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的前世今生

  说实话,每年保留节目——刷一遍琅琊榜。所以今天,我就来说说,我这么多年的感悟吧!

  琅琊榜(前传)

  多年前,梁帝和林燮、言阙是好友。滑族的玲珑公主,与梁帝在外私会,生下誉王。而后通过宫变,赤焰军统帅林燮、侯爷言阙、玲珑公主率领的滑族势力,将梁帝推上帝王之位。言阙的妹妹言皇后无子,后抚养誉王。越贵妃生得一子被立为太子。

  而林燮与梁帝的妹妹晋阳长公主结婚,生下林殊。太皇太后给林殊与云南穆府的霓凰郡主订下了婚约。而言阙与林燮的妹妹林乐瑶两情相悦,但林乐瑶却被梁帝夺走,封为宸妃,并生下祁王(祁王的儿子即是庭生)。言阙伤心离开,结婚后生下儿子豫津。蒙挚之前为赤焰军一员,后离开成为禁军大统领。

  梁帝的另外一个妹妹莅阳公主,因与敌国楚国质子宇文霖暗生情愫,却被太后下药,失身于谢玉,被迫下嫁,生下三男一女。其中长子萧景睿,一直被误认为是宁国侯谢玉或者天泉山庄卓鼎风之子,但其实是南楚国晟王宇文霖的儿子。

  因梁帝畏惧滑族势力,则失信于玲珑公主,玲珑公主愤慨带领滑族起义,后被梁帝安排的赤焰军平复,滑族遭遇灭国之灾。男丁尽被杀绝,而女丁被俘虏至掖幽庭。其中,玲珑公主的妹妹,璇玑公主,在掖幽庭隐忍偷生,一手创立红袖招(秦般若为其徒弟),收留滑族的遗民,安排她们做大梁朝臣的姬妾,以建立一个缜密的情报网,终生以复国为己任。悬镜司首尊夏江的妻子好心救出璇玑公主,但璇玑公主却故意勾引夏江,一手策划了赤焰逆案,在之后的十二年间逝世了(仿佛是女版梅长苏),秦般若等滑族人一心辅佐誉王。

  祁王贤德深得民心,林燮掌握数十万兵马,势力大到让梁帝觉得无法控制。祁王想废除悬镜司,璇玑公主不断挑唆夏江,引得夏江对祁王和林燮极度不满。另外,谢玉嫉妒林燮,一直寻找机会想上位。加上梁帝为人的多疑和猜忌,在林燮与赤焰军抗击敌军时,被夏江、谢玉诬陷叛变。于是梁帝下令诛杀七万赤焰军,造成赤焰冤案。祁王府和林帅府满门抄斩,祁王下狱被赐死,其生母宸妃林乐瑶自尽。林燮战死沙场,其妻晋阳公主也是自尽,当时的少帅林殊虽捡回一条命,但是却身中火寒之毒,历经至亲尽失、削骨易容之痛,后化身天下第一大帮江左盟盟主梅长苏(其实江左盟大部分人均为赤焰军的旧人)。在好友琅琊阁少阁主蔺晨的帮助下,梅长苏从此开始了他助靖王登上帝王之位,为赤焰军洗刷冤屈的复仇之路。

  《琅琊榜》+《琅琊榜后传 风起长林》

  这里我想先叠个甲,首先这两部剧是已经拍出来的播放出来的,所以在剧情的设计方面,我已经无可置喙。其次,《琅琊榜》是小说先火的,然后再根据小说进行改编的,而《风起长林》则是因为《琅琊榜》火了,作者直接写的相关的续集剧本,因此在观众基础和心理预期上面都是不同的,因此不能就两部剧的群体评价来判定他们两部剧的剧本那个更好。第三个,演员的表演技巧方面,我觉得不能因为演员个人的“名声”来判定这部剧他是否演的很好,例如张慧雯,例如黄晓明。最后,这部分主要想讨论的单纯是两部剧在剧情间的关系。

  一、主体剧情

  《琅琊榜》的主体剧情就非常清楚,说的是一个因受人陷害被灭门及毁容的少将军如何在十三年后以全新面貌重出江湖并辅佐自己的好友——一位失意皇子登上皇位并最终昭雪冤案的故事。光听主体剧情的描述就已经非常吸引人了,一个是从地狱中归来的少将军,一个是被冷落的皇子,最后携手完成了使命登上了人生巅峰。这是一个典型的打怪升级的故事,光听主体剧情就已经觉得非常爽了。

  那《风起长林》的主体剧情又是什么呢?作为续集,比较吃亏的就在这里。如果是接着前剧的人物来写的话,那么因为前剧里主角已经到达了一个高峰,要重新开始一个新的故事,势必要将主角先从神坛上拉下来,这样观众就未必能够接受。《风起长林》其实蛮好的规避了这个风险,作者跳过了前剧的主角,直接将故事放在了前剧主角的儿孙辈上。但是,这毕竟是个续集,即便人物不再相同,但故事的背景是需要延续的。所以《风起长林》的主体剧情接续前剧皇帝为新军赐下“长林军“的番号,讲述了自那以后背负长林之名的两代人如何在盛名之下,面对残酷的朝堂争斗和猜忌,依旧坚守初心保家卫国,但最终勘破体制远走江湖的故事。

  相比之下,《琅琊榜》是从江湖走向庙堂,是入世的。而《风起长林》是从庙堂回归江湖,是出世的。其中包含了作者自己价值观的成长,立意上显然后者要更胜一筹,但对于观众而言,爽文大于一切。

  二、角色的设计

  《琅琊榜》里最有魅力的角色莫过于主角梅长苏了,按照好角色的人设来套,这个人物完美的契合了所有特点。首先是有超高智慧,其次是外表高深冷漠实则温柔善良的鲜明个性,再有就是他号令江湖掌控全局的霸主地位和他羸弱多病的身体之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当然最关键的是他是全剧里拥有CP最多的人物,除了官配霓凰郡主外,还有他真正的另一半耿直靖王,以及武功高强但智商不足的跟班飞流,和看起来纨绔实则贤助的蔺晨。所有人物都和主角梅长苏之间形成了很好的呼应,给人一种“我只要什么都磕,我就能营养均衡”的感觉。

  相比之下《风起长林》的主角光芒就没有那么强烈。因为主体剧情讲的是两代人一个家族的故事,所以每个角色就反而显得有些弱化。剧的前半部主角似乎是萧平章,直到27集萧平章去世以后,大家才意识到,原来这部剧的主角是弟弟萧平旌。整个故事其实是在讲萧平旌的成长,而萧庭生和萧平章都是这个成长的铺垫。也难怪我在看的时候会觉得萧庭生和萧平章的人设过于扁平了一些,基本上等同于我们在一般的君君臣臣故事里看到的好人。萧平旌的人设虽然定位为一个年少的军事天才,但作为前剧里“金陵城最明亮的少年林殊”的映射,这个角色的神性显然不足。毕竟林殊是人,而梅长苏才是神。不过这个人物飞扬跳脱不受约束的个性还是很明显的,所以也算是和他面对大事沉着冷静的表现形成了一定的反差,让观众在这个人物身上看到了意外惊喜。至于在CP方面,《风起长林》和《琅琊榜》相比就太弱了,跟《琅琊榜》里围绕梅长苏展开的各种组合外,《风起长林》里能够让观众印象深刻的CP也就是萧平章和蒙浅雪,以及萧平旌和林奚这两组官配了,虽然两组CP代表了不同两代人的爱情观,但是对于观众而言还是缺少了一些意料之外的惊喜。

