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电影》| 第十二期“台港电影”栏目概要

  栏目概要

  作者:李文宁等

  责任编辑:林锦爔

  版权:《当代电影》杂志社

  来源:《当代电影》2016年第12期

  觉醒与决绝

  ——台湾新生代女导演王毓雅作品分析

  文 李文宁

  提要:台湾新生代女性导演王毓雅在坚持创作台湾本土特色商业电影的同时,以自身风格化的影像语言特质和其中蕴含独特的女性视角及自我价值剖析,展现了当下台湾电影人对于当代女性命运、女性意识觉醒以及觉醒之后痛苦迷茫的自省与反思,彰显了导演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和叙事模式,有效实现了女性意识与商业元素的融合与突破。

  关键词:女性意识 另类情感 价值主体

  详见《当代电影》2016年第12期第86页

  文章片段

  千百年来,在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传统中,男性大多作为“看”的欲望主体,而“被看”的欲望客体往往对应于女性,台湾电影也不例外。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和社会体制内化于台湾电影中,男性往往具备“家国大义”等阳刚美德,女性则往往是男性英雄的附属品、调料和花瓶,她们在影片中的唯一使命便是通过被男性英雄“拯救”,从而彰显男性英雄的“高尚情怀”,使其更加具备崇高精神和完美人格,最终实现男性英雄审美理想的高扬。

  在男权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中,女性形象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她们要以令人惊艳的外表、性感的身材、温柔的呢喃成为男性观众“视觉消费”的对象。在琼瑶式的爱情片、吴宇森式的枪战片和成龙式的武打杂耍片里,这种关于女性角色的塑造和女性形象的价值观俯拾皆是,当女性形象被模式化和道具化,她们几乎都是面容姣好、心地善良、生活优越,无需面对命运无常的各种牵绊,她们沉湎于花前月下,脱离现实生活而丝毫不能走进观者的精神世界,更无法与其形成情感共鸣。

  新生代女性导演的写实主义和影像美学

  ——论陈芯宜的艺术手法和创作特征

  文 鲍雪

  提要:本文以陈芯宜导演的《终身大事》和《流浪神狗人》两部电影剧情片为素材,从人物塑造、镜头构图和蒙太奇手法三个方面入手,详细分析了她作为台湾新生代女性导演的个人风格和创作巧思,以及她在这两部作品中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和艺术追求。

  关键词:陈芯宜 女性主义 镜头构图 蒙太奇

  详见《当代电影》2016年第12期第90页

  文章片段

  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台湾本土电影人的坚持和努力使台湾电影成为华语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1957年台湾历史上第一位女导演陈文敏的作品入围第一届台语片“金马奖”影展,女性导演开始为台湾电影注入新的活力。早期的女导演因政治戒严和政策限制,涉猎的题材以政治宣传片、爱情文艺片和家庭伦理片为主,意识表达也相对受限。自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诸多女导演受到台湾“新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开始以女性视角审视社会现实,表达出相对独立的主体意识。这一时期涌现出多位代表人物有黄玉珊、王小棣、张艾嘉等,她们的作品在性别议题、社会问题和个体意识觉醒等方面尝试了全新的艺术探索,被业内称之为台湾中生代女性导演。自2000年起,出生于七八十年代的新生代女性导演逐步参与电影执导和创作,呈现出个人背景化、作品类型多样化和职业历程持久化等点,成为台湾当代电影复苏期的重要参与者。相比前辈女导演,她们的作品更加脱离政治和政策的限制,尤其是剧情片,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彰显出更为个人化的表达风格和美学特质。

  叙事·影像·文化

  ——周美玲导演电影的艺术特色研究

  文 郄程

  提要:周美玲导演的电影从“边陲”出发,质疑性与权力格局中的主流,其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本文从别样塑造两性形象的叙事特点、由浓艳的色彩和丰富的意象符号组成的影像特色、台湾传统美学影响下的文化特色等方面,对周美玲导演电影的艺术特色进行解读。导演通过对“边陲”文化、人群不再被视为游离于主流固定形式之外的边缘现象的思考,使观众对“边陲”人群有了更多的认同感,映射出复杂的人生哲学,尽显写实精神之美。

