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韩港澳台新也受到儒家影响,但却并不影响它们是发达地区?

  很多人把中华乃至整个东亚近代的落后,以及东亚几千年没有诞生出现代科学的原因归咎于儒家思想对于人文思想的禁锢。我并不想反驳这一点,我也颇为赞同,并不想为儒家洗地。但为何如今仍然身处儒家文化圈的日韩港澳台新等地区进入当代后,却并没有因此而不发达?“儒家导致欠发达”这个观点是否在逻辑上犯了错误?或者说这个观点不够完整?希望大家踊跃讨论补充发言。

  儒家的重要性本身是被高估的。

  改开以后,有一些儒家学者,不断呼吁自身学说的重要性,为引起重视,大幅夸大了儒家在历史中的真实作用。随着政治风向变化,马哲在市场化经济浪潮中越来越难以自圆其说,执政党派急需找到“思想认同”,于是乎呢,转而尊奉起传统文化——51节假期缩短了,清明节加了3天假。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原本继承的是五四运动的路数,以马哲为基础,对民族进行全面的改造与重塑。

  劳动节不提了,传统节日的分量上升。孔子学院兴起。叠加了全面增强民族自信的BUFF。孔夫子重新成了圣人。

  儒家与中国乃至东亚近代的落后无关。当年识字的人都没几个。不识字怎么发生作用呢?

  逻辑学,哲学之骨,伦理学,哲学之肉——孔子的学说,价值不亚于基督教的圣经。春秋无义战,一片乱杀的年代,提出了一套简易可行的道德体系框架。其中有很多弊端,可,有,比没有好。“君子”应该是怎么样的,给出了标准,便于了传播。

  这玩意儿就像公司的员工手册,决定了就是对的。东一嘴西一嘴,记都记不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简单明确可操作。

  可,“伦理体系”,不是随便构建的,难度不亚于城市规划,人性底层规律洞察不够准确,分分钟各种禁锢、坍塌——只能结合实践来修正。

  中国逻辑学不行。

  法规,推行下去,底下的人给玩出各种花来。不基于实践反复修改哪儿行!

  所谓独尊儒家,统治阶级缺少“进化”的意识,没想过还需要“不断推动创新、与命运赛跑”,最高目标即太平,天下太平了,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所以什么法家墨家都不需要,老百姓学会感恩知足、懂得服从即可。

  “孝顺”是最基本的服从性训练。除了服从性训练,还要什么训练?古西方各种思想流派并存,基督教也阻碍过科技发展,最终主动退出世俗。而儒家大放异彩,是满清时期,唐朝对佛道儒三家都较为注重,道家师法自然的影响其实更大。任何古老学说,诞生都有道理,独尊,这就麻烦了。我国唐朝的风气,颇为类似美国,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程度令人惊叹。

  可唐的结局不好。

  宋,在乎“江山的稳定”,想要把纷繁复杂的人性固定住。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兴起。作为一门学说,兴起也就兴起了。

  统治者从中看到了别的。

  满清更麻烦了,他是异族。少数民族统治多数民族。必须留辫子,是满清对汉族实施的“服从性训练”。看似很小的一个举措,拒绝留辫子的,杀——驯服只有一次和无数次。

  很多当代儒家学者声嘶力竭的替孔子辩护,“孔子不是那么说的,孔子被误解了。”改开后一直在呼吁。

  直到最近数年,才有了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理论,“是外国人和公知在诋毁儒家,目的是摧毁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把儒家玩坏的是满清好吗?结合各种道德牌坊和宗族祠堂,一套“社会性PUA/服从性训练”的教材。

  晚辈要服从长辈。

  女人要服从男人。

  学生要服从老师。

  百姓要服从官府。

  臣子要服从君王。

  ——所有弱势阶级,都要无条件服从强势阶级。

  ——一切真善美,都被绑架了。

  什么弟子规?弟子规写的不就是这玩意儿吗?连民国政府都不稀得这玩意儿。

  满清,是有机会追赶工业革命的,却将之斥为“奇巧淫技”。满清要的是他的统治稳定,“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没有形成历史教训。洋务运动,满清不是没有推动,可,社会上反对的声音太大了。引入洋人的机器,会导致大量本土从业人士失业破产、继而使得社会动荡,当时清政府夜郎自大,自诩“武功第一”,要不然慈禧太后向全世界宣战?在这样的信息茧房,清政府很自然的觉得,“用洋人的机器织布,固然效率提升了,可老百姓没事干了。老百姓没事干不得造反吗?这洋人,嘛都不懂!”一个个明君贤臣在自己的一套逻辑经验主义思维中,等着看洋人自我毁灭。

  哪想到洋人如此不讲武德?!不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产能没准还真要过剩了。

  满清没有上帝之眼,没有看到奇巧淫技在军事上的用途。

  而且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满人推崇武功,康熙那会儿与罗刹国开战还不虚呢。儒家,给汉人学的。旗人谁学这个?他在汉族推这个,而蒙八旗,满清重要的兵源地,推了吗?满人对自身的“军事实力”特别自信。

