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嘉年华》有哪些不可忽视的小细节描述?

  1,开场时小米对着玛丽莲梦露雕像格外关注的几连拍,作为故事开场伏笔。后续多个情节都与此强相关。

  2,从小米代替莉莉前台工作接客时的细节观察,到晚上听到脚步声后及其敏捷的前往视频监控区观察,见情势不对劲时立马拿出手机拍摄监控视频,保留证据。足以反应其社会经验之丰富,虽然一直是干清洁阿姨的脏活,代班前台工作却能做到如此处事不惊,能力可见一斑。

  3,小文和朋友受害后,回到学校上课迟到被老师罚站,被同学取笑,最后老师出来将小文教训一顿,又要她擦黑板。而期间同样犯错的小文朋友没有受到任何嘲笑和指责。侧面反映出离异家庭孩子和正常温馨家庭出身孩子的不平等待遇。

  4,警察调查事件时获取的信息,“孩子们私自叫了四瓶啤酒” 以此和小文妈妈还有律师的争辩中足以可见警察的偏袒。“潜台词为酒后孩子们自己愿意的,而非刘会长主动性侵?” 这又是另一不平等条件下的偏袒。揭露底层百姓面对官权主义时的弱势地位。

  5,律师见情势不对后,主动去寻找躲在垃圾房哭泣的小文。让全剧沉重而又绝望的色调打上一丝阳光。律师找到小米对证据,小米张口要钱,可见钱对她的重要性。也为后面她为了能办到身份证摆脱黑户,而去与刘会长谈判,一万块换视频证据做伏笔。

  6,律师二次找小米时说的一句话,“你是不是觉得一晚上能住上700块,抵得上你一个月工资的女孩们不需要你的帮助?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会怎样?” 小米听后一口否决“这事情不会发生在我身上”。不由得让我联想到,小米后来对律师坦白的身世 :“我没有家,我13岁就从村里逃出来了,这是我呆的第15个地方”。之后没再有任何对她身世的描述,她13岁之前发生过什么?为什么会逃离家乡?是否也受到过性侵,所以对这事如此敏感?

  7,前台莉莉被剑哥当成赚钱的工具,但自己却付出了感情后的歇斯底里的一句话:“下辈子不再做女人”。侧面表露出女性还是处于不平等关系中。何时才能真正的男女平等?为何社会上报道的女性出事事件远高于男性?社会真的有高度重视吗?还是仅作为报道的纸上谈兵?

  8,全剧唯一的正面男性小文父亲却无能,面对其他父母为了金钱和权势而愿意与刘会长妥协。他的一句“那公道呢?”

  却显得苍白无力。而全剧唯一处于上层社会的女律师,面对警察王队的质问时的一句回答:“这事(儿童性侵事件)必需得做下去”,却显得掷地有声。形成鲜明对比。这不知算不算全剧隐藏的男女对比线?

  9,医生,警察在医院针对性侵事件做出的瞒天过海行为,揭示了社会的丑陋面,此类事件现实生活中肯定也常有发生,但大多都会被权势和地位所平息。导演将其赤裸裸的搬上荧屏,供大家讨论,算是国产电影纪实派的里程碑。

  10,最后小米走投无路,被现实妥协得要靠出卖肉体为生。此时电视广播报导,小文等性侵事件真相大白,坏人终于绳之以法。希望的号角在内心燃起,小米再次鼓起勇气,骑上电动车,身穿白裙,在高速上被风吹起,奔向未知的远方。让全剧进入明朗和高潮。这个不知道过去与未来,甚至没有身份证的女孩,命运会怎样?我们都不知道,给全剧画上句号。

  总,社会之大,我们无法看到全局。通过各个角度的好电影,让我们反思社会视角。《嘉年华》刚好是这样的好电影。庆幸今天去看了点映场,让我有欲望一字一句的把观后感码出。

  希望能多视角的看社会,总的来说是美好的。但某些被刻意忽视的话题,如果有必要,请放大到荧屏,希望社会能越变越好,希望男女能真正平等。从形式上的权利平等,到社会现实的呈现也能平等。比如说“女孩子一个人在外面不安全,不要独自晚上滴滴打车,不要独自去旅游,不要……等等”。如果是真正平等的,这些所有的不要,就都不存在了。那么世界多美好,即使是理想主义。

  以上,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