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共创的方法答周硕问 | 掌握共创之法,悠然于ChatGMP后时代

  

  

  

  一个质朴无华的小地方,涵养一群无名的小人物

  启明的含义是关于人对宇宙的理解,那就从一个微小的图书馆开始吧

  

  #天然非暴力的周硕

  

  问答精萃:共创之要

  了解背景之后,就将问答的核心择要编辑整理,分享给诸位弟兄姐妹。如此,非特别的必要,就无须费时回听了。

  周硕为问答预备了一个提问单,实际提问中没有一一作答。

  共创的设计方法、步骤、流程、效果

  补充问题:

  1、主题的选取,设计与确认

  2、共创目标的设计:

  (1)如何做到既有清晰的目标感,又不至于限制住参与人的积极性、创意和灵感的涌现

  (2)任务的设计,如何不至于太紧、太干,也不至于偏离主题、失去方向

  3、时间和议程的设计

  4、共创前心上的预备

  回答的要点如下(我制作成图片,供大家下载):

  

  关于共创的方法可以展开更多次的直播答疑,如果你认为有必要,可以在留言区告诉我们,也提出你的问题。

  答疑后,周硕的行动

  答疑后的当天,周硕发布了这个活动,这是一个面向少年的行动。

  他要让共创不仅仅在会议里发生,也不仅仅在思维层面展开,而从行走开始。他和分子,元同,予会等伙伴们,带着少年心态,开始了少年游。

  周硕给我留言说:

  名字叫做少年游:主要面向青少年和部分孩子家长。形式为感悟不赶路的户外徒步、分享和主题共创,频率是每周日下午(五人成行),近期主要在黄埔江滨江沿线一带活动。

  就这样,疫情之后的上海WorkFace就在创新教育主题下,用行走的方式复活了。

  活的案例:培田乡村图书馆(筹)

  我用了一封信,以“换书活动”的方式,启动了培田乡村图书馆的筹备。我把信发在了几个关系紧密的群里,邀请回信。这些书信往来刊出来供大家参考。

  各位伙伴们,

  新年快乐,

  春节已过,各位陆续回到自己工作的城市,我想年前跟大家提起的社区图书馆的事情,可以展开一些具体的行动了。

  一些基本的背景信息: 我和一些伙伴在福建龙岩培田古村里展开一些乡村层面的社会创新行动,明阳在这个村做了一个众创空间,已经有6年历史,里面居住空间,生活设施齐备。近旁还有项大哥做的美术馆,村外还有远基做的农场。我们所讨论的社区图书空间,就会放在这个地方。 我们的朋友老卢写了一本根据他的经历创作的生命故事,我们支持助印了1000册。这个图书空间就有了一个灵魂人物,我们可以从他的这本书发端,建立1000个亲密的联结,用交换书的方式,不仅收集1000本书,也建立一个密切的行动网络。 我们期待这个密切的行动网络,能够支持少年的生命成长。培田有800年历史,有着耕读传家的历史,至今保留许多文化的痕迹,培田周围的山,野,水,田也是涵养心灵的好地方。老卢的老兄弟金华,和他的归属自然的伙伴们,做了7年多自然教育,他们不仅发展出完善的面向少年的自然教育,面向成人的野外生活教练系统,还发展出系统的营地设计的能力。 我们有机会依托这里创建美好的教育实验。 其实,我们觉得乡村的资源好牛逼啊,比城市里好玩多了,所以这个图书空间,不是针对村里几个娃的,而是面对一切有缘来到这里的人啊。 所以这个空间要在网络空间上创设一个节点。 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个乡村社区图书空间,未来可以定名为社区图书馆,是一个美好教育的实验室。 从这个实验室,我们让大人小孩都精通玩耍,带着趣味阅读,创造性地学习。

  下面是一个行动清单: 我们密集地开几次共创会,把对这个行动感兴趣的虚拟团队定下来,好像确定一个小剧组,通过共创会里彼此熟悉交流起来,慢慢把这件事,变得对我们每个人都有意义。 我们建立一个1000人清单,这个清单就是我们推荐出来,对这个美好教育的实验室会感兴趣的人。 我们拍一些短视频,大人孩子都可以,讲对这个行动的想象。 我们讨论一个换书的方法。 写一篇有趣有料,带着积极情绪的帖子。 然后我们落实一个时间,开始交换书。

  ……

  一起整这个事情的有(排名不分先后):

  WorkFace

  归属自然

  生态创新实验室

  培田耕心

  叁講

  少年叁講

  WorkFace创新教育实验室

  场景学社

  ……

  (未完待续)

  /laopan

  还在恍惚中的静静写了回信,她在描述真实的场景和亲身体感的时候,非常清晰。这是她擅长的叙事风格,也会让人清楚地理解她的生命状态。

  硕硕是一位负责任的行动者,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守正不桡,不回避,响应就进入行动。所以他不只是进步,而是在飞跃。我与他做了一年之约。

  甲佳一笔好字,看着舒服惬意。当年甲佳给他夫人也清楚也就是这样的吧。赶紧把场景学社放入发起者清单里。读书这件事,真的会吸引读书人啊!

