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停止内耗?
今天很想和大家聊聊,“内耗”,什么是内耗?如何减少停止内耗呢?
首先内耗,心理学上定义的内耗(ego-depletion)自我控制需要消耗心理上的资源,当内在资源不足时,长此以往,个体就会觉得很疲惫。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过度思虑”(overthinking)。它耗尽精力,降低行动力,让我们感到疲惫不堪。它降低你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甚至影响你对自己存在意义感的认知 。
当你一天什么也没干时,你却觉得疲惫不堪,提不起动力去做事和生活。即使心理油门踩到头,也依然提不起劲儿。
一个人身体状况不好,也很有可能和思虑过度有关。
世界卫生组织曾研究表明:世界上90%的疾病都和情绪有关。中医也说: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心理内耗小的人,会觉得生活越来越轻松:心理内耗大的人,会觉得生活越来越痛苦。


内耗的人有什么表现举栗:一天啥也没干,但就是感觉“好累”。做一件事之前总是会想到很多负面的结果。别人随口的一句话也能揣测很久。过度解读别人的想法。纠结、拧巴,在内心演出无数场独角戏,每次自我对话都是不断自我否定。不自信,总是在否定自己。习惯于只看缺点,而忽略了自身的优点。性格内向又极度敏感。十分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能纠结好久。过度焦虑,杞人忧天。一想到将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就惊恐害怕,陷入死循环。认不清自己,自我要求过高。总是给自己制定很理想的计划,一旦结果不尽人意,就会情绪崩溃,焦虑不安。做事犹豫不决,导致错失良机。没有目标容易放弃。特别容易受他人影响,害怕与人交流,封闭自我。把自己搞得很累,到头来却一无所获。对自己厌恶,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极度自卑甚至放弃自我。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欲望上急于求成,行动上避难趋易。
那什么样的人容易内耗呢?讨好型人格,他们习惯于讨好对方以达目的却经常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内向型人格,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胡思乱想,但无人倾诉,就把烦恼闷在心里,自己与自己“打架”。高敏感人格,他们热衷于揣测他人心思,别人随口的一句话,都能被波动情绪。

那如何摆脱内耗?
1、摆脱别人对你的期待。
《被讨厌的勇气》中有提到一个名词课题分离想要解决自己人际关系的矛盾和烦恼
就要分清什么是自己的课题、什么是别人的课题你要在心里面清晰的分出一条分界线
别人怎么对你、别人做什么都是他们的事我们没有必要干涉与介入,当你能够做到课题分离,忠于自己的感受。
而摆脱他人的期待,就已经做到反内耗的第一步。
2、小孩子才看对错,成年人只讲利弊
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立场不同利益点不同看到的对错自然也不同遇到一些让你难过或者纠结抉择的时候只需要想一想怎么做对自己才是最好的。
3、不要高估自己,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接纳自己,合理规划目标,降低自我要求。人生的黑夜没什么不好,愈是黑暗的晚上,月亮和星星愈是美丽。
4、拒绝比较。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婚姻,不要攀比,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越是倒霉的日子,越不能放弃自己,咬咬牙逼自己一把,再走几步,老天会给路。
5、读高质量的书籍,让自己静下来。与其忙于无意义的社交,不如多花点时间读书,提升自我,才能更好的对抗内耗。
6、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让自己身心忙碌起来,专注眼前就没精力胡思乱想了。
7、试着运动起来,学会自我调解,自我和解,即刻把自己拉出当下的心理磁场,建立新的磁场,用意识去改变大脑。
8、做让自己觉得疗愈的事。包括静静地感受呼吸。比如打扫屋子,清理厨房,化个妆,试穿衣服等等。用一个个小的行为,去把自己拽出思维的池塘,创造新的心境线。
9、给自己设计奖励机制。每一次,内耗发生,觉察到,但是保持一个观察者姿态,关照自己,调节自己,看见并承认自己内在的小孩,有时会脆弱,会矫情,但你有能力去保护并引导 他变得强大,坚韧。
10、自我调节情绪,不做逃兵。若结局非你所愿,那就在尘埃落定前奋力一搏。

杨绛曾说:“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年纪越大越明白,其实一直和自己斗争的不是外界或他人,而是那个高敏感、低自尊、完美主义倾向的自己。
最后,意识到我们做为个体的独特性,也许我们身材不够完美,家庭不够和谐,富有,知识也不够…但又有什么关系呢?
人生一世,不是为了要交一份多么完美的答卷,要做的是,体会每一个当下,无论什么滋味。都是我们的独一无二,包括你的纠结,苦痛,焦虑,不安,脆弱。
不需要别人的接纳与认可,我们只需要,保持健康,和身体里的几亿万个细胞好好在一起,它们每天都在为我们的存在而战斗,多么浪漫的存在啊。
不要总是沉浸在过去不出来,更不要为尚未发生的事而拧巴,当你觉得为时已晚时,恰恰是最早的时候。昨日已无法改变,明日亦很难预料,我们能做的只有过好当下,享受生活。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摆脱内耗,成为更好的自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