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理解矛盾论?

  在现实生活中你又如何应用了这个哲学?

  一,矛盾是普遍的。矛盾是“同一个东西的自我否定,而不是两个东西的外在冲突。”(1)一切普遍主义都包含着自身无法消化的否定性和批判性潜能。(2)在对毛泽东少年时期一个细节的描述中,竹内好提炼出一个原理性的视角:少年时期毛泽东有一次在对抗父亲说他“不孝”的斥责时,反向利用了父亲斥责他的理论根据:在儒教的多种经书中,“子孝”都是与“父慈”相对应的,如果单独强调子孝而不致力于父慈,则是违背经书的。(3)自身的力量来自对手的力量,而之所以能够从对方那里获得力量,是因为对方无法实现自身提出的“人类普遍的原则”。(4)任何一个普遍性主张都应该被当作掩盖特殊利益的症候来阅读,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代表着这种立场。(5)马克思“颠倒”黑格尔权利哲学的理由,主要是把理性国家的“普遍阶层”明确为包括“政府成员和国家官员”的“中间等级”。然而,在马克思看来,这个普遍阶层本质上体现的是特殊群体的利益,其普遍性也只是“虚构的普遍性”。(6)在马克思看来,黑格尔那里的矛盾、对立是不真实的,“黑格尔总是把国家和政府当做同一的东西放在一面,而把分为特殊领域和特殊个人的人民放在另一面”,可是“各等级到底怎样把这两种互相矛盾的主张结合在自身中,黑格尔并没有说明”。对于矛盾的轻视和对于和解的含糊其词,让最强调理性的黑格尔在马克思那里成了逻辑神秘主义者和实证辩护论者——把不合乎理性的东西论证成绝对合乎理性的东西,把最尖锐的矛盾说成同一,把最大的不连贯性当成连贯性。(7)

  二,矛盾推动运动,事物走向自己的对立面。

  比如化凶为吉。当现实被指认为“黑暗”时,也就意味着要打破这黑暗而寻找“火”的强大驱动力。(8)“生于末世运偏消”,这是《红楼梦》作者的( 自我) 慨叹。但在齐泽克看来,机运———左翼的机运———却未必因生于末世而“偏消”: 末世的紧迫关头( 伴随着频繁袭来的灾难) ,打开了新的社会实践的空间,为齐氏所说的“正在到来的共产主义”创造了契机,重新启动了这项“已溃失之事业”。(9)

  比如善走向恶。良心通过自我确信而成为自由,但是这种自我确信由于其自身的主观性、个别性而有可能囿于抽象、空洞而发展为“恶”的可能,(10)这种“辩证法”会把绝对义务这种内在的良心自由通过某个人的绝对意志自由(这种本来就是任意的自由),变成独断的专制。(11)

  三,矛盾的普遍性即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齐泽克尤为欣赏毛泽东关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阐述,就在于毛泽东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不存在“抽象的”普遍性,只存在“具体的”普遍性,因为普遍性就存在于特殊性之中。(12)齐泽克用“具体普遍性”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两次革命以及理论普遍性与语境特殊性的关系问题。他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无法推理出无产阶级革命在俄国和中国发生的理论必然性,两者都是在偶然性的革命事件中回溯性地看到了必然性。(13)如果从目的论和线性历史观来看,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一目的。但如果从偶然性向必然性转换的视角来看,毛泽东思想是中国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多种发展可能性的一种,不过是真实发生了并且最后取得了胜利的一种。因此,从回溯性的视角我们认为,毛泽东思想是发展了的中国马克思主义。(13)

  四,矛盾的结构。主要矛盾不可以没有次要矛盾或缺少某个次要矛盾而存在;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同时并存 , 不存在谁先谁后关系 , 也不是谁派生出谁的关系 。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彼此不可分开 , 互为对方的存在条件, 比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即是如此 。 在“ 社会” 这个复杂的矛盾结构中 , 尽管经济因素可能占有主导地位 , 政治因素无论如何都不能说是完全由经济因素派生出来的 , 导致政治因素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可能产生较大影响, 政治中某些因素或许也可以还原成经济因素 , 但是政治中肯定还存在着不能还原的因素。这就是所谓的 “ 半自律性” 。(14)在阿尔都塞看来,真实社会的运动并非由单一的因素来决定的变化,社会统一整体的存在所表现出来的“矛盾”只是社会中众多矛盾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而已,它并不足以构成整个历史的决定性因素。(15)

  五,矛盾是对立统一。对于绝对理性的运动来说,“好”和“坏”的道德划分是没有意义的。(16)蒲鲁东这是在以形而上学的方式理解和解决矛盾,即机械地划分出事物的好、坏两方面,继而提出消除坏的方面的要求,但这样的结果便是终止了事物的辩证运动过程。(17)殊不知,这种所谓“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是有机的统一体,是事物自身展开的结果,蒲鲁东的钝刀是切不开的。(18)

  引用文献:

  (1)邓晓芒:中国百年西方哲学研究中的八大文化错位

  (2)汪行福:论马克思的普遍主义

  (3)孙歌 | 竹内好的毛泽东论

  (4)传统与现代 | ?王 钦 | 捍卫一种宪法的未来——竹内好的“宪法感觉”

  (5)例外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与后马克思主义的区别

  (6)田毅松:具体普遍性与无产阶级——世界历史之普遍主体的生成

  (7)郗戈、郑洸宇:概念与现实非同一性视域中马克思和黑格尔辩证法的差异

  (8)叶秀山:哲学的希望与希望的哲学

  (9)齐泽克的“ 第十一论纲”

  (10)法哲学视域下黑格尔“真实的良心”伦理解读

  (11)从启蒙倒退到神话之后的生存哲学 ——论谢林中后期哲学的伦理思想

  (12)陆寓丰|全球化资本主义的症候及其反抗———评齐泽克对于毛泽东《矛盾论》的后现代式阅读

  (13)韩振江 | 齐泽克对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的阐释与误读

  (14)理解毛泽东 : 一种结构主义的尝试 ----从阿尔都塞的《保卫马 克思》谈起

  (15)不平衡矛盾与一分为二——巴迪欧论毛泽东的《矛盾论》

  (16)从黑格尔逻辑学到《资本论》的逻辑

  (17)马克思的形而上学批判及其辩证法道路

  (18)曹志繁 | 马克思对黑格尔逻辑学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