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精”里的狐与狸,究竟是哪路神兽?

  原标题:“狐狸精”里的狐与狸,究竟是哪路神兽?

  狐是一种象征物,一种神秘的文化符号,一种动人的审美意象。在宗教、民俗和文学中,它曾长久地发挥着特殊的文化功能和艺术功能。

  这一点或许与被古人统称为“四灵”的龙、凤、龟、麟相似,但又有不同。龙、凤的原型已难确考,它们由先民的图腾逐渐虚拟化并升华为神圣的象征,曾长期被帝王垄断,又作为吉祥的象征一直延续至今世,人们从龙凤身上获得幸福如意的感受。尤其是龙,它和长城、黄河同被当代中国人视为数千年民族精神的最完美的象征。和龙凤同属虚拟动物的麒麟,作为祥瑞物曾与龙凤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只不过麒麟文化并未充分发育,其影响远不能与龙凤匹敌。狐一度也是瑞兽,也是神圣之物,但狐文化却不具备龙凤文化那样崇高的品格。狐断裂了瑞兽的属性,最终以妖精的面貌横肆天下。“四灵”中的龟是唯一的实有之物,这和狐一样;龟的一脉堕为妖物,也和狐一样。但龟因其长寿进入道教修炼系统,而且因与北方玄武七宿的配合成为道教玄武大帝的象征,其地位之崇非狐能望其项背。只有龟作为妖精出现时——这种情况并不太多,才在光芒四射的狐妖面前显示出它的暗淡。

  狐的角色性质早先是图腾、瑞兽,后来是妖兽、妖精,即使在它被视为狐神、狐仙受到崇拜时,也还是妖精。狐神、狐仙从未被列入祀典,一直属淫祀范围,就因为狐神、狐仙之不雅。因此,狐文化前期是图腾文化和符瑞文化,后期是妖精文化,妖精文化是主要方面。作为妖精,狐妖是庞大妖精群中无与伦比的角色,堪称妖精之最。这不仅仅是因为在妖精传说体系中狐妖所占比例最大,更因为狐妖经历了最为复杂的演变过程,曾以最尊贵的地位(对诸妖而言)受到持久的尊崇,这就是狐神崇拜和狐仙崇拜。而在这中间,狐妖不仅体现出一般意义的宗教观念,例如所谓“物老为怪”等,更包含着许多为狐妖所特有的宗教观念,以致我们可以用狐妖观念、狐仙观念之类的概念来概括关于狐的变化、修炼等特殊内容。在狐妖身上也非常特殊地体现着中国人的伦理观、女性观等等,折射着不是对狐而是对人的认识和评价。而狐妖在文学形象体系中较之其他妖物也处于无与伦比的地位,没有哪种妖物能像狐妖那样获得文学家——主要是小说家——的青睐。狐妖在从宗教民俗文化进入审美文化后经历了全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改造,成为最具魅力的审美意象。

  狐的被灵化和妖化,是在其原生态基础上进行的,古人对狐的形态(体形特征)和生态(生活习性)的生物学认识制约着狐被灵化和妖化的走向及定型特征。那么作为动物的狐是怎样的呢?

  狐,今天叫作狐狸。“狐狸”一词早已出现,实际指的是狐和狸两种动物。《左传》襄公十四年:“狐狸所居,豺狼所嗥。”《孟子·滕文公上》:“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后汉书》卷五六《张纲传》:“豺狼当道,安问狐狸。”以狐狸与蝇蚋、豺狼对举,分明是以狐狸为二兽。类似例证极多。《淮南子·缪称训》:

  “今谓狐狸,则必不知狐,又不知狸。”高诱注:“俱不知此二兽。”关于狸,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豸部释云:“狸,伏兽,似。”段玉裁注:“伏兽谓善伏之兽……即俗所谓野猫。”狸的别名很多,尚有山猫、钱猫、狸猫、狸子、山狸、野狸、石虎等等,而其动物学学名则为豹猫,大约因为它毛色形体似豹的缘故。狸的体形大小与家猫仿佛,比狐小,形体特征也不同于狐,古人说:“(狐)鼻尖似小狗,惟大尾,全不似狸。”所以在现代动物分类学上,狐属于犬科,而狸属于猫科。

  狸的分布遍及南北各地,皮称狸子皮,可以制裘,这倒同狐一样,而且同样是昼伏夜出的“伏兽”。大约因为狐和狸有这些相似处,故而古人把它们看作同类。《淮南子·缪称训》云:“狐、狸非异,同类也。”东汉黄宪《三难》云:“(狐)何以为党?其名曰狸。”而且《诗义问》还说:“狐之类,貉貒狸也。”?把貉、貒(猪獾)也都归入狐类。南宋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别集卷七八也说,狸、香狸、风狸、玉面狸、貒、貉,“皆狐之类”。这当然不符合现代动物分类学知识,但古人以狐、狸同类是一贯的认识,直到清代蒲松龄还说狸“亦狐属”。甚至把二者混为一物,前边所引《淮南子》“今谓狐狸”云云说的便是不辨狐与狸,另外《子思子》亦云:“谓狐为狸者,非直不知狸也,忽得狐复失狸者也。”唐传奇《古镜记》写女妖鹦鹉本是千岁老狸所化,而王度称其为“老狐”,《西游记》第六十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孙行者二调芭蕉扇》说玉面公主是万岁狐王的女儿,六十一回却又说“原来是个玉面狸精”,也都是同样的情况。这自然是由于以狐狸为同类而并称所造成的混乱,诚如北齐刘昼《刘子·审名》所云:“狐、狸二兽,因其名便,合而为一。”

  当古人用“狐狸”一词不是兼称二兽而是独称一兽时,有时指狸,《初学记》卷二九注云:“今或呼狸为狐狸。”但更多的情况是称狐。例如唐张读《宣室志》卷二〇《许贞》中雌狐精对许贞说“天命当与君偶,得以狐狸贱质奉箕帚二十年”。《新唐书》卷二〇八《宦者传下·刘克明传》云:“帝(敬宗)夜艾自捕狐狸为乐,谓之打夜狐。”南宋洪迈《夷坚三志己》卷三《刘师道医》云妇人“俄化为狐狸”,后又云“复化为狐”。凡此皆是。但以狐狸专指狐,将狸完全排斥在外,还是近世习惯,狐精也就称为狐狸精了。

  摘自李剑国《中国狐文化》

  责任编辑: