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开放年代,我选择和情趣娃娃谈恋爱。

  美国加州,一个户外咖啡厅。

  一位金发及腰、身材火辣的美女疑惑地问同桌的两个友人:

  “为什么周围的人都在看我?”

  主持人曾宝仪笑着说:“因为你很美。”

  美女回答:“我知道我很美。”

  此话一出,围观的路人露出更加不怀好意的窃笑。

  这个美女,并不是普通人,而是一个具备人工智能的情趣娃娃。

  01

  流水线上的情趣娃娃

  刚才那个诡秘的场景,出自纪录片《明天之前》的第一集。

  这是节目组到访多个国家,跟大家探讨“科技是如何拓宽人类的边界”。

  而这一集选取的点很微妙:成人玩偶。

  在全世界最厉害的成人玩偶公司——美国Abyss Creation工厂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情趣娃娃。

  无一例外,它们全都外表漂亮精致,身材凹凸有致,符合人们幻想中的性感形象。

  当曾宝仪把手伸进情趣娃娃的嘴巴里时,它的舌头柔软到可以像人一样伸缩。

  曾宝仪感到非常不可思议,说:“像是冒犯了人的禁忌一样。”

  这些性感尤物,都是由工作人员把赤裸的躯干、成堆的脸皮、一抽屉的眼珠舌头等等一点点拼凑而成。

  其中,这个公司最牛逼的王牌,还数具备人工智能的伴侣娃娃莫哈妮。

  除了具备传统娃娃的肉体功能外,它还会眨眼,微笑,记住你的喜好,跟你谈笑风生……

  为了试探莫哈妮的感情认知,曾宝仪的堂弟加里询问莫哈妮:“你愿意做我的女朋友吗?”

  莫哈妮撒娇般回答:“你也是时候问我这个问题了!”

  更重要的是,莫哈妮还能根据购买者的喜好,设定相应的个性。如果你调高欲望值,它会诱惑地跟你调情;如果你调低欲望值,它就要求跟你慢慢来;如果你调高嫉妒值,它就一直追问你要和谁约会去啦……

  和这个“美女”互动时,仿佛就是现实生活中和人类的正常交流。

  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满足生理需求的机器人,还能极大地满足人类的情感需求。

  研发者马克说,他们下一个目标,是让这些娃娃像真人一样动起来。

  也许不久后,人们就可以花钱买上一个像科幻电影《银翼杀手》里那个美若天仙的人造美人。

  《银翼杀手》剧照

  高情商的大脑结合近乎完美的容颜,你还能支配她的一切。

  这样的伴侣具有令人难以抗拒的诱惑力。

  假如在现实中你找不到爱的人,那么,你会选择和一个情趣娃娃谈恋爱吗?

  02

  正在扩大的机器恋人队伍

  和机器人谈恋爱,看似荒诞又遥远,却已经离我们非常近。

  纪录片《明天之前》中,情趣娃娃的用户对产品开发AI技术充满期待。

  其中一个资深用户戴维说,等自己有钱后,就给自家娃娃升级人工智能系统。

  让她像真人一样眨眼,对自己微笑,和自己谈心,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

  戴维曾在感情中受过挫折,和女友分手后,他又陷入了情网,只不过这次的对象是个娃娃。

  他回想起与“她”的初次相遇:她躺在那里,我足足愣了三分钟。我知道,我完全遇上了理想型,她就是我的真命天女。

  一见钟情的戴维,没多加思考,马上把她带回家,并帮她取名为谢朵奈。

  他还郑重地向家人宣布,谢朵奈就是我的妻子!

  为此,戴维特地为双方定制了一款漂亮的戒指,上面写着:人造之爱,永恒流传。

  他说,“她已经是我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了。”

  其实,爱上情趣娃娃并与之结婚的例子,在现实中数见不鲜。澳洲一小哥穆雷,因为婚姻生活不顺利,决定以后和情趣娃娃一起生活。日本大叔中岛两次婚姻失败后,厌倦现代人太现实,爱上了家里的情趣玩偶,到哪都要背着它。中国31岁工程师恋爱受挫,又被催婚催得太紧,一怒之下自己造了一个智能情趣娃娃,还和她结婚了。中国工程师自制智能情趣娃娃,并与之结婚

  在这个越来越个人主义的社会里,越来越多人觉得:

