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的作文素材精选(九篇)

  第1篇:关于道德的作文素材范文

  关键词: 树德育人 小语教学 价值取向

  1.小语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如今,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呈现下滑趋势,是因为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于孩子百般溺爱,非常不利于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学生在小学时期接受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在他们未来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而小学语文教育在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势在必行。

  小学语文教学价值建构“立德树人”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实践。道德总是内嵌于教育本身,正如《说文解字》中对“教”和“育”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可见,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建立在道德这一核心构成上的,道德教育应该是贯穿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的,它内嵌于教育的每一个生发过程。然而,随着教育现象的日趋增多,教育内容的冗赘和教育功效的各种附加,道德教育逐渐从教育过程中剥离开来,最后及至需要专门进行道德教育这一特殊的教学活动,道德与知识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界限越来越严格,道德的依附力和渗透力也越来越弱。

  2.“文以载道,道法自然”

  那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笔者认为,应合理利用教材的文本功能,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素材,让语文课成为学校品德教育的主阵地。

  2.1 深入分析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从语文教材内容看,课文选取了许多文质兼美的作品,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愿望和热情。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这个优势,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帮助学生透过字词句篇的语文形式,把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收到“熏陶渐染,潜移默化”之效果。

  2.1.1 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爱国、爱民的英雄人物形象,有许多革命先烈、革命领袖人物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动人故事,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诗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们,如《狼牙山五壮士》、《丰碑》、《吃水不忘挖井人》等。这些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语文教材中还有许多描写祖国山水、名胜古迹的文章,这些优美动人的语言似甘醇的美酒沁人心脾。如“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桂林山水》;美不胜收的《西湖》,这些文章中的德育因素可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其爱国热情。

  2.1.2 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素材

  如《夕阳真美》、《我和祖父的园子》等课文,就是让学生感受平凡生活中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的好文章。《花瓣飘香》、《诚实与信任》等课文则是教育学生学会体谅,和谐互爱;还如《明日歌》一文,是让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学会珍惜时间,科学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

  2.1.3 环保教育素材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环保题材的课文,如:《海底世界》、古诗《村居》、《黄山奇石》等,这些课文不但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更使学生产生护美的欲望。知道了人与自然之间应该建立起相互协调、和谐相处的关系。

  当然,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远不止这几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发现,让更多德育因素自觉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接受消化于无形。

  2.2合理利用素材,丰富渗透德育教育的形式。

  2.2.1 情境再现法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创设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体验,并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陶冶情操。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认识水平创设情境,如《小鹰学飞》一课,通过童话形式写了小鹰在老鹰的帮助下学习飞行。学习时,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互动活动,不但使学生走近了小鹰,和它一起学飞行,而且创造了老鹰鼓励小鹰坚持不放弃的情景,使学生不仅熟悉了故事,而且更真切体会到应该学习小鹰持之以恒的精神,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海无涯的道理。

  2.2.2 “读”辟蹊径法

  课文的写作意图,常常贯穿于课文的字里行间,有显而易见的,也有含蓄在内的。教师如果能进行人情入境的朗读指导,学生就能“悟”出“道”来,从而产生感情共鸣,受到教育。如人教版的《去年的树》一课,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信守诺言,珍惜友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通过指导读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用多次换角色的方法朗读,让学生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这样,学生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在反复朗读中一步一步地深化情感。

  2.2.3 文眼教学法

  抓住重点词句和重点语段,体会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东方之珠》中,文眼就是“珠”,课文最后一句也点明了“珠”这个字的含义:“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这颗明珠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说香港是“明珠”呢?文章前后就由这一“文眼”连接,以总分总的文章结构,从浅水湾、海洋公园和铜锣湾三个方面介绍了香港的璀璨风光。因此,在教学时候,可以从课题入手,紧扣文眼,回环式体现文章主旨,明确香港美称的由来。当学生充分体会到香港真是一颗“明珠”时,情绪是激昂的,心中已积蓄了丰富的情感冲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及对思想的挖掘用朗读形式表达出来。

