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学舞蹈的经验:学习方法、舞种选择、人生感悟
专注不务正业40年!
之前在知乎写过成人学乐器和声乐的帖子,
damadeng:成年人如何系统学习音乐(或某一门乐器)?
damadeng:成人学习声乐的进步和付出,2021.9-2022.7
现在出国访学不方便练乐器,准备好好学一下街舞,想起来其实知乎也有很多人问成年人能不能学舞蹈的事,就顺便来回顾一下自己从20多岁开始学舞蹈到现在十多年的经验,也总结一些学习方法,给其他成年学舞者一些参考。
本文结构如下:
1. 成人早期:拉丁、弗拉门戈、芭蕾、韩舞、中国舞
2. 中年再战:挑战自我学街舞
3. 街舞学习进阶之路
4. 成人高效学习舞蹈的要点
最早开始学跳舞应该是25岁,辞职在上海考研,学习之余总想保持点稳定的体育锻炼,就想到去学跳舞。虽然小时候从来没学过,但我这时已经有很多观舞经验了,主要是看《舞林大会》等古早舞蹈综艺,还(在电视上)看过著名舞剧《大河之舞》,被里面那段弗拉门戈舞深深震撼(这位大神后来面基过,后面再说)。所以我还是和音乐学习帖里面说过的一样,一定要让审美水平先到,然后再有可能让技能水平到。
第一次学跳舞没啥经验,不知道怎么找地方,也不知道先学什么舞(那时才2009年,现在就简单多了)。好不容易在住处附件找到一个健身房,里面有教拉丁舞的,就凑合学了一段时间,估计有半年到一年。
当时的视频是没有的,但是我对这段学习经验其实印象蛮深,因为这时我很投入练舞的一段时间。当时考研,看书看一会就累了,就正好跳个十几分钟休息一下,主要就是练那些基本动作,走方步手脚协调什么的(好像是这么个术语吧?)
事实证明这是非常好的训练方法!把训练时间拆成小块,一次只练1~2个动作(甚至一边背书/听英语一边练),最后让动作进入潜意识,不需要思考身体就会按正确的方式去动。
然而我是真的不喜欢拉丁。第一我不喜欢扭来扭去,第二我不喜欢跟男人搂搂抱抱(虽然健身房里只能搂到女人)。有了半年的基础(至少身体有点协调了),我开始鼓起勇气(加上学会了网吧上网)去寻找我真的喜欢的舞蹈——弗拉门戈。
弗拉门戈舞很小众。然而上海毕竟是大城市,还真让我找到了!
去试了课,在一个很远的地方(通勤40-60分钟?),还挺贵(我记得大概是160还是180一节课来着,反正比我问到的芭蕾之类的专业舞蹈教室要贵,就更不要说健身房的价格)。但是最终,我觉得与其浪费时间学便宜但不喜欢的舞蹈,为什么不直接学喜欢的舞蹈呢?何况这个弗拉门戈老师貌似真的很专业的样子。
(广告时间:这个舞蹈教室现在还在,叫Flamenco Fever,创始人是重庆人后来去了美国做了专业舞者的文芹芹,现在文老师回重庆来搞了Uptown Musical。Fever就交给了她在上海的开山弟子,一一和树,当时还在和我一起上课呢,现在人家都走专业了哈哈。疫情前她被请来Uptown Musical上大师课,我还围观了一下,水平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2010年我们在Flamenco Fever学习的时候貌似只有一个班,没有分级,而且是所有的Palos一起上(可以简单理解为弗拉门戈舞的亚种,貌似一共14种,我最终勉强学会一点的仅有Sevillanas和Tangos)。我学起来很吃力,经常是一个动作还没有搞清楚,马上就进入下一个动作了,一节课下来最好啥都没学会。
我曾经因为这样的教学方法质疑过文老师,问她为什么不给每一个动作多一点时间,为什么课上教的动作总是换来换去,让我好像什么都学不会。她给了我一个我当时不理解但是我后来认为她可能是对的的答案。她说:“就是要这样,把不同的动作穿插起来学”,然后才能什么的我忘了(因为不理解),应该是融会贯通之类的吧。
我后来学学习理论的时候才发现,这不就是所谓的增加“合意难度”以增加长期记忆的方法吗?(具体包括穿插练习、间隔练习,多样化练习等等)
(我看的是左边这本书,但是很多讲学习方法的心理学书籍可能都有讲。
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学弗拉门戈是很难的。尽管我现在认同穿插学习的方法,但是我觉得在当时主要的问题应该是规模太小了没办法分级学习(估计一共就二三十个学员),让我和一一这些学了4,5年的舞者一起学习,很多内容对于我来说确实是太难了。还有一个问题是跳弗拉门戈动静太大,我没有办法像学拉丁一样随时练(最多记一下),一周仅一小时的练习时间确实没什么进展。
弗拉门戈虽然因为客观条件限制没学多久,但我确实真爱,后来还特地去西班牙朝圣:
?正宗的和不正宗的安达卢西亚风
?
