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大学,做真正的成年人——10张图带你理解成年的意义

  这不仅是一个18岁大学生需要思考的话题,甚至是很多早已成年的中老年人都面对的事实:生理上早已成年,而成年人应该具备的心理思维素养,仍然还是个孩童。

  今天,10张PPT模型图带你快速理解,怎么才能成为真实意义上的心理成年人

  【一】如何看待自己的过去,当下和未来

  人们持续的行动力从何而来?过去经验的总和加上对未来的期待。

  所以很多不愿意改变人生现状的人,要不然沉浸于过去的成就/痛苦中;要不然对未来没有期待/有不切实际的期待。

  所以,如果想要活好生命的每一天(当下),人们需要在时间上和“过去”和“未来”和解。

  无论我们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成长在什么样的环境,都是不可改变的资源,也是局限。

  持续对过去的拒绝,只能让一个人陷入于自我对抗和痛苦的境地;

  接纳的本身,帮助你看到:你必然有你的优势和资源。

  你看与不看,资源都在那里;如同沙子里的黄金不由你的意识所转移,只有你识别并挖掘,它才可能属于你。

  当一个人可以认知到自己的优势和资源时,他对自己的“行”才多了一份笃定,面向未来,知行合一。

  反之,很多人为何不愿意改变,不愿意行动。因为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没有真正的优势,做了什么都是错,到最后还不如不改变。

  每个人内心都有这座天平:天平左侧是改变所需承担的风险,右侧是维持现状的痛苦程度。当维持现状的痛苦程度小于改变现实时,人们习惯于维持现状。

  因此,对于那些想要在未来“活得更好”的人,其实无外乎三件事:正确看待自己的过去,不对抗;挖掘自身有效资源,知自身;充分在现实中有效行动,肯躬行;

  三道关卡,每过一道,筛掉一大批人,因为你会发现你的身边,总有:

  【二】面对“人”和“事”的问题

  人性本身:不要天真的期待人性皆本善;也不要偏执的相信所有人都是恶的;人性如同硬币两面,善恶兼具。心怀善意,却也要提防人性恶的部分。

  所以:

  做人的基本原则:如同古币,外圆内方——内在有坚守,外在宜灵活;

  你的面具数量决定了你能交往的人数和风格类型,无法应对某些人的时候,反求诸己,只有一种可能——你的“戏”演的还是不够精湛,自然你也就不会赚取到影帝影后的高片酬。

  天平的一端保持人际环境中的灵活,而永远不要忘记另一端是你内心绝对的坚守,你的风骨,你的核心特质。这往往也是你的人格魅力所在。学会探索并模仿你所认同的典范,名人,把你“内在的坚守”活出来。

  如何探索你的坚守,一般来讲可以通过对你认同的名人的特质做探索:

  列出3-5位“天上地下,古往今来所有真实存在或者影视剧作品中的人物”,并把每一个人的特质关键词罗列出3-5个,看一看是否有共性,以及如果你活成这个样子,你的感受如何?

  人际沟通达成一致,无非找到上线:共同目标和愿景;

  人际关系没有瓦解,无非下线尚存:不要轻易触碰底线;

  问自己,问别人,都是这两个问题:

  做事方面,最怕失败;失败方面,最怕逃避;

  逃避使人获得当下的快乐,但,逃避的人终将逃无可逃。

  无论在职场还是各种人际关系中,最受欢迎的人遵循“面对失败-总结反思-获得成长”的良性循环。

  职场中,这一单跑掉了,有的人会说:“这事不怪我”

  而有的人会先说:“一定有我的责任,我们来反思一下做了哪些不该做的,哪些该做的没有做,才导致了这个结果。”

  小时候,“孩子王”往往是这样的:“我们去外边玩,出了事我来承担。”一句话,也代表了必然要承担的责任。

  后来,很多的孩子王,也成为了领域中的领导者。与学习水平无直接关联,人类几千年只是一直习惯跟随负责任的领袖而已。

  存在主义告诉我们,改变自己可控的命运,接纳不可掌控的人生。总有一些部分不是你的意志可以转移的。学会放弃,更重要。

  偏执狂般的和一个无法改变的力量抗争,到头来,别人无非就是看了一遍又一遍与风车打架的唐吉坷德而已。

  【三】如何成为成人

  任何成人的前提——现实经济上的独立

  无论你多么的成熟,管别人要钱的结果只有一个——你还需要依赖别人

  12-18岁,除了刻苦学习以外,父母也需深知,该需要提升孩子自力更生的能力;

  即便高考在忙,无法分心;18岁大学阶段也需要意识到——父母的钱是父母的,父母的房子对你而言,仅仅是“短租房”而已;梳理明确的边界意识,倒逼自己尽早实现财富自主。

  心理上的平等沟通,能够让自己识别内心的三个我:

  尝试从别人的认同来到自己的认同,其实这一点都是不容易;

  别人给你指定的人生,虽然不情愿,但是很舒服;

  自己思考清楚的人生,虽然很痛苦,但是很自由。

  唯一的方式,就是让自己慢下来,回观这么多年来的“模式”,把晚上刷抖音、吃鸡的时间空出来,思考一下——我到底在干什么?我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这到底是我想要的还是别人希望我活的?

  一段时间之后,你会疯。

  当然,这是有意义的疯——心理学上称之为:无意义状态。

  也许你需要一些人生引路人,也许你的偶像,你认同的老师,你的咨询师都可以,但是这些引路人都有一个共性——他们不会用他们的人生来框定你的人生。

  大多数人的渡劫成功,成为心理意义上的成人,都有一段非常痛苦的历程,至暗的时刻,无一例外(注意我的措辞,无一例外)。如果你一直活得很舒服,还挺开心,也没觉得人生有什么痛苦。遗憾的告诉你,你活得挺假的。一个人的自我不会生下来就自然形成,他一定是经过自己的反思后才会形成。在这个过程中,你会一直思考:“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大学毕业了,我即便不工作也能活得好”这是假的,因为——

  “活得好这件事,和你有什么关系?”

  “婚后生活,要什么有什么,老公那么爱我,孩子那么可爱”这也是假的,因为——

  “今天因为种种可以要你,明天也会因为种种也要别人。”

  “我觉得成为咨询师是我一生的梦想”也有可能是假的,因为——

  “只看到别人做咨询,名利双收,却不知道背后的艰辛以及自己是否可以胜任,本身就是对于自己不切实际的期待而已。”

  没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因为那是虚假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