  2.2.4 活动实践法

  开展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比如重阳节让学生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孩子们回去多关心老人,多为老人做点事;到了学雷锋活动月,让学生知道“长者先,幼者后”,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应该礼让年长者,在公共汽车上,自觉把座位让给老人;到母亲节、父亲节和感恩节,使得学生由“父母呼、应勿缓”的句子懂得如何尊敬长辈,体会“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听当执”这让父母感动不已的孝行。

  总之,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探索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优势,努力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积极认真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自觉践行立德树人的要求。

  参考文献:

  第2篇:关于道德的作文素材范文

  英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去,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好效果,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

  英语教学;德育教育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德育教育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十几岁的中专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展成型的阶段。英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去,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好效果,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贯穿于各科教学过程的始终。因此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发挥英语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使英语教学和思想道德教育在课堂中紧密结合起来。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不仅要求教师重视课文,不脱离课文,而且要求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遵循英语教学原则,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英语教材中的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家庭、健康、教育、文化、地球等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英语教师可以在英语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展开联想,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熏陶。

  同时,在课堂中让学生学习一些积极向上的名言和谚语,也是课堂德育教育的好方法。因为蕴涵德育因素的英语谚语十分丰富,教师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谚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除了谚语,英语教材中还有各种场合的礼貌用语,也具有情感的感染作用、启迪人和教育人的作用,以及人际关系的指导作用。通过语言美的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

  在课堂上,教师还可采用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利用色彩鲜艳的图片、经典的英文歌曲、妙趣横生的影视片段等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如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故宫、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等图片、影像资料时,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的决心;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这些都是教师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英语课堂上有效融入德育教育的方式。

  二、挖掘英语学科“内在”德育因素

  1、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列宁曾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英语教师主要任务之一,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利用教材中的诸多思想教育素材,引导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继承优良传统,增强民族意识,振奋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尊严,要求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和腾飞而刻苦学习英语。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大讲空洞的道理或说教。在我们现行的教材中,就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所以,教师要做“有心人”,认真分析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因势利导,巧妙的渗透爱国情结。

  2、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创造德育教育的外部环境

  英语课外活动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创造英语学习的环境,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除此之外,生动活泼的英语课外活动还可以让学生的品性与素质得到培养和锻炼。

  三、透德育教育是深化中专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呼唤

  英语教学究其实质,不仅是接受英语语言知识输入的过程,而且也是接受外来文化和重构民族文化的过程。遗憾的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中专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十分薄弱。在传统外语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以及现行外语教学评价制度影响下,就连不少外语教育工作者也自觉和不自觉地认为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技能,使学生从字面上理解教学材料,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语言点,以便通过各级各类教学评价考试。英语所具有的文化载体功能和德育教育功能却未受到应有重视.甚至被忽略而导致学生只关注与考试有关的英语知识学习,忽视德育素养的汲取,知识结构失衡,情感、志趣狭隘,急功近利;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德育关怀精神等不良后果。或因缺乏引导,学生对西方文化缺乏理性判断和把握,盲目吸收西方文化,导致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抵触,民族感情淡漠,甚至崇洋。因此,渗透德育素质教育是拓宽中专英语教学改革视野、丰富教学改革内涵的当务之急。

  四、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与自身德育素质

  第3篇:关于道德的作文素材范文

  1.《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1-5》中的情感教育素材。教材是实施课程教育的必备载体和工具,在英语语言教学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情感道德教育,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并结合教材内容所涉及到的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人文、礼仪及风土人情所表达的情感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美、关爱)、社会文化(问候、告别、庆贺、就餐、看病)等等语言功能项目,在知识传输过程中重视情感态度的培养及道德教育。教材为这些目标的实施都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素材。参见表1:《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1-5》