  穆娜老师正在行进在自由自在的路上。金华前两天跟老卢抓我开会,他说我们要恢复玩的能力,尤其成年人。小孩子们现在被卷的也不怎么会玩了。成年人要恢复玩性。那么我们一起玩吧。

  布陆要出第二本书,布陆要出第二本书,布陆要出第二本书。

  这是咒语。布陆你收下吧。

  Vivi和kayla很早就准备参与这件有趣的事情。Vivi是一位很懂孩子的妈妈,Kayla是那个幸福的娃。Kayla是那个充满创造力和行动力的花季少年,清清楚楚地规划着自己的未来,她跟我说,哎呀,早点学完本领,要去服务那些需要的人呢。她已经在学校开始心理学社团实践,拍纪录片,少年视角的,也学拍电影。了解少年,就要和少年在一起,Kayla是我的Guru。

  延鸿最近意识到了很多,意识到就是成功一大半了嘛。延鸿是对孩子的生命成长有“负担”的人,这里的负担,不是指那种负面意义上的负担,而是延鸿在孩子们的需要上看得见自己的责任。她愿意陪伴支持孩子们,无条件地给予孩子。Kayla,如果你看到这一段,可以回到群里约延鸿,她是优秀的正念老师。已经学习实践十年多了。她的女儿,正准备去英国留学,也是正念练习者,并对教育有着深深的责任的年轻人。你们一定会有共同的语言。

  分子树姐姐,是童心未泯的大孩子。她给我的回信是写童话,我能看到她在这个童话里,奇怪的是,我看到的是一个男孩。你会成为对创新教育有重要贡献的人,你会成为对创新教育有重要贡献的人,这是你的咒语。

  分子的朋友Anne从朋友圈看到后,也写了回信过来。

  来自吉安的星星也发来了回信。她所读的,也都是我喜欢的书。我曾经想过要在图书馆中设立专门的灵性书房。让生命探索有个专门的去处。

  收到的剧本

  ● 收到老潘的来信,温情脉脉,挺好。不废话,这就写自己的幻想(注:以下内容皆为幻想):

  ● 自然环境:

  ● 有老卢和金华大哥在;想必可以过上如同动画片《疯狂原始人》里一样返璞归真,同时又安全的生活。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 想象出来的场景是自己无数次梦到的幻境:

  ● 1)穿一身 07式迷彩服,手里拎着钢制拼接长枪(可以理解成原始的长矛),作战小包,头戴小帽帽, 95式枪口朝下,紧紧地插在后背和小包之间,紧趁利落。傍晚时分,在太阳快落山或者刚刚要升起的朦胧自然光的映衬下飞奔;全体队员全程静默(无线电 + 声音),马口衔枚,星夜兼程。要么是追击敌人,要么是追击猎物。

  ● 【注意】用移动镜头拍摄,尽可能减少晃动感的同时,去追击人物的侧面群面,凸显紧张,一致,快速的行动特征。(可以想象电影《战狼》里,吴京躲狙击手子弹的场景)

  ● 2)丛林深处,不同流派,不同信仰等等的人,相聚于此,坐而论道,青梅煮酒;理论上可以参考竹林七贤,嵇康打铁,观棋烂柯。展现形式上可以参考《魔兽世界:熊猫人的秘密》的镜头调度,和 布景。

  ● 有上述表达,以武入道的自然环境已经有个大体框架了,接下来要为这里的环境注入人文主义关怀,色彩以及部分现代化的生活细节,并且展现某些细节去提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精神风貌。

  ● 人文环境:

  ● 项大哥的美术馆:

  ● 《英雄》书馆的布景;即便飞矢乱入,依然沉定自若的一伙人;竹林掩映,自成一派。稷下学宫;雅典学院。《星际穿越》里墨菲的房间的书柜。十足的古典美。

  ● 接下来 ... ...

  ● 就可以有故事了,侠骨柔情,江湖恩怨,爱恨情仇,痴男怨女,诗酒茶花,不一而足。时空环境已经底定,剩下的就是故事了 ~

  ● 场景 1

  ● 注:之前在少年叁讲启动的 “江边会谈 ”中,曾经提到过,复述如下:

  ● 【镜头和场景调度】车前方有摄像头 ...不描述了,如图和链接所示;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7411K7eT?p=10

  ● 在【周树同】三人的场景下,

  ● 我描述了这样的场景 和 故事内涵 of 【少年叁讲】

  ● 【镜头和场景调度】如上

  ● 故事框架如下:

  ● 我们作为 “节目组 ”提供一辆五菱宏光 PLUS, 7座车;让孩子们学习如何安全驾驶,并且把车子交给孩子们 ...