  除了主角外,两部剧的配角设计上也有比较大的差距。《琅琊榜》里的每个配角甚至反面角色都非常鲜明且饱满,相反《风起长林》就显得单薄了许多。比如蒙挚VS荀飞盏,同样是武艺高强忠诚可靠的大统领,但蒙挚就比荀飞盏多了几分搞笑呆萌;比如晏大夫VS黎堂主,同样是医术超群的老中医,晏大夫就比黎堂主多了几分固执古板;再比如谢侯爷VS荀首辅,同样是位高权重的外戚重臣,谢侯爷比荀首辅就多了几分阴沉狠辣。《风起长林》中很好的一点就是,剧中的反派的人设更加的丰满,不仅主角是在成长改变的,反派也有着自己的成长线,即使是有着雄厚根基的权臣谋士,也不再是单单为了展示人性的恶,而是为了展示人性的复杂。相比之下,《风起长林》其实更接近于权谋剧,而《琅琊榜》则更像是一部古言复仇爽剧。

  三、结构的规划

  以传统的三段式论断。两部剧的结构都可以用三段式来拆解,第一部分是故事的起因,也就是主角踏上成长之路的原力,通常被描述为一个稳定的状态以及这个状态被打破,主角由此出发。这部分两部剧的篇幅有很大差异,《琅琊榜》的第一部分是非常紧凑的,几乎只用一两集的篇幅就交代了全部的前情提要,重要人物相应登场。从梅长苏入金陵,到他对靖王说出“我想选你”这四个字,原本稳定的格局即被打破,剧情直接进入梅长苏环环相扣的多米诺骨牌式进阶打怪的第二部分,伴随着靖王加五珠、加七珠直到晋封太子,剧情在朝堂翻案后进入翻转,梅长苏拒绝拿回林殊身份却以林殊之志再回疆场最终求仁得仁。尽管我们没有等来梅长苏和靖王携手整治朝纲从此幸福生活每一天,但这样的留有遗憾的结局让观众产生了更多的欲求不满,直接催生了续集的诞生。相比之下《风起长林》的第一部分就铺垫得有些过于冗长,以萧平旌的视角来看,直到萧平章离世,原本有父兄庇荫的平静生活才算被打破,他才真正开始踏上成长的道路,而这部分几乎占到了全剧一半的篇幅,所以即便第二部分萧平旌遭遇了抗旨后父亲离世,长林被撤以及与林奚分离的种种磨难,但这个进阶升级的过程总显得不够尽兴精彩,直到最后勤王胜利剧情翻转,萧平旌决心辞去爵位和林奚归隐江湖,结局和《琅琊榜》相比更像一个HAPPY ENDING,但回味似乎不够绵长。

  再从矛盾的递进来看。两部剧都采用了双BOSS的设计,《琅琊榜》的前半部分,主要矛盾在谢侯爷为核心的太子党与以为得到了梅长苏的誉王党之间展开,最终以太子被废、谢侯爷家破人亡、梅岭一案掀开重要一环告一段落,下半部分的矛盾在以夏江为核心的陛下党和梅长苏与靖王联盟之间展开,最终梅岭冤案得到重审昭雪。从篇幅上来看,《风起长林》的设计和《琅琊榜》非常相似,前半部分,主要矛盾在濮阳缨和萧平章之间展开,最终萧平章被害、濮阳缨被杀,后半部分主要矛盾在萧元启和萧平旌之间展开,最终萧元启被杀、萧平旌远走江湖。尽管都是双BOSS的矛盾递进结构,但是《琅琊榜》的两组实则都是以梅长苏为核心在展开,其对抗背后都有梅岭冤案真相的层层展开相串联,显得更加缜密连贯;而《风起长林》的两组矛盾,不但对抗的双方核心主力都发生了变化,而且缺少一个核心的贯穿始终的矛盾支点,即便是濮阳缨和萧元启之间有些交集,但依然显得有些松散,故而整体的节拍就显得不如《琅琊榜》那么密集。

  四、情感的依托

  从情感的营造来说,《琅琊榜》的基调是友情,《风起长林》的基调是亲情。两种感情都比较容易引起观众的共情。友情以信任为基础,亲情则是以血缘为纽带,相比之下,友情的解读空间和延展性会更大。《琅琊榜》里梅长苏与靖王,与蔺晨,与蒙挚之间都有可以生死相托的友情,但每份友情的模式都不大一样,或隐忍或舒阔,或相爱或相杀,好像总有一款能击中人心,让人心生向往;《风起长林》里不论是萧庭生对萧平章,萧平章对萧平旌,还是太后对萧元时,莱阳太夫人对萧元启,中国式亲情都显得过于沉重,让人想要挣脱。所以即便在情感的浓度上,两部剧不相上下,但对于观众的吸引力天然就不一样。

