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爱、磕炮、性暗示,未成年人的世界里,有你想不到的肮脏!
点击上方 蓝字 ▲ 关注订阅 她刊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文|山野
前两天,我和朋友去某家餐厅吃饭,刚进门就发现有好几名身穿比基尼的餐厅服务生走来走去。
年仅七岁的女儿看到了这一切,她童言无忌,问我们:“妈妈,这些姐姐怎么不穿衣服啊?她们不冷吗?”
我和朋友哑口无言,只能默默带着女儿离开。
还记得当年让每个小学生沉迷其中的手机游戏,里面的游戏人物穿着暴露,画风色情,可孩子们却玩的津津有味。
在相关部门的责令整改下,游戏公司才修改了画风。
那些粗俗露骨的语言,淫移的行为和场面。这些童年的禁忌,正在以“软色情”的形式,让孩子们无所不听,无所不见。
软色情:通过不直接暴露性器官,以语言、图片、视频、展览等形式向人展示的一种性暗示和性挑逗。
我真的很想问:到底是什么时候,孩子们身边的世界竟然变成了这个样子?!
01
孩子们的世界
藏着数不尽的肮脏
今年三月,一个妈妈在网络上发起了求助。
她十岁大的女儿,正在遭遇着“软色情”的侵害。
最近,女儿经常熬夜聊天,查看手机才发现,她在和一个网名叫“科里斯”的十五岁男孩儿“谈恋爱”。
如果说少年时期对异性的好感和懵懂可以理解,但聊天记录中呈现的,却是赤裸裸的性暗示。
作为一个母亲,她明白,“文爱”和“白丝袜”已经完全超出了女儿年龄所能接受的底线。
她选择了找科里斯对峙。然而,收到的回应却是:你也太过激了吧,我们只是玩玩而已。
虽然最后事情得到了妥善的解决,但一想到那个年仅十岁的小女孩遭遇的一切,真的太令人绝望了。
我多么希望,科里斯事件只是个例。希望这只不过是一个年幼无知的小女孩和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青少年之间的一场闹剧。
可当我看了无数案例后,我只能很沉重的告诉你们:未成年人的世界里,藏着成年人无法想象的肮脏。
在孩子们经常玩的游戏网页上,也充斥了各种软色情、性暗示和浮夸的三观。
裸露、情色、猎奇、性暗示,那些我们曾认为对孩子成长不利的精神污染物,正无时无刻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污染着他们的童年。
02
“文爱,磕炮,语C…”
孩子,你到底再讲些什么?
我曾以为,孩子们的天真无邪和无限的可塑性,以及对这个世界充满的好奇心,是他们看待这个世界最美好的滤镜。
他们的世界本不该有成年人的规则和手段,更不该有血腥夸张的暴力和色情。
可事实呢?
春节期间,李冰(化名)回家发现自己年仅11岁的小侄女成天捧着手机不撒手,她给侄女发了个新年红包,侄女领完就竟迅速删了好友。
李冰点进侄女的QQ空间,发现了她的动态里,充斥着十分露骨的内容:
“处CP吗?”(处对象吗?)“磕炮(语音做爱)吗?找个温柔的小哥哥。”
很多名词虽然看不懂,却也能揣测其中的内涵。成年人看了都会面红耳赤的东西,侄女却能轻描淡写地发到网络上。
她用小号加了侄女的好友,声称自己想进群。侄女操作迅速地把她拉进群里。她发现群内的成员几乎都是00后,接着就看到了一堆不可描述的内容。
其实,在一些00后的论坛和贴吧里,同样充斥着各种软色情元素的相亲交友帖。
南都周刊曾做过一次卧底调查:
4月9日,南都记者以14岁女生身份加入一个近2000人的“磕泡泡”QQ群,群资料显示,其成员75%为00后。一名十七岁的女孩发来一张“福利”广告,报价“大尺度私房露脸照88.88”,“永久会员:6套私房+后期更新188.88”,“会员有专属视频”,“付款秒发”。
文爱,磕炮,这些成年人看得都会面红耳赤的东西。在孩子们眼中,不过是信手捏来的社交必备技能,甚至成为了获取“零花钱”的手段。
他们浑然不觉:有时候,自己离犯罪只差一步。
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可它也让成人的性秘密通过娱乐的方式渗透到孩子们的世界里,变成了百无禁忌,习以为常的体验。
孩子们的童年,正在以意想不到的速度,消逝着。
就像赫胥黎曾在《美丽新世界》中所说: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03
对不起,我的孩子
你不该成为商业的牺牲品
