拉满,增大上岸概率。具体操作如下:
依据考纲梳理重点和次重点,理解掌握一般为重点考点;了解会用一般为次重点。
比如线代化二次型为标准型里的正交变换法,就是重点考点,配方法就是次重点考点。这两部分考点都很重要,但理解掌握部分往往难度更大,分值更高,更容易出综合大题。
理解到这一点,复习时有所侧重,才不会芝麻西瓜一把抓,但什么都抓不住。
数学的几门课,我砸下了很多精力,做了几张A0大纸的思维导图。内容是把重点和次重点截然区分开。考点内容注重考点的基础(包括符号、概念、公式等)的同时,对解题方法跟步骤进行补充。这个工程量是比较大的。
ps:后来上岸后联合另一个数学148分的大佬(煜神),对导图的考点基础进行了重新编排。
思维导图自己做更方便消化,前提是时间充裕,而且抽象能力、对该学科的拆解组构能力比较强。考研是时间战和信息差的较量,如果能够省时间,能省则省,把时间用在反复回顾和查漏补缺上性价比更高。导图是开局初期的一把暴击装备,能提供备考的全局思路和概览索引,也是中后期量变到质变拐点,去反复查漏补缺,建立数学知识网络时才能发挥最大效用。
核心思路:把导图作为查漏补缺的战略地图,快速且准确定位薄弱点,只有薄弱点越来越少,会的才能越来越多。
备考时,一大核心问题就是,看的资料和视频课多而杂,知识点散乱,相互割裂,不成体系,做题思路僵化,这就是体系化不足的后果。导图把知识点整合在几张大纸上,强化刷题时反复回顾,反复定位短板,引导自己去做考点间的关联,从而促进体系化,解题思路更清晰。
当然在解决短板时,要充分调动张宇、汤李教辅资料,以及其他互联网资源,从多角度去理解,把短板补起来。强化轮把知识点串联之后,达到的效果如下,随手写的,供参考:https://zhuanlan.zhihu.com/p/381628222https://zhuanlan.zhihu.com/p/382421032
进入真题阶段后,把薄弱的考点在导图上标记出来。整理成一份全面直观的考研数学考点与漏洞分布图。根据漏洞去针对性地查漏补缺。例如,一道极限与变限积分的综合题不会做。那么,1是,返回导图上快速定位极限计算考点、以及变限积分考点,并快速与导图上相关考点进行关联,促进数学知识架构的体系化;2,在习题册寻找类似的极限+变限积分的综合题去进行专项训练,找题时应注意应轻重有别,不太会的题可以少找几道,不会的题多找几道。还应注意题目难易适中,偏难怪的题其实对于考点架构的查漏补缺作用不大。写过的攻略如下:https://zhuanlan.zhihu.com/p/284140436https://zhuanlan.zhihu.com/p/296640567注意:基础轮通过导图建立大概体系,之后强化轮和真题轮反复回顾,快速定位短板和查漏补缺才是导图用法的真正核心!这一点非常重要,我本人也是从强化和真题阶段的反复回顾中才实现的快速拔高。
5,收获期:
11月底真题稳定在145左右,考研错了两道小题,考了140。
我用自己的经历也证明了,思维导图法应用在考研数学上,也有巨大的威力!
预祝学弟学妹也能用导图法快速取得突破!增加了200+解题技巧:我们更新的半年,再次系统分析了近20年真题-截止到23届真题,从里面挖掘出了命题人爱考的题型/考点,所对应的200多个解题技巧,更新到了24版导图里。增加了100+解题通法:往届有不少同学,学了深刻的考点,仍然不会做题,可能自身数学思维基础不太好,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今年把最重要的、最有效的解题通法梳理出来,100多个,直接给你。线代导图全面重做:24版的线代,80%+的内容全部重做,考点直接用几何本质贯穿,并且打通解题关,能让你用别人1/10的时间,通关线代,快的话,一天理解完线代考点,两天解决线代题型。