  2.在教学活动中,巧妙而有效地渗透,进行德育教育。新课程标准的三维教学观,具体到英语学科就是要整合发展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素养。其实,教材文章的选取不仅要注重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情感态度、道德培养也要有所侧重。那么我们英语教师在备教材时,就应该不只是停留在语言知识的表面,而应该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巧妙而有效地进行课堂德育渗透。总之,只要认真思考和钻研教材,几乎每篇文章都能挖掘出更好的德育教育主题。

  当讲到FilmsandTVPrograms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根据READING收集张艺谋所拍的重要电影,同时列出卖座率高及获奖影片;收集李安所拍的重要电影;同时收集STEVENSPIELBERG所拍的重要电影,同时列出卖座率高及获奖影片;结合中国电影华表奖和好莱坞奖,列出三人得奖情况,进而从东西方比较的角度理解文化差异,同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岂不是很好的德育教育吗?

  当讲到OurBodyandHealthyHabits时,可以让学生调查周围同学的饮食结构,同时反思自己的饮食是否合理,尤其是以“洋快餐”PK“民族小吃”为主题进行一次英语辩论赛。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但了解了我们本土的饮食文化,也受到了热爱民族文化的品德教育。

  在教学BodyLanguageandNon-verbalCommunication时,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的丰富资源,利用POWERPOINT课件、图片及视频,首先给学生介绍西方国家的习得的“身势语”,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关于不同文化中“身势语”的情况。其听力部分介绍到美国家庭做客的礼仪问题。我们可以挖掘其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的部分具体体现。

  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必修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5MODULE5

  教学对象:高二(19)班、(20)班

  教学目标:语言知识目标:词汇;复习状语从句;话题:体操王子、拳王阿里、球王贝利、马拉松比赛。

  语言技能目标:阅读中根据文字表面意思对其深层含义做出准确合理的判断;运用本模块的词汇和短语完成写作任务,并能口头介绍体育名人。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思路:本模块的中心话题是:TheGreatSportsPersonality.关于体育、体育明星、体育精神,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非常好的素材。但是英语课作为语言知识为第一掌握要素;语言技能为第一训练要素,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只能以渗透式进行,因此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情感真切,并且围绕我们的教学目标。

  教学步骤及教学设计思路:(略)

  教学实践证明,将品德教育融入于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素质的提高,都有相当的作用,同时也净化了学生们的心灵。

  通过这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英语知识,同时通过听说技能的培养——体育话题的演讲比赛,也让学生在课前的导学案的准备过程中体会到体育精神的重要及我们祖国的伟大。

  第4篇:关于道德的作文素材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功能;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重视的是有高素质,高道德修养的人才,而不是空有文凭实则道德素质低下的人。这就说明,道德素质的重要性。所以培养道德素质要从小学生抓起,只有在小学生的学习阶段打好基础,才能为接下来的道德教育奠定基石。这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语文教学德育的功能,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1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德育内涵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名人名言和先进的人物事例,所以教师要在上课之前吃透语文教材中思想教育部分,在讲课过程中穿插着榜样事例。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听故事的同时掌握语文知识点,还可以教导学生如何成为一位被世人敬佩的人。教师同时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成分,让学生看到小学语文教材潜在的、德育的内涵,并且教师要把这些内涵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在小学生刚入学时,教师就应该用孔融让梨、雷锋无私奉献等故事来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知道凡是以人为善,谦虚进步。当然,教师在挖掘德育内容时还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不能单纯地讲解,呆板的引入,而是要以新颖的方式,幽默的语言来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其真正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从思想上理解和接受教师的德育活动,并主动配合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小学生理解教材的能力比较低,只对教材中丰富的图片和故事情节感兴趣。教师在教学时要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讲解课文上的内容,让学生不只对图片或者故事情节感兴趣,也对教师讲的内容感兴趣。教师可以借助这一机会,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生动的表达出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小学生,让小学生为了提升自身的素质而努力。

