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斯资讯|全球电影新风向:印度电影格局大变,宝莱坞何去何从

  这两年,印度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销量和成就越来越高。去年的神片《RRR》,不仅斩获了1亿美元的海外票房,同时还入围了奥斯卡。与此同时,网飞等北美流媒体平台也开始越来越关注对印度市场的开发。

  电影《RRR》在很多中国观众的印象中,印度电影很有可能还停留在《三傻大闹宝莱坞》或者《摔跤吧,爸爸》这类较为经典的宝莱坞电影时代,估计会认为那是一个电影事业正在发展的新兴之地。

  但事实上,印度电影一直都在“闷声发大财”,已经拥有了很多让世界观众未曾想象到的惊人成就。

  2016年,印度电影观影人次达到了30亿,是中国观影人次(14亿)数量的两倍多。

  从2014年开始,印度电影年产量就超过了2000部,高居世界第一。

  如今无论是在市场规模、影片数量与质量、影片出海成绩等方面,印度电影都俨然具备了成为一方霸主的底气与资历。

  宝莱坞不代表印度电影。宝莱坞其实是印度的一家影视制作公司、影视制作基地,长久以来,我们都习惯将宝莱坞等同于印度电影,这只是国外观众对印度电影的一种误解。国内的翻译总会习惯性地选择在一些印度电影的片名中加上“宝莱坞”,像《三傻大闹宝莱坞》《宝莱坞生死恋》《宝莱坞机器人之恋》等,实际上这些电影有很多并不是宝莱坞制作的,这一类的翻译进一步地误导了观众。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特殊的文化状态令当地拥有多个电影中心。除了以印地语为主要语言的北部宝莱坞之外,分别还有印度南部的托莱坞、考莱坞、桑达坞等四大电影中心,形成了多中心、多语种的电影产业形态,使印度的整体电影行业生态比较错综复杂。

  宝莱坞电影的特点是独有风味的舞蹈、歌曲和浪漫剧情,但千篇一律的重复难免让人乏味。而且家大业大的宝莱坞在这两年因疫情遭受的冲击相对更大,所以印度电影正在慢慢地进行着一场产业、资金与人才的南移。

  近年来,南印度的电影产业开始涌现出各种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佳作。一些印度导演开始关注现实主义、社会问题和人际关系等主题,创作出具有深度和内涵的电影作品,这些作品更加接近国际观众的口味,与传统的宝莱坞电影有所不同。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好莱坞电影在印度市场的影响力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好莱坞电影在印度上映,并取得了商业成功,使印度影视行业开始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同时,在印度影视业内部,一些新兴的制作公司正逐渐崛起,他们以创新剧本、高质量的制作和技术手段生产精品,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因为土地价格上涨,中美等国都陷入了不得不缩减电影城规模的窘境时,印度仍然能够依靠廉价土地建造电影城的巨大红利。

  刷新印度票房的史诗巨作《巴霍巴利王》在进行拍摄时,剧组就“壕无人性”的在拉莫及影城1:1复刻了两座拍摄用的王宫。为整部影片专门制作设计的服装、道具和武器高达1000多件,完全足够一座博物馆的展览量。本片中大量的战争场面也都是实拍完成的,很多大战争场面拍摄上百天,动用的群众演员也是动辄多达上千人。

  随着互联网和流媒体服务的普及,印度观众有更多的选择权,可以观看全球各地、各种类型的影视作品。这使得宝莱坞并不再是当地观众唯一的选择,这一现象也进一步促使印度影视行业的多样化,以适应口味越来越挑剔的观众。

  值得注意的是,当女性主义议题逐渐成为全世界的焦点后后,南印度的表现暂时不如宝莱坞积极。宝莱坞适时的把握住了这一风潮,拍摄了大量反思印度女性生存处境的电影,比如《摔跤吧,爸爸》《耳光》《厕所英雄》《印度合伙人》等佳作,都在印度乃至东亚地区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电影《摔跤吧爸爸》与之相比,南印度制片公司在女性议题上的表态则相对较少,考虑到托莱坞与网飞的合作正在越来越密切,或许未来,宝莱坞在印度电影市场的地位将迎来进一步考验。女性主义议题也将成为托莱坞进一步挑战宝莱坞在印度电影市场龙头老大地位的下一个突破口。

  厦门亿斯光年影业苗兰草认为,印度影视行业的重新洗牌正是由于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国际市场的影响以及媒体平台的发展所驱动的。这种变更使得印度电影产业更加丰富多元,并有望进一步突破传统的宝莱坞模式,创作出更多受到国际认可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