Maria Pages和我,那时我PA大神还没有白头发,而我也还是个妹子。。。
弗拉门戈舞大概学了一年以后,我就去结婚生子了,等我从生孩子中恢复过来准备再开始学舞的时候,我惊喜的发现舞蹈脚变大了,之前穿着就有点紧的舞鞋现在完全穿不下去了。再买一双太贵了(当时没有什么好的途径,都是文老师他们从西班牙带回来的进口鞋,1600一双,可以看出我当时是下血本去学弗拉门戈的了吧),再加上弗拉门戈学得实在吃力,我就去学芭蕾了。
当时弗拉门戈班上的部分OG就在同时学芭蕾,在一个好像叫戚老师那里,据说是北舞毕业的,很专业。文老师也很推荐我们去学芭蕾,说是想把舞跳好必须练芭蕾,对形体姿态什么的都很有帮助。还比弗拉门戈便宜和近(大概120一节课,也有可能是40一节课),然后我就去学芭蕾了。
戚老师确实很专业,北舞毕业之后不知道当过一段时间的专业舞者,但是当时应该已经四十多岁了。最重要的是终于可以分级教学了!
我去的是零基础班(后来可能升到了入门班),在那里学了估计有半年到一年,练得都是最最最简单的动作,擦地(battement tendu),半蹲(demi plie),深蹲(grand plie),半脚尖(releve),小跳等等。纯纯基本功,没有成品舞。每天都是几乎一样的动作,教新动作或者大家做得不好的时候老师会示范,但是大部分的时候你只要跟着班上的老鸟做一样的动作就完了。而且,动作都及其简单,一次只做一个动作,反反复复2-3分钟,然后换下一个。一开始这些动作对我来说也不容易,比如最简单的擦地,要求是大腿内侧的肌肉要尽量打开,向外转;侧踢腿也是,要整个腿的肌肉向外转,然后再踢(所以你踢出去的时候是脚尖/背朝上的,同时上半身不能动,大家可以试试,很难的)。
然后惊喜的是,只要是每次反反复复练这个动作,半年到一年后,我明显觉得轻松多了,能够把大腿内侧的肌肉转开然后再抬腿了,也能够做到只要跳舞就无意识的做到收腹挺胸抬头了,所以整个人的体态有很大的改善。进入入门班以后,练得还是反反复复的基本功,但是这时候的基本功就要稍微难一点了,比如转(扶着把杆转半圈),比如单脚划圈,比如attitude。
虽然这时候我还是小白,还只能做最简单的动作,但是我感觉我走对了路。戚老师的分级教学是重要的,入门的时候把每一个最简单的动作练标准,练到不需要过脑子肌肉就做出正确的反应,才有可能以正确的姿态进入中级水平。
硕士毕业以后,在上海的芭蕾学习就结束了。我去了荷兰代尔夫特读博,所有事情稳定下来之后,我又开始找地方学舞。代尔夫特有个文化中心,我们学校其实有个文化中心有舞蹈课,但是我感觉都不甚专业(哈哈,上海的芭蕾学习经验把我的口味养挑了),废了很大劲找到隔壁鹿特丹一个专业的Flamengo studio. 确实很专业,也能够做到分级教学,学了估计有半年,平时还会在学校的文化中心练习(付个年费就可以每天接练习室用,我后来才知道并不是每个高校都有这么好的艺术条件了,代村理工你值得拥有)。
也正是借助于学校文化中心的练习室制度,我自己编了个fusion,中国音乐+Sevinnas的舞步。现在看来有点尬,但是这样看来我真是很早就开始有了风格融合和编舞的思维了。
当时叫朋友帮忙录下了这个宝贵的视频。但是实在太羞耻了,我就不放了。
忘记什么原因了,应该是地方太远,加上上课时间太晚,再加上鞋子实在不合适,我就停止了学弗拉门戈。自己在学校文化中心摸索了一下韩舞,当时大火的《Nobody》和我喜欢的第一首韩国歌《成人礼》(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不知道这两首歌了吧,但是当你是真火)。分解视频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学,花了很长的时间只学了两个舞。感觉韩国女团舞很简单,没有复杂技巧,但是动作复杂且速度快,还是要点身体协调性才能跳好。这两个舞以以好不容易跳连贯了录完视频结束(可惜这么珍贵的早期视频暂时没有找到),跳得不怎么满意,我也并不觉得这样的方式是在学习舞蹈,简直是浪费时间。