  2营造浓厚的德育教学环境

  小学语文的教学环境一般是在课堂上,学生只是从有限的空间里获得有限的知识,这种单调的教学环境无疑会造成学生的“学习”疲劳,逐渐降低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那么就更不会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了。所以教师要注重对教学环境的利用,课堂和室外相结合,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营造浓厚的德育教学环境。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主要的渠道,课外教学起到辅助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主要渠道的作用,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知识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例如,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设立情景短剧,也可以结合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在课堂中进行讨论。在设立情景短剧时教师应该把学生分成三部分,一部分作为参演人员,令两部分作为辩论的主体。可以以“帮助他人”为主题在课堂上就表演的这一主题进行辩论:如何帮助他人?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帮?怎么区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了解到在他人陷入困难时首先判定这种困难是“正义”的困难还是“邪恶”的困难,其次在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是否应该帮助。同时为了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教师也可以在室内张贴有关德育的名人名言和英雄人物的画像,用榜样的事例教育小学生做一个高尚的人。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根据语文的教学要求定期开展德育专题系列讲座活动,让班主任定期的召开班会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也可以组织植树种草和看望老人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对学生道德观念,道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增加爱心,体会道德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3联系社会实际,加强德育渗透效果

  语文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所以在进行德育的教学过程中要把德育教学和社会生活相结合,充分联系社会实际,加强德育渗透效果。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能力和写作的能力,在教学中只是单纯的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对学生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采取“填鸭式”教育,不考虑学生的理解程度,也不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学生在这种教学理念下只是以自己的成绩作为衡量自己素质的标杆,无法真正认识自我价值,甚至有的学生会把学习成绩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和动力,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小学生处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如果给学生灌输的是以成绩为主的思想那么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肯定会造成性格的失衡。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先学会做人,之后再学会学习。联系社会实际教师要做到挖掘时政热点以及发生在学生周边的故事,结合语文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在学校门口经常可以看见很多乞讨的人,其中有真有假,有虚有实,有一些人思想品质低劣总想着“天上掉馅饼”的美事,于是采取乞讨的手段,欺骗大家获得人们的同情心。教师可以以这件事情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采取正面的教育方式,用教材上的先进人物的事例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通过事例的分析,教师要告诫学生千万不要有不劳而获的心理,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同时作为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在教学中为学生树立榜样。总之,德育是小学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德育的内容,着重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维,以学生的需要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质。同时教师也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德育的渗透效果,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然而然的感受到德育的氛围。

  参考文献:

  [1]颜永平.从点滴做起——浅谈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的渗透[J].新课程导学,2013,(18):12-13.

  [2]陈启珍.在小学语文拓展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尝试[J].新课程学习,2014,(9):23-24.

  第5篇:关于道德的作文素材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道德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51-01

  “文以载道” 高度概括了文学与思想道德之间的密切关系,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又准确地解释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点。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在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这几年中,我深切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注意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是完全可能做到并且能够做得很好的一项工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作用,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感染学生。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自己首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在工作中,以饱满的热情和激情在教学中感染学生。一个拥有良好的道德素质的教师,自己的行为也会对学生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列宁曾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如何使学生树立“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这个坚定的信念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首先,我们可以利用五千年灿烂中华文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介绍了我国古代的表演艺术、雕刻、绘画、印刷、建筑艺术,有的介绍了我国现代科学的发展及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中国的文明史可谓光辉灿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利用这些例子,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写,加深对祖国灿烂文明的认识,使他们为伟大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其次不少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英雄、先进人物的文章,可以激发学生从思想上钦佩课文中的英雄人物,自觉地学习英雄们那种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让学生与这些民族爱国英雄的思想产生共鸣,使他们在对英雄人物的敬慕中产生爱国主义情操,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再次语文教材中不少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等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精品,我们应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思想素质和语文素质两方面都得到提高。

  第6篇:关于道德的作文素材范文

  关键词 文秘 文秘教学 职业道德 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How to Permeate Moral Education in Secretarial Teaching

  LIANG Huiting

  (Guangxi Textile Industrial School, Nanning, Guangxi 530007)

  Abstract As the key of vocational moral education, not only need to train students to master professional skills, but also have good ethic. Vocational schools not only shoulder the training of national high quality modern building mission skilled personnel, but also must have a strong moral and ethical. How to train students with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 especially secretarial majors is worth enough attention in the clerical teaching.

