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遵义会议后,博古的结局怎么样?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开始长征。失败的原因众所周知,就是因为当时的最高领导人博古指挥不当。由于博古的错误指挥,红军伤亡惨重。为了及时纠正错误,我们党于1935年在贵州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历史关头,遵义会议拯救了红军,拯救了中国革命。

  

  1935年,遵义会议后,博古被解除最高指挥权。此后,他仍跟随红军进行长征,到达陕北。虽然缺乏军事能力,但博古非常擅长组织宣传。那么,遵义会议之后,博古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遵义会议后博古的结局。

  博古出生于1907年,原名秦邦宪。他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25年入党,任编辑。1926年,博古被派往苏联留学,四年后终于回国。回国后,博古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干事。可见,博古并不擅长军事领导工作,他更擅长宣传和文字工作。

  

  1931年,党中央受损严重,紧急决定组建临时政治局,博古等6人。他不熟悉国情,但由于当时工作的需要,他不得不接受,成为了组织的最高负责人。

  

  由于博古缺乏军事能力,他相信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博古听从了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博古在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承认错误,并同意会议决定解除他的职务。

  

  失去指挥权后,博古决定积极组织宣传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抗日战争爆发前,博古担任长江局组织负责人,积极开展组织宣传工作。1943年,博古任新华社社长、中央出版局局长。每天,他和同事们都会研究当天新闻和编辑中的重要问题。除了新闻工作之外,博古还做一些翻译工作,翻译了很多经典著作,博古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而且极其负责。在博古的指挥下,解放区新闻事业取得了巨大突破。他还培训了许多记者和传播推销员。

  

  1946年,博古被组织派往重庆参加政协章程审查会议。他顺利完成任务,却在返程途中遭遇飞机失事身亡,年仅39岁。当时,由于大雾天气,飞机迷失了方向,飞机不幸坠入山西黑岔山。机上人员全部遇难,共有17人。当时的遇难者还包括叶挺、王若飞、黄其生等优秀革命同志。这件事震惊了全国,他们后来被称为“4月8日烈士”。

  

  博古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我党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和创始人。虽然他曾经做出了错误的决定,给红军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但他积极反思,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致力于在自己擅长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也算是弥补了自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