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题库
1.(三元里人民的武装抗英)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2.___失败后部队开始转移战略方向,决心向力量薄弱的农村区域转移,开始创建井冈山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C秋收起义
3.“…攘外安内?蒋主张,夜赠领土百万方,金陵城头发乱令,叫尔小民做羔羊……”,与该歌谣
创作背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九一八事变
4.“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
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孙中山论述资产阶级革命之初的状况反映出当时社会①封建思想根深蒂固②改良主义思潮影响很大③民主革命思想违背历史发展潮流④资产阶级革命群众基础差B124
5.“地道战”、“地雷战”、“鸡毛信”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抗日战争)
6.“地道战”、“地雷战”、“鸡毛信”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抗日战争)
7.“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宋教仁被刺
8.“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9.“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幕云愁,霹雳一
声暴动”毛泽东1927年一首词,这首词赞颂的是秋收起义
10.“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是毛泽东在__中提出的。反对本本主义
11.“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是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提出来的错
12.“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主张由孙中山最先提出,但在民主革命时期卓有成效付诸实
施的是中国共产党。这主要取决于后者制定了可行的土地纲领
13.“如今的南泥湾,与呀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歌曲《南泥湾》
反映的是()抗日根据地开展的大生产运动
14.“三座大山”指的是帝国主义、半殖民半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错误
15.“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出自()B海国图志
16.“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这是1915年底一
篇宣言中的内容,发表此宣言的是(孙中山)
17.“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这是1915年底一
篇宣言中的内容,发表此宣言的是(孙中山)
18.“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
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1937-1945年
19.“问题与主义”争论的双方主要人物是李大钊和胡适
20.“问题与主义”争论的双方主要人物是李大钊和胡适
21.“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体现了太平天
国A具有四项注意色彩C反映了农民阶级飞出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和愿望D军队平均主义的方案
22.“允许外国侵略者招募华工出国”是(北京条约)中给予列强的特权。
23.“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里的“新”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
指导思想以无产阶级为革命指导提出民主革命的前途为社会主义
24.“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主要是指毛泽东军事
思想正确性
25.《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
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抗日战争的爆发
26.《东史郎日记》(日)记载:“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
个中队,每一个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