  Key words secretary; secretary professional; professional ethics; moral penetration

  1 素质教育中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多方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模式,是以思想道德、能力培养、身体和心理健康为主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文秘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文化教育,而且也要注重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

  2 提高教师自身道德修养,树立德育楷模

  教书育人是老师的责任和义务,老师对学生有直接影响作用,老师的言行举止和道德品质时刻影响着学生。教师是学生们的榜样,凡是希望学生们做到的,自己应该先做到;凡是希望学生们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自己应该先具备。

  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遵守各项法规和法律。要遵守和履行《教育法》、以及《教师法》等规定的相关权利和义务。热爱祖国、拥护党、关爱每一位学生,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依法执教。那么学生们也会效仿老师的美德,遵纪守法,洁身自好。

  作为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学习教学的理论知识,为了跟上知识的更新和科技的发展,作为教师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态度,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要有一种爱岗敬业、认真执教、严谨钻研、克勤克己、兢兢业业的精神,要忠于教育事业,要热爱这个行业,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身作则,树立形象,让学生们效仿自己阳光的一面,这样学生们会感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发奋图强的学习,力争上游,积极进取。

  3 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

  老师要崇尚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思想,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尊重和爱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导我们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老师制定的教学思路也要与时俱进,我们要与学生建立一种友爱的,轻松而且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在乎学生情感和情绪,以诚恳的态度去理解、关怀和对待学生们,以朋友的身份去友善地与学生们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不仅能提升老师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地位,也提升老师的凝聚力,还增加了学生们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们的自尊心,学生们才愿意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德育教育才容易开展。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了解一个学生是教育这个学生的先决条件,深入研究学生的个性和风格,结合学生的特点,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们参与进来,调动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去主动学习道德规范,只有自觉地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就要多花一些时间和心思,分析每个学生的内心,结合学生的内心世界制定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让学生们意识到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平时要注意发现文秘专业教材中有关德育教学方面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让学生能够在舒心的学习氛围中得到提高、进步,渐渐培养自己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

  4 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教学教材中,多数的思想教育内容不占有重要的地位,需要教师在教材中认真研究开拓,使其发挥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精神充分融入到教学知识的海洋里。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只要充分利用教材,就可以从中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从而有效地把德育精神渗透到教学当中。

  5 在文秘教学情境中进行德育渗透

  文秘教育一般是指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理论实践能力、现代化经济与行政管理能力和现代化办公设备的操作能力,适应目前社会的需要,除具有必备的实践能力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德育精神。教师在教学情境中可以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研究和合作性学习中等,在文秘教学中,有许多的规则和理念如果只是教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理想的作用的,更多的是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然后进行总结。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培养团结合作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其实也是德育精神的体现,我们不应该把德育的教育局限于教学过程中,可以同时开展一些活动,在教学活动实践中发掘其德育精神的力量。

  6 通过多种方式对文秘专业的学生实行思想道德教育

  (1)增加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结合专业全面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向学生们传授职业道德的定义、理论知识、规则要求。讲述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劳动纪律等。课程中要着重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让学生们对职业道德的规范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更好地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多思考、多讨论,培养学生们共同协作的能力,建立一种团队协作的意识,培养学生们的沟通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们善解人意、互相爱戴、互相尊重的高尚品格,讨论过后教师将问题汇总进行答疑解惑。(2)邀请在文秘岗位上工作出色的毕业生回母校给同学们做思想报告,让他们把自己在工作岗位上所遇到的,发生的形形的案例讲给同学们听,这种现实中的案列比教材上的内容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能让学生们印象深刻,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规范自己今后的工作方式。(3)鼓励学生们在掌握理论知识后参加社会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磨练,寻找不足,因此,学校和老师要组织安排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多进行实习,体验文秘的具体工作,为将来真正踏入社会积累经验,让学生们掌握的职业道德在实习体验中得到巩固和验证。