  关键词:周美玲 “边陲” 美学追求 哲学命题

  详见《当代电影》2016年第12期第93页

  文章片段

  周美玲在积极书写女性形象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对男性进行了缺失或贬抑的处理,以辅助其对既有的传统女性形象进行颠覆性刻画。《艳光四射歌舞团》中,相较于蔷薇的痴情,男主角阿阳不愿与蔷薇长相厮守而与别的女性暧昧,这实际上是一种对爱情的背叛。《刺青》中,阿东为使自己看起来更有气势而让竹子为他刺青,这种行为暴露了他内心的怯懦与幼稚。《漂浪青春》中竹蒿的哥哥在表演布袋戏方面天资平庸,无法吸引到观众,反而把怒气发泄到竹蒿身上,不仅如此,他还囿于男性对女性的传统偏见极力反对妹妹进入戏班。《花漾》中,既有逢场作戏的海爷和李二少,也有懦弱的琴师。这种对男性及其地位和作用的质疑,显然与作品中对女性的积极书写形成了鲜明对照,更加凸显了周美玲作品中所蕴藏的女性主义意味。

  周美玲的电影充满了静默观察式的美学意味,注重的是情境氛围的营造。美学学者约翰·道格拉斯认为:“营造氛围的有效手段就是灵活运用基本的构图元素:线条、主色调和图案。”的确,不同的画面给人不同的美感。色彩鲜明,让人感到明亮与宏大;色彩阴暗,则尽显低沉意蕴。鲁道夫·阿恩海姆曾意味深长地写下:“说到表情作用,色彩却又胜过形状一筹,那落日的余晖以及地中海碧蓝色彩所传达的表情,恐怕任何确定的形状也望尘莫及。”色彩是语言,色彩也是力量,是具有感情因素的造型元素、渲染情绪的有力手段。三种色彩浓艳交织,绘制出周美玲电影独有的美学图景。

  反艺术化制作·杂耍叙事·KUSO精神

  ——论陈映蓉的导演风格

  文 刘琨

  提要:陈映蓉被台湾媒体、学界称为第一位“七年级生导演”。她的作品带有“七年级生”导演群体普遍的反“新电影”与“新新电影”的作者化、艺术至上的商业化倾向,注重观众反应,崇尚类型化制作,擅用明星,题材紧跟社会流行风尚,影像柔美。与此同时,作为女版周星驰,陈映蓉的作品具有强烈的KUSO精神,热衷恶搞、颠覆传统与改变。另外,这位女导演的作品还普遍关注性别议题,喜欢展示男性身体,叙事亦较情绪化。

  关键词:陈映蓉 反艺术 杂耍叙事 KUSO

  详见《当代电影》2016年第12期第98页

  文章片段

  众所周知,80年代的“新电影”和90年代的“新新电影”,让台湾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侯孝贤、杨德昌、李安、蔡明亮、张作骥等导演的作品不仅捧回了大奖,成就了台湾电影的艺术高度,他们所坚守的作者电影路线也成为了很长一段时间内台湾电影人的创作圣经。受此影响,新世纪之前的台湾电影普遍弥漫着一股精英主义的味道,历史创伤、国族认同、殖民记忆、社会沉珂与沉静、舒缓、粗粝的影像一起构筑起一座台湾电影的围墙。创作者走不出来,观众也走不进去,进而使本土电影日渐失掉市场。新世纪前后,本土影片产量曾低至个位数,市场占有率低到只有0.2%。2001年仅有十部台片在院线上映,并没有一部台北票房过100万元新台币的,2002年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更是濒临绝境。面对此景,唯有走出藩篱、打破艺术至上的趣味、尊重观众才能挽救市场,而陈映蓉正是其中一员。她的电影借助世俗性的故事选择、类型化的套路结构、柔美华丽的视觉影像以及对明星的使用,体现出鲜明的反艺术化的商业追求。

