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讲堂︱未成年人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小知识

  1

   偷看孩子日记——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

  2

  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当——父母因外出务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

  3

  棍棒教育——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4

  辍学——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5

  老师上课时吞云吐雾——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吸烟、饮酒。

  6

  补课——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

  7

  威逼利诱未成年人上街乞讨——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或者组织未成年人进行有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等活动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8

  黄赌毒产品——禁止任何组织、个人制作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赌博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以及网络信息等。

  9

  未成年人优先——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10

  不宜出入场所——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一、战胜不良诱惑:

  青少年要善于鉴别身边的不良诱惑,鼓起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并学会用科学的态度、正确的方法摆脱它们的干扰,避免其对自己的危害。

  二、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依法进行自我保护:

  1、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①未成年人应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觉抵制社会不良影响,自觉与社会各方面的保护相配合,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保护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②面对不良的社会风气和不良的行为习惯,作为未成年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注意培养自己对真与假,是与非,美与丑的分析和辨别能力;其次要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积极参加种种有益的集体活动,自觉把自己置于正面教育的氛围中,不进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不乱交朋友。

  2、依法进行自我保护。

  ①在面临险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冷静、沉着、机智,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方法,以保护生命为第一原则。

  ②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面对不法侵害,忍让和报复这两个极端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可以直接与侵权者进行交涉,也可以向有关管理部门控告,还可以诉诸法律,也就是打官司。

  ③未成年人在进行自我保护的时候,不得以自我保护为借口,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以及其他公民合法的权利和自由。

  3、面对党和国家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的良好条件,未成年人应该怎么做?

  ①珍爱生命,热爱生命,珍重生命。

  ②树立崇高理想积极承担责任。

  ③自觉珍惜各项权利,履行各项义务。

  ④学会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⑤培养高雅情趣,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