这段时间让我下定决心去重新认真学舞蹈,芭蕾我有基础,训练方法又系统,还非常幸运的在一个交通便利的地方找到价格合理的好课程。
这个Studio叫Balletflexibal,和上海的戚老师一样,就是一个退休的专业舞者开的个人Studio。老师叫Sylvia,是个白头发的老太太。只有她一个老师,但是学员比较多,课程有分级。我从入门班开始,跳了大半年之后被升入了初级班,简直太开心了,我觉得这是我人生巨大的成就。
尽管这个白发老太已经太老了,几乎很难做什么精确的示范(比如她只能示范你做什么样的动作组合,但是不能把每一个动作的速度和强度都做到位),但是我感觉她的方法比戚老师更科学(可能和我的学习阶段也有关系)。有两点不同我觉得很重要。
第一是在课程的中段再做压腿等柔韧训练(一节课1.5小时,大概是40分钟后),这时我的身体已经活动开了,又不太累,练柔韧事半功倍(提前吐槽一下中国舞训练一上来就开始压腿的练法)。而且她不要求你压到位(再次吐槽中国舞),而是要求你动作一定要对,比如正压腿一定是先下腰再下肩和手臂,侧压腿一定要把身体打开(脸朝上?),在这个基础上能下多少下多少。
第二是在课程的最后有一段基本功的组合。前面说到我在上海的芭蕾零基础班擦了半年的地,半年后入门班有一些把腿抬到45度的动作。这边开始了各种花式把腿抬到45度和90度的组合(耶!没错,经过靠谱的训练,我已经可以把腿抬到90度了),也开始了脱离把杆在中间的动作,小跳大跳,平转等等。我之所以觉得Sylvia比戚老师更专业,是因为我觉得对于练同一个技巧来说,比如Rond de Jambe(划圈),或者Attitute(不知道中文名字是啥),Sylvia有更多的组合,每次都和上次有一点点小不同,但是都是各种学过的各种基本动作的组合,这样我才能够在不同的肢体位置使用这个技巧,以及以不同顺序组合这些技巧(其实就是前面讲过的多样化练习了)。课程的最后40分钟是在教室的中间,要么练某个技巧(比如转,大跳),要么就是一个很短的组合(入门班大概4~5个动作,初级班也最多十几个动作的组合)。通过这样的方法我明显觉得我的进度比在上海的时候快,我变得能做到一些我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动作(虽然对于专业舞者来说还是很简单,大概跟学了一年的小孩差不多吧哈哈)。我到了开始学芭蕾2-3年之后,我已经能跳一些简单的组合了,还勉强学会了各种转。可能这个进度对于很多急于求成的学习者来说很慢,但是我知道我走在了正确的路上,我会的动作不多,但是我会的每一个动作,我都是做对了甚至是做好了的(我应该也是那个班上进展最快的/最快被从入门升到初级),我知道如果我继续跳下去我还会顺利的跳到中级并且在一群成年学者中不差。
随着我博士毕业离开荷兰,我的芭蕾舞学习就结束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考研之前好像就在重庆短暂学过芭蕾,在两路口的,挺专业的教成人芭蕾的地方,在重庆的朋友们可以试下)。
回了重庆工作之后,我想学中国(古典)舞,然而遗憾的是我没有找到一个靠谱的可以给成人学中国(古典)舞的地方。因为有了学芭蕾的经验,我知道学好舞蹈最重要的是基本功,最基本的动作做对了,做对味儿了,不管它变化成什么ROUTINE,你都能够很快的学会,并且跳得好看的。