  一份现实的情感关系的成本大于它的收益。

  尽管我们对这份情感投入很多,却未必能有付出的回报。

  而在性爱观念越来越开放的年代,很多人愿意做更多的尝试和探索。

  奇葩说中说:人工智能离我们越来越近,近到一不小心就爱上他。不出十年,机器人就会化身完美恋人。比Siri更会打情骂俏,比大白给你更多拥抱,比机械姬更妩媚多娇,比钢铁侠更器大活好,比多啦A梦解决更多烦恼。

  这个完美“伴侣”就像当初手机的出现,大家都对手机很害怕,很排斥,但现在,大家都离不开手机。

  所以,情趣娃娃也可以成为情感生活中的一个选择。

  《明天之前》中的主持人加里采访结束后,也表示:

  「如果你问我要一个硅胶娃娃还是伴侣娃娃,昨天的我会说,两个我都不要。但是经历今天这一切后,我或许会认真考虑买一个。」

  不管出于无奈还是主动选择,与情趣娃娃恋爱的队伍都在逐渐扩大。

  03

  可控的恋爱对象

  现实中不愿意结婚生子,对谈恋爱和性方面也提不起兴趣,这个现象普遍存在于多个国家。

  但一些被打上为“草食动物”名头的人,却并不认为自己是单身,而是一直在甜蜜地谈着“恋爱”。

  只不过他们的恋爱对象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可能是游戏里的某个动画形象,也可能是买回来的充气娃娃……

  在这个高度自由恋爱的时代,他们为什么不愿和现实中的人谈恋爱了呢?

  首先,在互联网时代,获取色情的途径太多,也太容易了。

  色情片唾手可得,影视作品里的性爱场面是家常便饭,形形色色的情趣用品在大街小巷售卖。

  俗话说,越是禁忌,就越令人痴迷。而现在,性的神秘袒露无遗,禁忌早已被打破。情感可以随意投放,性欲可以花钱买,虚拟世界的刺激让他们对生活中的人变得无动于衷。

  一位日本性治疗师针对日本男性的“无性”现象说过的话,也同样适用于这里:「社会现在有太多让男人们找到乐子的地方了,导致女朋友对他们来说并不大重要。而且因为很多人把自己代入了虚拟的关系中,面对真实中的女性,他们可能会感到害怕、反抗。」

  再有,很多人经历过失败的爱情,不再有勇气和现实的女性进入亲密关系。

  无论是纪录片《明天之前》中的例子,还是社会上的一些新闻,

  这些男性选择和情趣娃娃恋爱结婚之前,大多曾在现实生活中的感情里受过挫折。电影《她》,讲述未来人与人工智能相爱的故事

  因为伤疤太深,他们不再轻易相信爱情,即使再遇到喜欢的人也不敢明目张胆的主动。

  相比较现实中的女人,他们反而更容易向情趣娃娃打开心扉。

  《明天之前》中的情趣娃娃用户布里克回忆起曾经的痛苦,说:「我的婚姻持续了15年,最后还是分崩离析,那段时间我非常消沉,以至于不再想和真正的女人谈恋爱。和娃娃在一起我感到很轻松,没有两性关系上的压力,不用再花心思寻找什么真爱。」

  还有,现代人对感情的投入越来越计较了。

  据360浏览器去年发布的《“隐形恋爱关系”数据报告》发现:

  许多年轻人认为,爱情就像一个项目,感情需要时间去培养,谈情说爱也需要占用时间和精力。

  与其旗帜鲜明地大声说爱,“隐形”的恋爱对他们而言更加安全可控。

  其中一种“隐形”恋爱,就是活在自己编造的虚拟恋情。电影《空气人偶》,讲述充气人偶与人类相处的故事

  在《明天之前》里,当情趣娃娃被人类赋予了情感,它便成了虚拟爱情中的理想情人。

  从外形到性格,AI娃娃都根据自己的喜好设定,身材胖或瘦,性格温和或奔放……

  人机相处,用户可以像独处那样,处理感情时随心所欲,轻松自在。

  不用为顾及对方的感受而小心翼翼,更不怕在这段爱情中受挫,因为它永远忠于自己。

  在这几种情况下,我们似乎可以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人愿意和机器人建立感情。

  他们并不是神经病或者异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关于爱的建设。

  对他们而言,这更像是一种全新的面对世界的方式。

  04

  多了选择,还是丧失了人性?

  过去,我们认为机器的到来,方便又高效,能代替很多人类的劳动力。

  而现在,机器人被赋予了情感,能充当人类的伴侣,人机关系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

  很多人开始考虑:完美无缺、不会衰老的AI娃娃,为什么不能成为自己的最佳选择?