  五、立意的升华

  单说《琅琊榜》或是《风起长林》,都是良心好剧。从创作手法来看,我更愿意说《风起长林》是《琅琊榜》的现实之作,其中很多的表达和呈现都更加的贴近现实,但是这种现实是建立在《琅琊榜》的基础上的,所以难免从自身的独立性和独特性来说,会显得有些不足。但是将两部剧对照来解读作者想要表达的价值观,还是有些意思。

  《琅琊榜》的价值观非常鲜明,邪不压正,就算是正义被打压,被踩在泥泞里,也终将开出花来。我不大喜欢把《琅琊榜》和当年同样火的《甄嬛传》联系在一起,虽说都是主角经历各种宫廷斗争最终走向高位的故事,但《琅琊榜》和《甄嬛传》在价值格局上天差地别。如果梅长苏仅仅是为了报私仇,那他可能真就是女版甄嬛,但《琅琊榜》的高明就在于这个故事并不仅仅是个人的胜利,而是作者心目中儒家式理想国的胜利,君为君,臣为臣,将为将,侠为侠,天下最终是天下人的天下。正因为三观极其正确,《琅琊榜》才从当年一部女频小说火出了圈,并以架空古装剧的身份被纳入了正剧范畴。

  而因为《琅琊榜》已经把家国天下的价值观表达到淋漓尽致,《风起长林》就不能只是重复了。其实在看《琅琊榜》的时候我就能感受到作者的挣扎。她内心对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但她毕竟是一个现代人,所以一味地强调忠孝仁义恐怕也不是她所能接受的。《琅琊榜》里其实就体现出了这种抗争,正如靖王对皇帝说“我一直以祁王兄为楷模,但我绝不会是第二个祁王兄”,言下之意就是我会做一个好人,但我也知道只有枪杆子里才能出政权。正义不是用来证明的,而是要靠实力说话。

  这种反抗精神被延续到了《风起长林》中,只是《风起长林》中抗争的对象从某一个人变成了某一种体制。如果说《琅琊榜》还在探讨为君者的榜样力量,那么《风起长林》就提出了一个更加深刻的问题,即如果君主英明是否就能确保基业长青?《风起长林》里的大梁国是中国古代典型的文官体制,讲求的是权力制衡。正如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当中所描述的,这样的朝廷既没有尚武之精神,也没有造福万民的宏愿,唯一期望的是在万民不贫不饥的状态下去维持社会的稳定和朝局的稳定。正因如此,《风起长林》用隐晦的方式告诉观众,如果萧平旌不放弃抗争远走江湖,那么长林军就会是下一个赤焰军。这种结局不全取决于皇帝个人的品行好恶,而是这种体制会源源不断地孕育出谢玉、夏江、荀首辅这样的官员,他们通过大量内耗去维系所谓内部的平衡,而这种平衡最终将在外部力量面前不堪一击。

  说《风起长林》是《琅琊榜》的镜像,其实除了上面说到的逃不脱的体制轮回之外,还因为站在人物个体的成长来看,作者也在通过《风起长林》向观众阐述另一种可能。比如同样是经历了童年变故的靖王和萧元启,一开始都选择了自我边缘化,但结局大不相同,是不是母亲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因素,很难下结论。再比如霓凰与林奚,同样是作者心中女性对待爱情观的典范,因为林奚始终将对人生观的坚守排在爱情之前,所以最终影响了萧平旌获得了圆满。再比如,《风起长林》虽然是《琅琊榜》的续集,说的是儿孙辈的故事,但从另一个角度似乎也能看到林燮、祁王、静妃这些老一辈的影子。正是这样许许多多的镜像映射藏在其中,增加了观众们许多寻找的乐趣。

  《风起长林》之后,梅长苏与萧梁的故事也算正式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