我待了两个舞蹈工作室,都是即教成人又教儿童的那种,试课的时候都说有基本教学,实际学起来也确实在课程(共1.5小时)的1/3-1/2时间在教身韵,后2/3到1/2的时间在学成品舞。但我觉得教基本功的时间太少了,基本功不到位即使能把成品舞的动作学下来做得也不好看,所以我在大部分学所谓成品舞的时间里都很焦虑,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这两个地方比起来呢又是第二个地方相对好一些,因为学习的人要年轻一些,并且每次是1-3节课搞定一个成品舞,上次的没学不影响下一次。不像第一个工作室都是40多岁的大妈,即不愿意练基本功还记不住动作,每次课都在反反复复拉动作,没有机会把任何一个动作练好。
第二个工作室主要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女孩,其中有些是以成为舞蹈老师为职业目标的(没错,就是那种舞蹈连锁店)。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女孩运动能力和理解能力平均起来都要大于中年人,再加上她们还有职业发展的动力,一两年下来学个凑合像样是没问题的,但是能学到啥样就比较吃天赋和努力程度。我也是在这个地方感受到了年龄和身体素质的影响。
第二个工作室叫水灵子,貌似全国都有连锁店,我去的就在小区门口,4000+的年费全舞种不限课时,每天有4节成人课可以上,最多的是爵士,还是古典,形体瑜伽,少量钢管、hippop。虽然我觉得这种走量带健身性质的工作室不专业,但是我不得不感谢它的模式使得我可以在家门口就上上舞蹈课。
在这里我什么都跳,最能驾驭的是古典舞。因为2年多的芭蕾基础给了我控制肌肉的能力,之前练的有限的一段古典舞身韵也很有用(虽然第一个工作室的阿姨比较拉胯带偏了教学节奏,但是它基本功教学其实比第二个要系统,练过双晃手什么的)。但是我发现只有不超过一半的rountine是能够跳得像样的,其他不行,估计是看那个rountine的动作我的身体是否熟悉。熟悉的动作可以爽一波成就感,不熟悉的动作也没有办法在一节课的时间练好,后面也没有循序渐进的训练这个动作。
后来我了解了一下,水灵子的老师可能大部分都是他们的培训体系出来的,也有的老师从小就开始学,但是可能没有专业院校出来的吧(那怕中专,不清楚哈)。而她们教的每一个成品舞都是从网上扒下来的。也就是说,她们知道要这么跳,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跳。说白了就是少了理论能力。
这期间我看到知乎上关于舞蹈科班教育的作用,说为什么北舞是北舞,因为人家不仅跳得好,人家还研究跳舞和舞蹈教学的科学,比如北舞的学生要学习舞蹈概论、艺术概论、中外舞蹈史、舞蹈表演、编舞技法、舞蹈鉴赏、舞蹈作品分析、舞蹈形态学、人体解剖学、舞蹈教学法、美学、音乐理论等等(来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1645740/answer/2540897057 )。而不能发学历且追求短平快的培训连锁店显然不能教这些。
不要误会我的意思,虽然我觉得这些舞蹈培训连锁店的老师不专业,但不是说她们就没有价值。我很感谢类似这样的连锁机构给我一个可以在家门口就上到舞蹈课的机会。然而,如果我的目标并不仅仅是活动一下再拍个美美的视频,那么我需要寻找其他的地方(并且去很远,哭)。
(吐槽一下,北舞的古典舞专业也开了很多年了,应该有很多退下来的专业舞者啊;现在还有这么多的师范和综合院校也有舞蹈专业了吧?为什么还没有覆盖到我们二线城市的成人教育市场了?