  全球知名的人工智能专家戴维·李维大胆预测:

  最晚2050年,人类会把机器人当成恋人,甚至是婚姻配偶,而这最终将成为社会常态。

  但当人类的情感可以被机器人替代时,它的安全隐患或许早已悄悄埋伏。

  在《明天之前》里,采访对象布里克房里放着各式各样的情趣玩偶。

  他和现实中的女人相处不顺利,但和娃娃在一起后,就不再觉得是孤身一人。

  更重要的是,“她”能实现他梦寐以求的快乐。

  布里克自豪地说:“这些娃娃都很结实耐用,我测试过她们极限。”

  听到这句话的曾宝仪脸上闪过一丝恐惧。

  试想象,如果这房子里的肢体并不是玩偶,而是一具具真实的肉体。

  要是他把虐待的倾向转向现实中的人类,那会多么的可怕。

  制作AI娃娃的工程师说,何必大惊小怪,它不过是个程序,是个机器。

  但机器从来不会决定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你来决定如何使用这个机器。

  对AI娃娃的使用方式正反映了人类的黑暗面:

  当人类可以肆意处置作为情感和生理互动的机器人,也可能会渐渐在社交和判断上产生错位,把暴力转向真实的人类。

  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伦理学教授凯瑟琳,是AI娃娃最坚定的反对者。

  她说:“我们应该出台法律,禁止生产AI机器人款的伴侣娃娃!”

  她认为,AI情趣娃娃的开发,是赤裸裸的物化女性。

  全世界各处都有女人被包装成商品去贩卖,而情趣玩偶制作公司还要把娃娃做成美女真人。

  这更加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根本就是在加速对女性的伤害。

  而且,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人,为什么不好好与人打交道,要和一个娃娃谈恋爱。

  如果AI娃娃得到普及,正常的社会家庭结构将会被打破。

  很多人可能会因为生理上的满足而放弃繁衍,对抚养下一代的需求降低。

  人类的生命轮回被间断,文明在很大程度得不到传承。

  凯瑟琳言辞犀利地指出:这种色情商品,让人丧失人性,根本没有道理生产。

  05

  人性的爱,无法被代替

  在《黑镜》第二季中的一集,女主利用AI技术还原已逝的恋人。

  男主在世时,邋遢,冷淡,和女主之间的恋爱并不浪漫美好。

  而AI男友除了拥有与已逝恋人一模一样的容貌,比真人更完美满足自己的需求。

  他温柔体贴,随叫随到,在女主需要时,还能给她各种建议。

  但女主和AI男友相处不久后,她崩溃了。《黑镜》剧照

  AI男友没有呼吸声音,没有情绪,不会违逆她的意愿和要求,只会永远服从。

  他始终是一个设定的程序,一个虚拟的存在,并不代表着人性的真实反映。

  虽然我们都享受恋爱关系中的自由,对方对自己的顺从和取悦,但这也是机器的“缺陷”。

  在《明天之前》里,曾宝仪抛出一个问题:对于我们的下一代,甚至我们这一代来说,科幻作品中的故事已经不再是故事,而是我们即将要面对的难题。对于一个这样虚实难辨,科技逐渐改变着一切的时代,我们要怎么去适应,我们的下一代又要怎么学习这种改变,又该用怎么样的是非观去看待这一切呢?

  或者,随着时代的进步,恋爱形式会变得越来越自由。

  在两性关系中,有人会在AI娃娃那里得到情感慰藉,陆陆续续抛弃传统恋爱形式。

  但当越来越多人选择逃到科技制作的虚拟爱情中,最终导致巨大的灾难。

  AI娃娃的深度用户通常是因为与人交往出现障碍,才将自己的情感投放在机器人身上。

  与AI娃娃恋爱,本质上就是一种逃避人际交往的选择。

  AI娃娃制造的假象,不会真真正正帮助我们治愈情感危机,只会让人摒弃真正的关系。

  在商业逻辑的驱动下,这种“孤岛效应”会不断加剧。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善用者善,恶用者恶。

  将人工智能运用到工具的范畴,可以方便人类,令社会进步。

  但用它替代人类的情感,就是对全人类文明发展下的伦理的冲击。

  原本在我们眼中,爱情是至高无上的。

  现在,爱情有着一堆要衡量的指标。

  我们要找的不再是一位红颜知己,而是让自己在一段关系中效益达到最大化。

  不知道在科技的驱动下,我们的明天会变成什么样的。

  但在今天,希望我们都能活在一个充满爱,人与人之间会聆听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