  “新电影”个人化的童年记忆以及“新新电影”边缘化的生存体验,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有一份难以代入的陌生感。而陈映蓉的电影在题材选择上则要接地气得多。她的第一部作品主线讲述了两个男性的爱情故事,复线穿插小宇、CC、ALAN 等其他男同志的爱情与生活,全片无女性形象,塑造了一个同志王国。据统计,同性恋者在台湾人口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同时,台湾社会对同性恋持包容和开放的姿态。在《十七岁的天空》之前,台湾同性题材的影视作品就已经打下了良好的观众基础。从80年代虞戡平改编白先勇的《孽子》,到90年代李安享誉世界的温馨同性题材影片《喜宴》,再到蔡明亮的“同性三部曲”《青少年哪吒》《爱情万岁》《河流》,再到易智言、徐立功、林正盛、张艾嘉、陈国富等导演拍摄的诸多影片,同性恋题材电影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已经成为台湾电影中的重要题材。

  2016 年台湾电影市场暑期档观察

  文 张燕

  提要:2016年台湾电影市场暑期档,华语电影共上映了20多部,但整体市场竞争力偏弱,仅有三部电影票房达到五六千万元新台币以上;同期上映的外国电影70部左右,好莱坞电影主导市场优势明显。黑色幽默奇幻悬疑惊悚片《楼下的房客》是本年度最具类型探索意识和大制作商业品质的台湾电影。台湾电影票房不透明现象长期存在,尽管“电影法”规定实行台湾影院电脑售票系统的期限已到以及技术、经费上都不存在问题,但因为台湾中南部“点数”影院既得利益方的反对等原因,台湾电影票房透明化仍难以实现。

  关键词:台湾电影 暑期档 票房不透明 “点数”影院

  详见《当代电影》2016年第12期第102页

  文章片段

  2016年台湾电影从年初春节档开局至今,尽管青春片、喜剧片、爱情片、惊悚片等创作类型比较多元,《六弄咖啡馆》《楼下的房客》等电影也有良好口碑,但从市场表现来说,整体上处于相对低迷的状态,迄今本年度最卖座的本土电影《大尾鲈鳗2》,其票房仅勉强超过1.4亿元新台币。相对于2008年《海角七号》(5.3亿元新台币)、2010年《艋舺》(2.6亿元新台币)、2011年《赛德克·巴莱》(上、下集,累积票房8.3亿元新台币)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4.15亿元新台币)、2012年《阵头》(3.17亿元新台币)、2013年《大尾鲈鳗》(4.13亿元新台币)、2014年《KANO》(3.4亿元新台币)、2015年《我的少女时代》(4 亿多元新台币)等“后海角时期”每年度台湾最卖座电影来说,这个数字实在是差强人意。

  就2016年台湾电影市场暑期档而言,华语电影上映数量较往年偏少。据台北市影片商业同业公会的资料不完全统计,今年7月1日—8月31日台湾暑期档上映的华语电影总共24部左右(包括一家或少数几家影院上映的艺术电影),其中台湾电影9部、香港电影8部、大陆电影7部。相对于好莱坞电影领跑市场的强劲势头,台湾本土电影尽管偶有亮点,但整体市场表现不甚理想。

  编辑:孙丹妮

  

  更多精彩内容等您共享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请点击图中二维码

  d

  d

  d

  y

  z

  z公众号

  投稿信箱:dddyzztg@163.com

  发行部电话:010-82296104/82296101

  编辑部电话:010-82296106/6102/6103

  官方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686032783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ontemporarycinema/home?topnav=1&wvr=6

  微信号:dddy1984

  若需深入交流,可添加我们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