  7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文秘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期、循序渐进的重要工作,这不仅是作为一个教学者的本职工作,也是学生成长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探求德育内容与文秘教学中的联系,以学科教学为重点,在学到知识、掌握知识过程和方法中来培养德育的素养为目的。也要遵守文秘教学本身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中找到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点,采取多种形式,抓住时机,有机渗透,使学习者在无形之中接受德育,培养其良好的道德素养,使之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第7篇:关于道德的作文素材范文

  关键词:挖掘;利用;德育素材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利用专业知识和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接受品德教育,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呢?

  一、待人接物,文明礼貌

  “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这些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教育学生只有对生活时刻怀有感恩之心,才能真正体验心灵上的满足与快乐。

  二、尊敬师长,关爱他人

  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往往不懂得关心爱护他人。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引导,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同时更让学生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上册 “Unit1 Topic3 Project Hope”中,我们了解了希望工程的定义、起源发展以及重大贡献。针对这一话题我设计了一个情境对话和为贫困地区捐物的活动。通过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和想象力,而且还促进他们形成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的情感品质。

  三、遵守规章制度,讲公共道德

  在教授新课school rules的时候,我请学生看了这样几个片段,并引导他们判断正误,学生用响亮而又坚决的声音向我递交了一份完美的公德答卷。

  在导入“遵守规章制度,讲公共道德”这一话题时,首先引导学生观看近期交通安全事故的小视频,让他们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然后回到本课的课题,通过四个步骤的解析说明,学生意识到交通安全规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所以,教师要唤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逐步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品质,自觉克服不良的行为,保障自身安全。

  四、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

  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是挖掘英语教材中的又一德育因素。在仁爱版九年级上册Unit 2 Topic1对话中,两年前的西山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空气清新,绿树环绕,河水清澈;可是这时的西山工厂遍地,污水横流,寸草不生,一片狼藉。通过对比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在阅读“In a Nature Park”时,根据阅读原文,我挖掘教材中渗透着的德育因素,制作了一个动画――地球在哭泣。这样既创设了情境,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寓德育于英语教学的目的。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人类与自然相互影响的关系。

  五、面对灾难毫不畏惧,充满力量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有面对困难,面对灾难的勇气和决心,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人与自然关系的教育。引导学生面对灾难毫不畏惧,充满力量,挑战困境。仁爱版八年级上册Unit 4 Topic 2:How to protect yourself in the earthquake?通过短文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地震中保护自己的知识,也更加理性对待灾难的发生,有了直面困境,敢于迎接挑战,战胜灾难的决心和勇气。

  六、热爱劳动,勤于动手,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

  “热爱劳动,勤于动手”也是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内容。仁爱版英语教材中有一个介绍制作剪贴簿的文段:制作剪贴簿是一种爱好,人们称它是友谊之书。人们把照片、信、诗歌和其他想留念的东西保存在内。通过这一文段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制作剪贴簿的具体知识,还将此运用到实践中,在课后把照片、信、诗歌和其他想留念的东西保存在剪贴簿中,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勤于动手的品质。

  在我们的教材中,生活中还有许多生动鲜活、值得我们挖掘的德育素材。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善于发掘、注意创新,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教学,竭力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让每一名学生都在明媚的阳光下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成功。

  参考文献:

  第8篇:关于道德的作文素材范文

  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是指以家庭伦理道德为内容,对广大高中学生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系统影响的活动。高中语文蕴涵着丰富的家庭伦理道德教育资源,现行教材都不同程度地蕴藏着家庭伦理道德内容,而高中阶段正是学生道德伦理化阶段,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2.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与学校教育关系认识上的误区