而且这么多年了,不仅仅成人,儿童中国舞教育也问题很大,之前在小孩因学舞导致受伤瘫痪的问题里面吐槽过)
水灵子期间为数不多跳得像样的中国舞(这种成品舞室每次跳完录个视频的操作也很赞):
https://www.zhihu.com/video/1590039176325681152
https://www.zhihu.com/video/1590039222370377729
https://www.zhihu.com/video/1590039321389780992
(看看正经舞蹈教学是如何讲解每一个动作的: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t411C7Wa?p=7&vd_source=3c5972c5215f05664ce75d332c873450)
正经的中国古典舞入门基本功集合(把这些练清楚了,成品舞花几分钟记动作就可以跳得很好看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8b411a7yB/?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3c5972c5215f05664ce75d332c873450
再说一遍,我很感谢舞蹈培训连锁机构给我提供了一个在家门口感受各种舞蹈品类的机会。爵士是真不喜欢,尽管它的爵士课是相对系统的(还有体能、软开什么的);hippop是真帅气,尽管我跳起来很吃力。这期间我看完了《这就是街舞》第五季,终于在看完总决赛后入坑了Kyoka的hippop风格(王一博的hippop也很爱,摩托姐姐快给我点赞,哈哈)。
这时我也到了新加坡开始了抛家弃子的访学生活,我决定把除了工作和吃饭睡觉娱乐(大部分也是在看街舞)以外的时间都用来学hippop。我看了若干个街舞教室(这边成人街舞教室巨多,好多50,60的大妈在学,而且毫不划水,有跳得好的),找了一个刚开了hippop foundation课的(md,连街舞的教学体系也比中国舞科学了吗?)。
这个时候我已经38了,我最大的挑战就是体能跟不上。耐力、灵敏度都差很多,偏偏hippop还是蹦来蹦去的,步伐又大,速度又快,还频繁的切换重心。反正我在国内说我38岁学hippop身边都是劝退的(给其他中老年朋友打个样啊,抖音上有个“波波-60后学街舞”可以去看看,当然人家据说年轻的时候是职业运动员)。而我从小运动就不太行(跑步练很久勉强及格都是重大成就的那种),之前也大概2-3年毫不运动长了20多斤。
但是我还是觉得,身体素质可以慢慢练嘛。反正学基础嘛,一个动作反反复复做就可以了,大不了慢一点。正好也把hippop当健身,即使跳不像样,也来回蹦跶了。
这个舞蹈室的hippop foundation共8周,每周一次1.5小时。每次基本上只教最多3个新动作,复习比较难的旧动作。然后我回家每天练1-2次,每次45分钟到1.5小时。因为自己练习的时间比较长,为避免枯燥且加快进度,就同时在网上找基本功教程来学,目前看到最好的是这个:https://space.bilibili.com/95391532/channel/collectiondetail?sid=13952。
这个阶段,对于我来说最难的是在提高体能技巧和注意运动保护可持续锻炼之见的矛盾。我本来运动能力就不咋地,前面几年的堕落更是让自己一生的毛病,也长胖了20多斤。刚开始恢复跳舞的时候,即水灵子期间,我一次上两节课(共3小时),尽力把每个动作做到位,还参加体能课,终于在一次高强度练下肢力量的体能课后把膝盖搞出毛病来了。所以我跳舞2个月一共花了2000+,半卡1000+,看病1000+。战战兢兢去医院查了核磁共振,好在没什么大问题,开了点药了事。虽然医生说我的膝盖没有问题,跳舞 “完全没有影响”,但这次的事件还是给我敲响了警钟,我已经不在年轻,不在能够随意的糟蹋我的身体了。
我终于下定决心减肥(bye bye 甜甜圈,各种零食饮料和薯片),也开始严肃对待身体的各种慢性病比如失眠汗多。前面2年的堕落涨了20多斤,好不好看的也就算了,随便一个动作就比别人多举20多斤的负重(其实根据舞蹈观察,舞蹈室的人普遍偏瘦,即使是比我年龄大的人。我的体重比舞室里同等年龄身高的妹子大妈起码要重30多斤),很难不受伤啊,要想跳得好需要付出的能力也更多。
除了减重,我也再次关注了下塑形,开始研究怎么减小腿,减大臂大腿之类的。最重大的发现是小腿粗壮的原因可能是中大学时期运动后没有放松的原因。所以现在开始,每次跳舞结束后都做一下拉伸,用泡沫轴按摩,目前大小腿各瘦了1厘米。但是最近没怎么管住嘴,还没有持续瘦。
我每天都很亢奋的练习1-2小时,从未间断过(我想这也是从工作中逃避的一种方式吧)。每次都练到跳不动为止,每次都担心自己运动过度,受伤,又渴望通过更频繁的练习获得进步。我每次看别人的视频的时候,都很羡慕他们敏捷的动作(尤其是一些小孩子),我深知自己可能练一辈子都不可能达到那些的能力了,但是不愿意停下来思考那么我现在的努力练习还有什么意义。我特意去B站抖音等等研究过那些和我差不多甚至比我还大的街舞学习者,老实说,她们相对于自己都是有进步的,但是真的比起十几,二十岁的学习者来说,差距还是很明显的。而我看到的这些同龄学习者中的很多人都还看得出来先天条件比我好,所以我大概率还达不到人家的水平。这是一个悲伤的认知,而我决定依然带着这个悲伤的认知继续学习了。毕竟,进一分有一分的欢喜的欢喜,即使街舞学不出来,我也锻炼身体了不是吗?