  ● 我自己赋予的精神情感 和 寓意:

  ● 车辆代表着时空间,代表着一个人,一群人微缩的一生,或者生命的一个瞬间:不经意的时候,有人会上车(进入到这个人,或者这个群体中来);有人会下车(会短暂地离开,或者永久的告别)

  ● 车子的主人可能恒定,也可能更换。寓意一代代的人生。

  ● 在我自己想象的故事里(规则参考刘慈欣小说《 2018》里的一个章节:

  ● 大背景是:所有成年人因为太阳骇闪或者其他近似的原因,导致地球上的所有成年人无一例外地会在 31天之后罹患某种辐射疾病而全部死亡;在有限的时间里,中央党政军高管找到了某个中学的孩子们,指定某一片北京的郊区做实验,让孩子们各自分组,在场地里互相争夺 /帮助彼此,获得有限的生存空间和生存资料;周期为 7天。在 7天之后,成年人们把所有的孩子们召集到一起,并且说明所有成年人都会无一例外地死去,而当下的 “孩子们 ”不得不在 31天之后承担起整个国家机器,甚至世界的战争与和平的大命题。刻不容缓 ... ...

  ● 回归千人图书馆的小背景:我们提供出安全的时空场域,并在游戏 /生活开始之前,完全消失;或者可以理解成,在 “游戏 ”的语境下,成年人都 “死亡 ”了。少年们 /孩子们不得不自发地或者被迫地去根据已掌握的生存技能去应对不完全确定甚至完全不确定的生活;而我们只是场域的营造者,和场外的保护者; 【非必要,不干预】。场域的基调是 “三所有 ”;后续所有的 “新世界规则 ”都由 少年们 /孩子们 自行去设定。

  ● 期待是:静静地旁观,默默地守候,一切的发生发展;安安静静地观察,在 7天(甚至如果条件允许,更长的时间,更广阔的时空里)不监控,不检查,不骚扰,任其在 “三所有 ”的原则下,自由地延展。

  ● 【记忆可能有偏差,此处请以周硕口述的表达为准】用周硕的话说: “让孩子们在 ‘三所有 ’的基础上,自己像 ‘叠影子 /画框 ’一样,在 ‘三所有 ’的底色上不断去添加一代又一代人的色彩;不断地丰富他。 ”

  ● 【此处引用可能和分子数姐姐原意有偏差,此处请以分子数姐姐口述的表达为准】引用树姐的家庭教育下的语境的一句话就是: 把学习还给学习者。

  ● 小总结:

  ● 【千人书馆】在物理空间上可以一个固定的点位,一个安全区,一个与世(半)隔绝,或者全隔绝的一个相对 “遗世独立 “的时空间。

  ● 同时,他又可以是一个可以移动的,活着的,变化着的时空间 ——“五菱宏光 ”们

  ● 注:咱可没说,就只有一辆五菱宏光 /或者只有一个图书馆哦 ~

  ● 毕竟,像 “五菱宏光 ”这样的移动的, 活着的,变化着的, “人在回路 ”的图书馆,也可以是一种形式哦。

  ● 因为,人类是活着的,变化着的;据我记忆,老潘口中的知识也是活着的,变化着的。

  ● 大总结:

  ● 【原则】: “三所有 ”——所有人服务所有人,所有人支持所有人,所有人向所有人学习

  ● 注:此处之所以复述 “三所有 ”原则,是因为在我个人的描述里,有非常强烈的 “旧时代遗留的 ‘弱肉强食 ’原则 ”,我自己深谙自己的局:啰嗦,而且主观色彩强烈,等级思维遗留严重;所以,特此分享出来,以供大家批评和指教,便于咱们的共创。

  ● 【环境】:

  ● 【自然 +人文】揉在一块儿了哈:

  ● 1.固定的:

  ● 【物质层面】以【村子】 /【部落】为载体的,现实的,经济的,有生产能力和人口承载力的 【桃花源村】;安静祥和,各司其职,各得其所

  ● 天下为公,是为大同

  ● 【精神层面】以【书馆】 /【学宫】为载体的,精神的,信仰的,学术的空间;

  ● 元老院,少年宫 ... ...

  ● 2.移动的:

  ● 【物质层面】以【车辆】 /【载具】为载体的,活着的,探索的,寻找的,由此岸到彼岸的【诺亚方舟】;满足 “行者 /旅人 ”从作为母站的【村子】去往全世界的风帆 /车轮 /工具;

  ● 在我的设想里,车上应该有基本的生存工具,包括炉灶,冰箱,睡袋等;以每辆车为最小的 “逃生舱 ”的基本单元,能够满足一小伙人 “突围 ”求生,从一个安全点到下一个安全点的旅途上的应急需求

  ● 【精神层面】以【人】为载体的, “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 ”的行走着的,在路上的 “精神 ”;

  ● 就像出红海的摩西,出走麦地那的穆罕默德,长征路上的红军;或者更简单更原始:像从东非大裂谷四散开来的远古的孩提时代的人类;带着无限的憧憬和好奇心,互相扶持,从此岸去往全世界的彼岸的探索

  ● 【故事】:

  ● 我们写下序言,让后人去续写完全未知的第一章。

  关于叁講

  叁講是心性陪伴者的大本营。

  开启新一年的陪练和伴行 | 叁講2023纳新启示

  如果你有心了解,请关注公众号后台留言,我们会联络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