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医学伦理学.ppt

  2020/11/4 白求恩大夫在五台山松岩口"模范医院"手术室进行手术 * * 第一节 古代医学伦理 一、古代社会的医学伦理概况 (一)中国古代社会的医学伦理概况 (二)国外古代社会的医学伦理概况 1、古希腊医学伦理 2、古罗马医学伦理 3、古阿拉伯医学伦理 4、古印度医学伦理 1、古代医学伦理的萌芽时期 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 原始社会末期有了社会分工,在当时巫和医是连在一起的。 奴隶制国家周出现了专职医师,并分为食医、疾医、疡医 和兽医四科,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医事制度。 “伏羲画八卦……百病之 理得以类推,乃尝味百药 而制九针,以拯夭亡” ——《帝王世纪?路史》 神农尝百草 神农——传说中中国农业与医药的发明者。姜姓,号烈山氏。 西汉《淮南子·修务训》:“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识水泉之甘苦,……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是医方兴焉”。 《帝王世纪》称:“炎帝神农氏,……,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百姓日用而不知,著本草四卷”。 神农对中医药的一个特殊贡献是他编写的《神农本草经》。 巫医 在原始思维阶段,由于对自然力量的不了解和恐惧,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神秘感觉,认为存在一种支配世界的超自然力量,成为巫医发展的基础。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社会分工,产生了专管祈祷和祭祀的“巫”。古人认为病因有四种:一是天帝所降;二是鬼崇神祸;三是妖邪之蛊;四是气候变化的影响。前三因用巫祝,后一因用药物治疗。巫以神的代言人身份出现,通过与鬼神相通、占卜、祈祷、诅咒等方式为人治病。 (一)中国古代社会的医学伦理概况 2、古代医学伦理的初步发展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 神医扁鹊——《扁鹊见蔡桓公》 “六不治”的行医准则,即“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 ——《素问?金匮真言论》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腠(còu)理:皮肤的纹理。)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汤(tàng):同“烫”,即用热水焐(wù)。熨(yùn):用药物热敷。)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针石:金属针和石针。这里指针刺治病。〕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火齐(jì):火齐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同“剂”。〕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司命:传说中掌管生死的神。〕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无请:不问,意思是不再说话。〕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遂:于是。〕 3、古代医学伦理的完善时期 东汉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开创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体系。其人又称为“坐堂大夫”。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和医学家董奉(誉满杏林) 唐代医家孙思邈积50年临床经验,潜心研究编著了《备急千金药方》。其中《大医习业》和《大医精诚》是中国医学道德史(医德、专业学习、对待患者和同行的态度)上的光辉文献,影响深远。 两宋时期医学家吴简、杨介更新了人体解剖的观念,法医学家宋慈在《洗冤集录》(1247)中确立了法医检验的道德规范。 明代医家陈实功著《外科正宗.医家五戒十要》,就医师的专业学习、思想修养、服务态度以及医患之间的关系等,提出了详尽具体的道德规范。 李时珍历时27年编撰《本草纲目》。 清代喻昌著《医门法律》,被誉为“临床伦理学”。 东汉名医 张仲景 明代陈实功 凡病家大小贫富人等,请观者便可往之,勿得迟延厌弃,欲往而不往,不为平易。 …… 凡乡井同道之士,不可生轻侮傲慢之心,切要谦和谨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学者师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及者荐拔之,如此自无谤怨,信和为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