  在学校教育中,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并未引起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足够的重视,他们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些人认为,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与高中教育无关。这种观点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教育应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家庭伦理道德素质。家庭伦理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整个社会道德水平。还有一些人认为家庭伦理道德,无非是“尊老爱幼”,这是小学生行为规范,内容浅薄,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不应该在高中生思想中延续。这实际是对家庭伦理道德体系研究不足、认识片面造成的。因此,关键是我们要从更高层次认识家庭伦理道德,从更高起点开展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工作。综上原因,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基本没有展开,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伦理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3.高中语文教学渗透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举例

  3.1 注重暗示、发挥外部因素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伦理道德可采用暗示教育。首先,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精心设计和控制各种暗示信息,使学生在暗示中潜移默化地进入“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境界。教师的言传身教在语文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它具有很大的感染力、说服力,最易激励学生模仿,教师应以知传知、以情传情、以行导行,取得育德的高效。其次,积极营建暗示教育环境,让学生从教材资源和教学环境中获得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信息。因为优美的暗示环境,能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灵。比如教学《我与地坛》,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暗示,让学生听《懂你》这首歌时,联想到母亲在史铁生身后复杂而感人的画面,使学生感受到母爱的深沉和伟大。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不是单纯的政治灌输或道德说教,它是一种人文陶冶,把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点化出来,呼唤出来,以拨动学生的心弦。

  3.2 在体验中催化情感,激发内部因素

  体验是一种情绪、情感的想象,强调人的自我内心感受。特别是学习者本人自己亲历的体验,是他人无法替代的。通过体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情感反应模式,催化情感,使伦理道德生成。怎样让学生进行体验呢?比如阅读《我与地坛》一课,第一,让学生独立预习课文,在快乐、舒适的气氛中感受个人非常强烈的肯定体验。第二,精读第二部分第一、二自然段,让学生真切体味到母亲给予作者焦灼而忧虑的关怀,联想自己的母亲主动进行追忆的体验,通过想象记忆,把自己值得珍视的生活情感经验重新提取出来,联系课文进一步强化、巩固、整理、挖掘其价值和意义。第三,设置特定的教学情境,品读第二部分第三到第五自然段,接受庇护性体验,感受到在家的那种温馨与快乐,接受“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的体验。第四,深读最后一自然段。整体感知母亲对儿子的期待与希望背后的悲凉。对于儿子的未来,母亲也有自己的设想:“她又确信一个人不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儿子不幸福。母亲也不幸福,两个不幸福的人相依为命,惺惺相惜,用心用力地寻找幸福。什么才是母亲心目中韵幸福之路呢?从文中描述不难看出。这条路不是鼓励儿子搏取功名,光宗耀祖,也不是希望儿子荣华富贵,子贵母荣,母亲用自己战胜命运的坚实行动,关心儿子而毫不张扬的爱和对儿子出自内心的理解与尊重来暗示儿子,人生一世,要经受得住命运的千锤百炼,要炼就一副钢铁意志,要战胜困厄苦痛,摆脱伤残的羁绊,走出心灵的阴影,这样才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在接受新体验中把课文蕴涵的精神财富和语言知识传承给学生,通过情感的陶冶,使他们得以接受。最后,通过创造性体验,让学生把从课文总结中得到的综合信息重新组织、调整、创造,与个人的情感体验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最终内化为个人的人格特征。这种体验就是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渗透于其中的表现。

  3.3 和谐共振,双边互动

  第9篇:关于道德的作文素材范文

  关键词:主体参与;环境打造;教材编写;道德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245-02

  人是道德教育的主体,道德行为规范只有当其被人乐意接受,才能能动地转化为人的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谓道德教育主体参与,即是指在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中,教育对象能充分发挥其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自觉摆脱简单服从、唯唯诺诺的被动应付状态,以真正意义上的主人翁姿态参与道德教育全过程。