所以,现在38岁高龄学舞的我,几乎是把它当做一种修行了。就是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为挑战自我的感觉。跳街舞,不为获得舞蹈上的成就,只为获得一种我依然敢想敢干的感觉,感动自己就行了,唉。
不管怎么样,练过了还是比没练过的好,毕竟我身边还有更多的人根本就不敢尝试街舞呢(但是说老实话哈,30+以上还是练芭蕾古典更好,虽然发力难,但是速度慢啊我觉得没有这么容易受伤,我好几次动作加速的时候都差点扭到脚)。虽然到目前都没有拿得出手的rountine,但我练一些含跳跃的基本元素的时候已经可以把动作稍微加快一丢丢了。
所以,我现在开始明白自己学习所有的没有卵用也不擅长的娱乐技能的价值了。其实就是一种自我挑战。我可能在这件事情上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超越他人成为该领域的翘楚,可是我依然不放弃在该领域的进步,超越自己就好。这种尝试和超越给我一种控制感,自己能掌控自己身体的那种控制感。古人说修身养性进而才能齐家治国的那个修身,对于不同年代的人应该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对于我来说,也可以包括我所学习的各种乐器和各种舞蹈吧。这种其实都是对身体的控制,懂得控制自己的身体(技能),才能控制自己的所作所为,才能进而控制自己的人生。
那么应当如何学习街舞呢?虽然还没有学会,但是我是这样理解它的学习路径的:
所谓的学会是指不用动脑子,听到音乐就能动,动出来就是正确的动作,而且不用动脑子,真的要练到肌肉记忆那种。为了保证是真的会而不是我觉得我会,这个阶段就需要录视频,然后和老师跳的对比,至少要发力点、身体各部位的方向,节拍一致。但是动作的幅度、速度、干净程度(就是不该动的地方不能动)、美观程度通常都还达不到老师的水平。这个阶段主要解决的就是协调性、运动能力、还有、熟练度的问题。我目前的主要问题是重心切换不够灵敏,体力也不行导致快速的动作跟不上,isolation也不行,rock和bounce这种基本律动也没有练到骨子里,和其他动作一配合就抓瞎。希望这辈子还有机会学会isolation吧。
我基本上用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方法学习了2个月完成了这一步。这是线下班的结业作品,在课上学的十几个基本元素中自选几个组成routine。
https://www.zhihu.com/video/1590040458515685376
接下来进入下一个阶段,准备每周2、4(6)各一节线下课,第二天复习,学基本元素组合成的简单rountine,类似于下面这种。
这是课上录的:
https://www.zhihu.com/video/1590041647219433472
这是第二天消化练习后录的,可以看得出来复习还是很有必要的,不把不会的动作拖到下一节课。(所以需要对比老师的视频录像)
https://www.zhihu.com/video/1590041130359529472
再学2个月的rountine,或者同时,我准备下一步就开始这样练了。到这一步我觉得就是进一步让动作进入潜意识(运用前面讲到的穿插练习、间隔练习,多样化练习的方法),为下一阶段的freestyle做准备,真正让动作可以不经过大脑的跳出来;同时在不同的组合中再把每个动作的质量提高(即街舞圈逼格闪闪的所谓“质感”,包括幅度、速度、干净程度、美观程度这些)。
不知道我这辈子有没有机会进入这个阶段,所以对这个阶段的事情就不太懂了。看大神们的说法,这个阶段你需要会听音乐,你需要理解编舞的逻辑。具体怎么搞,我也不懂,希望有一天可以来更这个part吧。但是,freestyle有厉害的和不厉害的,我觉得不厉害的Freestyle我觉得应该还是可以触摸一下的,那就是没有前面说那些完美的音乐捕捉和编舞逻辑的瞎JB跳,但是跳出来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丰富对味而好看的。这个应该是完成了前两步,基本功扎实训练量充分的,街舞学习者都能达到吧。