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未成年人在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的侵扰。
那些被视作人间天使的孩子们,曾经单纯天真,可顷刻间变成了让每一个父母既陌生又熟悉的面孔。
我们无法用“早熟”去定义他们,更不想去指责他们。
毕竟,他们才是这个时代最无辜的人。
商家为了招揽顾客,为了获得更多的流量,为了打造一个又一个爆款。他们不择手段,只为打造一个又一个商业神话。
如果没有吸引眼球的画风和血腥暴力的情节,就没办法吸引到更多的浏览量,就没办法吸引投资人的青睐和赞助。
他们对投资人负责,对客户负责,对自己未来的商业前景负责。
可是,他们唯独不对我们的孩子负责。
我真的很担心:
有一天,我的孩子会和我说,我不喜欢那个女孩,因为她不会文爱,聊天一点都不刺激。有一天,我的孩子会和我说,我不喜欢那个男生,因为他声音不好听,因为他没有钱。有一天,那些在上一代眼中视作无价的爱情,在孩子们眼中会沦为可有可无的廉价商品。
当“寻求快感”成为孩子们对待感情的态度时,那些“执子之手、相互扶持、彼此成就”的更高阶的幸福,在他们眼中,根本一文不值。
我所担心的这一切,将成为无法挽救的现实,波涛汹涌地朝我们涌来。
04
每一个早熟孩子的背后
都有一对尚未成熟的父母
一个表面看来无知、无耻、不懂规矩的孩子,并非意味着孩子的失败,而是成年人的失败。
毕竟每一个看似早熟的孩子身后,都有一对儿不太成熟的父母。
我们必须承认,孩子们爱不释手的手机和平板电脑,正逐步取代着家长的角色。而我们对孩子们的关爱和引导,似乎也是远远不够的。
为人父母,我们最该做的,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学会陪伴,学会理解,学会包容和爱。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要学会保护他们。
毕竟网络上的捕食者实在太多了:一些有恋童倾向的成年人常常伪装成同龄人,先是骗取孩子们的信任,然后再引导他们进行性语言的交流,同城的甚至会要求线下会面,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就像卢梭在《爱弥尔》的开篇所说:“请你趁早给孩子的灵魂周围筑起一道围墙。”
一个幸福成长的孩子背后,一定有懂得防患于未然的父母。
所以,当你的孩子正在被软色情这些精神鸦片所侵犯的时候,请一定要及时、妥善地处理好这件事:
如果你的孩子经常上网,你应该在上网之初,就清晰地告诉他们网络的安全规则。
如果你发现孩子已经遭遇了线上软色情的污染,首先要做的就是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谈一谈,不要指责,更不要谩骂。而是告诉他们,身为父母,你非常担心他,非常关爱他,你只是想帮他解决棘手的问题。
科学的性教育是教会孩子明辨是非、保护自己的最佳手段。孩子有权利了解自己的身体,家长更不要谈性色变。有时候,看似直白的画面和文风其实能最为直接高效保护我们的孩子。
05
孩子,别怕
爸爸妈妈都在
此时此刻,我的心情非常沮丧。
几年前,我们常常吐槽,这一代主打青春题材的电影中泛滥的情节,不是出轨堕胎,就是自杀绝症。
而今天的00后,把与软色情、性挑逗相关的专业术语信手捏来,头头是道。
我们的孩子们正走向“成人化”,他们的童年,被这个世界搞脏了。
我们只能反思,父母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企业反思自己的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拯救这群无辜的下一代,也是在拯救我们自己。
就像科里斯事件中,那位妈妈给自己十岁的女儿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孩子,世界上很多事情并不像你想象中的那般美好,妈妈只是希望在还能陪伴你的余生教你怎么分辨是非黑白,教你怎么保护自己,教你怎么树立正确的三观。
妈妈很怕以后的时间不够了,不能陪你长大,不能在你受到伤害的时候,给你一个拥抱,摸摸你的头对你说:
“别怕,有妈妈在呢!”
— End —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她刊
关注女性成长
陪你遇见最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