  “奇巧淫技”在西方的普及与推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只不过,当西方不断进化,满清还沉迷于“马背上的天下”。

  波兰,二战前夜,号称军事强国。骑兵多了去了。坦克在一战就出现了,威力没那么惊人——直到德国闪电战席卷欧陆之前,苏联也没想过,集中配备坦克,威力如此大。

  满清错过工业革命,“没那么不可思议”。洋务运动失败原因很多。我国有了这样的历史教训,就算承受一定的社会动荡,产业升级是必须的。教训太深刻了。满清没经历过。

  胜败乃兵家常事,可悄然间,一次战争失败,你就翻不了身了。想改革也没戏了。

  近代百年的屈辱,不是一本书导致的。

  没有任何一本书能救世界,也没有任何一本书能毁灭世界。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红宝书》也不行。

  《红宝书》的历史却说明了什么呢?至少文革期间,我国的民智基础,确实有一点点问题。

  “半本论语治天下”是清北传出来的吧?清北传出这种理论真是疯了。

  孔子以及假托孔子之名的思想体系,属于“伦理学”范畴。每一代都有自己的伦理学,等着下一代用逻辑学结合切身体会来修复——两者的关系等于地质学、物理学和工程学。

  由于种种原因,儒家的爱好者们,为了被重视、乃至被唯一重视,浮夸了儒家对中华民族历史的影响,中国自古,江湖流行的是一套“情商政治学”。多少年过去了,坊间仍然流传着“要做事,先做人”,“做事不如做人”。

  情商的江湖地位无法撼动。

  那可怜的陈景润们,懂什么情商?

  情商哲学对古中国的影响,倒是挺大的。情商是儒家的专长吗?佛道儒三家,哪一家都不擅长这个。

  强如毛先生,当年发现不对劲啊,任何政策推进下去必然变味——根源在哪儿呢?亩产十万斤,谁信?他没有办法。

  “青年是可爱的。青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文化大革命,民族的浩劫。

  却也不能单一来看。

  印度乡村,流行古老的宗族制度。长老们有权“荣耀谋杀”,合法的杀掉反叛的青年。而绝大多数老年人,都会形成惯性,继而抗拒进步。

  如果一个社会的伦理体系,允许长辈无限度的压制晚辈,活力就会失去。不管印度还是日本。

  这是用逻辑学结合实践推导出的极简伦理学——老中青三代人的关系必须对等,老年人独大,则失去现在与未来,中年人独大,则丢掉过去和未来,年轻人独大,则未来,即无过去也无现在,等于断线的风筝。

  典型案例,即王朔们的“我是流氓我怕谁”。

  现在价值观(伦理学、哲学之肉),先查禁锢,再查崩塌。

  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有些人羡慕日韩的“尊长制度”:韩国足球队长辈打晚辈合情合理,晚辈不敢反抗,日本也是如此的,中国年轻人不孝顺——日本的“下克上”你忘了?绝对权力必须对应绝对责任。日本早先的思想,“家长”确实是妻子儿女都要绝对尊重的,但当家长出了问题,妻儿能要求他“切腹”。

  韩国不用考虑——好吧好吧,从学术严谨的角度,也有必要考虑韩国的所谓儒家实践。

  儒家的拥磊或者反对者,都要首先明确一点:

  这门学问,最吸引人的,是不是“男尊女卑以及长幼尊卑。”

  独尊儒家导致泱泱大国,被日本逆袭。日本虽然也引入理学,却对冲了“下克上”。

  存在结构性坍塌的危险,这门“人性建筑学”还能推广?有女德无男德,就导致古中国阴盛阳衰。《红楼梦》中,中年男性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还要干什么?没事干。喝花酒、瞎玩儿。主持内务的都是女人。

  有这么简单吗?就这么简单。

  长幼尊卑制度,不但会压制社会的“活力”,更会使得中老年阶层蜕化。越老越糊涂。

  儒家固然对中日韩都有不小的影响,具体实践却截然不同。

  ——每当听到身边有人推崇日本的所谓教育制度或者尊卑礼教,都会提醒他们:日本允许下克上。

  中国固然复兴了孔子学院,作为传统文化的标志,但只要有人公开组织“跪谢师恩、亲恩”或者女德培训,舆论和政府都是会查处的。

  做管理的还能不知道什么是服从性训练?可,中国和印度不同。印度的生存,没有危机,慢悠悠的不着急。基础的亲子关系男女关系,在所谓自由民主的表象下,含糊得很,印度不着急。

  中国呢?中国不前进,就得死!无限度的对下一代做服从性训练,这是什么世人不了解的高招吗?从跪谢天地君亲师开始,一层层跪习惯了的人,他跪个洋大人很难受?

  藏在上帝的旗号下,孔子的旗号下,不管藏在哪儿,尼采通读百家,得出结论:

  “一切都是权力意志。”

  而“我是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