如果说前面说的能抓住音乐和有编舞逻辑的freestyle都还是技术活,是通过学习和练习可以达到的话,那么下一阶段就是要追求“表达的艺术”了。这时,更重要的就是通过舞蹈的编排还有服装舞美等等各种一起表达出来的审美新趣味和世界观新思想了,而且是和文字工作者的那种可以明确表述的思想不同的那种更抽象的思想。这时,舞者需求加强的是自己的审美素养,可能需要了解别的艺术形式、演化历史,和客观世界的互动关系,需要训练自己的想象力和落实想象力的能力,最终获得超出他人的世界观并能够以他的方式传达给他人。这时,他才不仅仅是一个舞者,而是艺术家,具有了独立于产业链独自存在于历史长河中的价值。
在我的心目中,杨丽萍算一个,Maria Pages算一个。街舞圈现在了解不多还不能准确定位,美国日本应该有很多,当代一点的Kinjaz和假面我觉得算,国内我喜欢黄潇(虽然严格来说他跳的不算街舞)。
如果你也已经过了身体机能最有潜力的年龄段,同时生活中各种杂事缠身学习时间非常有限,但是你又是真心希望可以学好跳舞的话,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参考:
你当然可以不需要仔细思考的就开始学习,这样很好。但是当你开始学了一段时间,并且希望提高学习的效率的话,那么理论学习也是不可少的。这时候你可能需要去网上看视频,去寻找你喜欢的风格,舞种,舞种演变历史,动作教程,知乎问答。然后大概知道学这个东西的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是怎么,然后定位出我现在处于什么位置,接下来应该走向那个位置,然后再去寻找那个能带领你走到那个位置的教学资源,即包括老师,也包括线上教程。
很多人在知乎问如何自学街舞,我猜想可能是预算不足和找不到好的线下老师的原因。但是不管如何,现场观察和模仿老师的动作都是很重要的,所以我觉得最好报线下班,但是结合一些视频的学习和自己练的时间。通过视频和自己练来学习还有个好处是可以强化练自己喜欢或者比较弱的动作。不能以课代练。廖博的这个视频说得很好(),我目前觉得最好的免费hiphop基本元素教学视频()。现在还开始有线上的一对一教学了,线下找不到好老师的可以试试这个,因为自己的观察能力可能不足,需要。
因为街舞并不想芭蕾等等有很规范的动作,要求每个人都做得一模一样的,所以你的老师可能不会要求你一定要做到怎样怎样。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有很强的观察和模仿能力,不断的比较老师跳的和自己跳的,找到不同,去改正。廖博的这个视频说得很好()。
每天课下练习基本动作,先反复练一个动作,再反复练2-4个动作的组合,慢慢加上去。保证把每一个基本动作都能不过脑子的就做得好看,才能把最后的routine跳得好看。
每天把自己跳的东西录成视频,看,和示范动作比较。线下课把老师的动作录下来,或者看视频学习的好处就在这里,可以反复对比反复看。头、肩、胸、胯,大小腿,脚,一个部位一个部位的看,这样才能知道自己不仅仅是“感觉不对”,而知道具体是哪个位置没有做对。所以初学者多练基本动作重要,
比如之前有人说过的成都的情况:学Jazz去HelloDance,学locking去星舞忠,学breaking去星空间,学Urban去舞邦等等(学hiphop呢?)。如果你没有明确的选择或者你所在的城市没有这些水平很高又专精的舞蹈工作室,那就去离你最近的舞蹈教室试各种课,挑一个你最方便最喜欢最能跟上的一个班。但是不能仅仅跟这个班和老师,记得按我前面说的,同时在网上学习,自己练。随着舞蹈的进步,跟更多的老师,学跟多的舞蹈动作和舞种,直到他们都变成你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