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王阳明?

  被誉为中国第二位圣人的王阳明说过:“不动于气,是至善。”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容易变成压力和情绪的俘虏。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更是困扰着很大一部分现代人。

  更让人痛心的是,很多被焦虑困扰的人不会纾解自己的情绪,时间长了,还会影响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学会调理自己的情绪,也是一种美德。

  定下心来,心越定,越不焦虑,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01

  定心不是压抑情绪

  人都是肉体凡胎,吃五谷,生百病,自然也会有七情六欲。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似乎成了一个难题。

  王阳明的弟子徐澄在南京做官的时候,忽然收到一封家书,原来是他的儿子病危了,徐澄接受不了这个打击,很快身体也垮了。

  王阳明劝慰他,现在正是磨炼心性的时候。这天下没有不疼孩子的父亲,儿子生病,自己也倍感担忧,这是人之常情。

  可是像你这样忧思过度,自己的事情也做不下去,家人反而还要担心你,又怎么能帮助到孩子呢?

  这话说得很有道理。过激的情绪如果不加控制,不但会伤害自己,而且会耽误大事,使眼前的困难变得更加复杂。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处理情绪呢?

  我一个朋友的孩子不小心碰倒了热水壶。那孩子只穿着纸尿裤,腿上立刻被烫得深红一片。孩子一声惨叫,接着鬼哭狼嚎。孩子爸慌忙抱起孩子,说话都不利索了。

  我朋友一边招呼孩子爸把孩子往浴室抱,一边赶紧打开花洒的冷水冲淋孩子的腿。等孩子稍微安静一点,她让老公把孩子放在浴盆里,让孩子的双腿泡在冷水中。这时他老公也冷静下来了,急忙把冰箱里的冰格连同冰块一起放入浴盆。

  半个多小时后,夫妻二人把孩子送到医院。医生看了看,说不大要紧,不用担心。听了这话,我朋友把孩子塞给老公,一屁股坐在门诊外的长椅上,泪如雨下。

  没错,人是有七情六欲。让人心定,不是说让人压抑情绪。

  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说过:未被表达的情绪并没有消失,而是被掩埋了。有朝一日,它会以更为丑恶的形式爆发出来。

  有了情绪,当然要表达,但是不要过度。就像这两口子,如果孩子被烫伤的当时,他们也跟着嚎啕大哭,而没有及时处理烫伤,那么等送到医院,可能就不是这个结果了。

  但是当他们克制情绪,冷静下来之后,就发现事情还有挽回的余地。然后,事情出现好转之后,就可以适当释放情绪了。

  这就是王阳明说的“事上磨”。平时说说是容易的,一遇到事情还要亲自磨炼才是。练得久了,就能遇事不慌,焦虑也就远去了。

  

  02

  尽了力,就不必太焦虑

  人生在世,终究没有谁是容易的。我们不但要和焦虑作斗争,还要想方设法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难题。

  很多时候,我们已经尽力去做了,还是忍不住焦虑着这么做的后果,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

  王阳明说:“若着了一分意思,即心体便有贻累,便有许多动气处。”如果把心思放在结果上,就会动气,动气则心不安,心不安就会更加焦虑。凡事只要尽力,就不必挂心。所谓尽人事,听天命,我们只要尽了力,对于结果就不要太焦虑了。

  我们该如何确保自己已经尽力了呢?这时,我们就需要寻找解决眼前困难的更好的方法,而不是一味担心结果如何。

  王阳明的弟子徐侃在花园中除草,一边拔草一边抱怨:“为什么好东西这么难长出来,坏东西却长得到处都是呢?”

  王阳明说:“花草没有好坏之分,如果你需要看花,那么就是花好草坏;需要看草,又会怀疑草好花坏了。何必烦恼呢?”徐侃不明白:“如此看来,草也是好的,难道我不能除草了吗?”

  王阳明解释道:“如果你喜欢看花,这些草妨碍了花朵的生长,自然要拔掉。我只是希望你不要一看到草,就担心它会淹没花朵,然后气不打一处来,焦急得把自己头上的毛都快揪光了。草该拔还是要拔出来的,只是不能带着怒气和怨气去拔。不急不躁,心平气和的去拔草,才是正解。”

  王阳明又宽慰道:“不仅拔草的时候没必要生气发愁,就是偶尔有几次忘记拔草,或者没有拔干净,也不需要太担心。”

  我们做事也是如此,不管最终结果怎样,尽力去做总是不会错的。如果我们把心思更多地放在过程上,我们会更轻松,焦虑也就远离了。

  

  如果你控制不了焦虑,那么焦虑就会控制你。心越定,事越成。

  如果你一直在努力,那又何必焦虑?

  来日方长,前路必有辉煌。纵然一生平淡,只要心安,那亦是不凡。我们的人生不是百米赛,而是马拉松。我们要相信来日方长,有的是机会,有的是希望。

  同意的点个【喜欢】和【关注】,转发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