  一、主体参与道德教育的现实因素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成才先成人。素质教育,德育为先,而德育的重中之重是道德教育。但一直以来,道德教育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单向灌输、空洞说教的现象还比比皆是。一些道德教育活动目标错位、缺乏针对性演变成了道德秀;还有的道德教育无视学生多变、复杂的道德品性,居高临下,想当然,造成学生知行严重脱节,“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学校一套,社会一套”,学生多重人格频现。如此,道德教育的根源究竟在哪里?笔者认为,根子在于道德教育对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认识还不到位。学生真正作为道德教育主体参与德育全过程,通过切合自身方式方法内化道德行为这个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得到重视和研究。

  二、主体参与道德教育的理论依据

  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旨在保护儿童的《儿童权利公约》,这个权利公约蕴含着重要的儿童观,提出了儿童具有“生存、受保护、发展和参与”四大权利。这其中,参与是最高层次的概念,是儿童权利充分体现的标志。因此,尊重儿童的观点,这是涉及到参与权的。任何涉及到儿童的事情,都应该听取儿童的意见。

  皮亚杰认为,认知源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活动之中。新建构主义认为个体的学习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非被动接受。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也是天生的创造者。因此,人本主义代表人物罗杰斯强调尊重、关注和接纳:学习的促进者要能了解学习者的情感和意见,关心学习者的方方面面,要把学习者的思想、情感、体验、行为看做教学的主体。

  三、主体参与道德教育的途径探究

  让学生参与育人环境的打造。有位哲人曾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特征,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更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校园每一处的文化彰显,都应该有学生心灵的思考、巧手的绘制。只有这样,才能让学校精神、培养目标与每一个个体的价值观、道德观紧密联系。

  1.听取学生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在设计校训、校风、学风、校徽等内容时,可以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学生参与思考、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鲜活的教育过程。例如,某学校征求学校雕塑标志物,许多学生推荐当地水乡特产莲藕。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老师们发现,学生的提议不是简单的空穴来风,他们对于莲藕的形象、寓意、内涵都有一定的见解。因此,在道德教育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对生活的认识,不能低估他们选择的能力。

  2.让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参与其中,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展示他们的特长,更可以促进学生把学校在道德教育方面的要求逐渐转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当前,不少学校的校园环境布置,多以写真、彩喷等形式展现,但色彩鲜艳的布置吸引的只是学生的眼球,在学生的心灵上能驻留多长时间呢?记得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我看过了,我忘记了;我听过了,我记不清了;我做过了,我记住了。为此,学校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不妨留有让学生动手的区域,或书写,或绘画,并定期更换,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长此以往,必能起到期盼的教育效果。

  3.让学生参与德育校本教材编写。现行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编写呈现了一种全新的教材观,即教材是一个与儿童对话的文本。然而,现行教材提出的话题、范例决不可能涵盖我们所面对的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儿童的生活经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学校和教师应当树立浓厚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这一工作。学校要在教育资源的开发上做出积极的努力,承担更多的责任。德育校本教材的编写,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然而,一本不受学生喜爱的、不贴近学生实际的教材注定走不了多远。唯有让学生参与其中,校本教材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学生也才能以积极的心态主动提升道德认知水平,实现自主发展。如以“忠孝”为内容编写校本教材,可以发动学生仔细阅读古代二十四孝故事,将其改编成适合现代人阅读的二十四孝故事新编;可以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将当地历史文化名人的道德轶事加以凝练;可以组织全体学生搜集发生在身边的孝道故事,开展以“忠孝”为主题的征文比赛,以此为素材编写新二十四孝故事。

  4.让学生参与道德教育评价。道德评价是一系列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内化为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学生道德素质养成中重要的催化剂。一直以来,学校对学生的道德评价都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进行的。道德评价的内容、指标、形式完全按照成人的标准来设计。不可否认,这种以教育者为主导的道德评价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学生是道德教育的主体,必须赋予学生参与道德评价的权利,使他们由被动转为主动,由客体转为积极参与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