注:图片不清晰可点击查看原图,很清晰!
(1)考点导图是在全局的视角下,明确考点的重要性,按5个维度逐一击破:基础知识:先过掉基础,为拔高做准备怎么用:对标到考研出题习惯,这些基础怎么运用技巧总结:这个考点有哪些又快又好的解题技巧助记:高分学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帮记概念、公式等知识易错点:列出做题时常见的错误,提前避坑
(2)题型导图是高分学长遴选了新大纲的22版660/880/1000题/1800题以及历届考研的模拟题中值得做的好题,避免了重复以及偏怪的题,用最少的题目见全题型。并按90分以下难度与90以上难度进行区分。题下面有:
①本题考点:便于查漏补缺时挖掘到更深的考点层次
②解题思路: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高分学长做这道题思路是什么
③技巧总结:该类题目有哪些举一反三的解题技巧
题型导图的目的,就是旨在用最少的题,打通数学的做题关。综合来说,考点导图与题型导图,就是类似于道和术的区分,一个解决体系化效率,一个解决刷题效率。两者互补,形成考点-题型的完美体系闭环。

暂时就先放这么些吧,还有更多985、211、其他学校的,空间有限,就先不放了。
展示:备考时的原版导图
下方放上家里人拍的几张备考时用的第一版导图,以及做的一些记录。字有点丑。
第一份高数导图,是在一张旧挂历上完成的

后面做导图,就去打印店买了大纸张

第一版导图,当时还没有薄弱考点自查栏,我用一张大纸在上面进行记录
所以,这篇文章,都是kaysen本人亲身经历,导图法快速拿到高分的经验之谈。往届学弟学妹,也有很多用导图完成了数学上的快速进步,有好的资料和合适的方法论buff,思考到数学备考的考点-题型的闭环体系本质,用好导图去做好宏观串联、查漏补缺,这个效率工具就会帮助备考逐渐摆脱漫无目的的不踏实感。【24重磅升级】全新考研数学考点&题型思维导图!体系+效率之巅!冲烂内卷大军,轻取120+!
(注意:使用反馈和分数结果上因人而异,再好的资料、再高效的方法,由于不同考生知识起点、思维层次、认知水平、执行力度差异巨大,结果也自然不同,往届与学长关系近的,经常询问备考方法的,认可度高-执行力高的,考的大多都比较好,不乏很多二本上岸顶尖名校的同学,资料本身只是个客观工具,我们只能竭尽全力逐年优化它,但是涉及到主观能力的部分,差距过大,且有很多同学入手后根本不与学长联系,方法认可度和执行力极其低,这小部分同学就算我把方法和资料倾囊相授,又有何用呢?这里面还有一小拨人,根本就不反思这套方法的精髓和创新性,可能冲击了固有思维和自尊,选择怼天怼地谩骂辱骂,这种行为毫无成长性可言,成年人要有成长性思维而不是封闭性思维。我们确实能辅导很多认可我们-上岸清北复交等学校的同学,但对于思维僵化的黑粉却无能为力。我们想帮助的是真正理性的、能认可这套方法和资料的同学,至于get不到关键的同学,切不要幻想一份资料就是灵丹妙药,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两年我们也被这极少数人和某些传统的高价臃肿、不为考生考虑的竞争机构反复黑的头大,浪费了很多精力,即使如此,我们也祝这部分同学能用自己认同的方式去获得备考提升。另外,几个学长在高效学习领域深耕了多年,这套应试理念好不好,可以多看看别的领域大佬的讲述,再判断这份数学导图是否真正贯彻以终为始、自上而下的高效备考理念。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先对自己的备考理念-学长的备考理念-导图真正起作用的核心先有所体会,再入手也不迟)。24导图见下:【24重磅升级】全新考研数学考点&题型思维导图!体系+效率之巅!冲烂内卷大军,轻取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